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原青张蓉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宁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过:“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有一个根本的目的不能取消,那就是必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所以,语文课一定是书面语言的教学。
众所周知口头语言是以人类用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语音)为形式的符号系统。书面语言是以文字作为书写形式记录口语的符号系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两个不平行的语言系统。(书面语言=口语+文字)语言发展历程中,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产生,它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口头语言用于口头交际,比较随意;书面语言用于相对正式的场合,比较严谨。
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毕竟面对的是来自大众,生活于大众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面对的都是口语。那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的课堂就存在要从课本上的书面语“跳出来”到口语,还要从学生们的口语“跳进去”到书面语的问题。老师要从书面语跳出到口语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晰更简单的了解课堂上的答疑解惑,学生要从口语“跳进去”到书面语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这一点正达成了语文课一定是书面语言教学的目标。
纵观本次听课历程,给我印象最深的即是王君老师的《社戏》。本课的设计重点欣赏鲁迅用语言写人的技巧,彻底的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之上把口语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能力目标。王君老师选取了特别的角度,她从“双喜的语言”入手,选取了课文中关于双喜的十一句话:
1“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2“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3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4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
5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
6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7“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8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
9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10“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
11“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
学生有选择的分析之后,老师向学生求证:一、每句语言描写里都“站”着一个双喜。二、鲁迅描写双喜的每一句话都很用心。这么两个问题。学生通过读双喜的语言去品味双喜的内心活动,很自然的由双喜的口语化语言进而转化上升为了书面化的对双喜内心揣摩的心理描写。这样一个“跳进去”的转化实现的自然而不着痕迹,真正的雪落无痕,春风化雨。
而王君老师又在最后把专业的、术语的、高难度的人物赏析书面语转化为了非常口语化的打油诗:
人物语言赏析歌
一标一点慢慢嚼,看似寻常其实妙。
言内言外都琢磨,话前话后巧思量。
多角反复勤对比,潜台词里悟玄奥。
矛盾之处最珍贵,穷追趣问是良方。
这样一首打油诗形式的《人物赏析歌》,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师把较为深奥的书面语向浅显易懂的口语化“跳出来”的转变,非常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根据这首打油诗可以非常简单而又自如的去解决课文中关于人物语言赏析的问题。从而《社戏》这篇小说中的其余关于人物典型形象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时还实现了语文教学中一个“什么该教”,“什么不该教”的问题。以点带面的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最后,王君老师还不忘综合书面语和口语,教师亲自捉刀完成了《赞双喜》的人物评价。
平桥村里双喜伢,十一二岁小人家。
聪明伶俐孩子头,桩桩件件主意大。
眼观六路听八方,风吹草动善观察。
心思缜密抓要点,轻重缓急无错差。
关键时刻主张明,一呼百应不叽喳。
孩子堆里像哥哥,老人面前是暖娃。
轻描淡写三两句,摆平矛盾乐哈哈。
乳臭未干忒懂事,未来老大还是他。
这首综合了书面语和口语的打油诗,既高度的综合了小说中关于双喜的人物评价,还让我们对于这样一个生长在农村但着实有不凡见识的少年有了更新的认识,打开了小说中的另一个新的世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少年是谁培养的,他又有着怎样的生活阅历,他在生活中的原型又是怎样的,他会有怎样的未来……引发我们无限的思考,这样新的一轮口语和书面语“跳出来”和“跳进去”的转化又开始轮回,而学生和老师就是在这样无尽的轮回和循环中一步步实现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达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发自内心的,我喜欢这样的课,因为这样的课给我们打开了关于课文的一个新的视角;我欣赏这样的课,因为这样的课实实在在的让老师和学生进乎文字之内又出乎文字之外;我学习这样的课,因为这样的课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也给了文本无限的可能性。如果让我在这个春天用一句诗来形容自己的收获,我想这样说:“冬末逢春心气暖,花艳叶肥眼界宽。”宽了眼界的我也将更好的将心得和收获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实现自己在业务上的提高。
(本文为在济南参加“全国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研讨会”感想,来自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教研论坛。)
北京中科中医院白癜风互助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