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字,只有老浦口人才看得懂

匆忙的时间也需要休息,

请给自己一首歌的时间,

搭上记忆的列车,

听我娓娓道来浦口的故事。

欢迎乘坐浦口号列车,首先需要跟您说明的是本次列车的目的地是浦口,不是江北新区,不是江浦,也不是桥北。如果已经确认没有异议,那么请备好纸巾等工具,我们要出发了!

▲轮渡码头

▲长江江面

在没有长江大桥之前,轮渡是浦口人过江的唯一方式。摇摇摆摆要花上几十分钟,但还是喜欢坐轮渡;喜欢没有玻璃的时候,迎面吹来的江风;喜欢夜晚,看着江面上的倒影。如今,轮船都被安上了窗户,好像一同安去的还有我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马自达

出了轮渡就能看到一堆马自达,一有船到岸,师傅们就开始卖力的吆喝。那时候,浦口满大街的马自达,懒得走路又想快点回家,就会坐上马自达;那时候总是两手紧紧抓着两边的绳子,回家的路都是一抖一抖的。那时候,空气还算清新,喜欢开着门,风吹的头发乱飘,但心情却无比的畅快,门外是我无比热爱的浦口,门内是傻了吧唧的自己。

很多年前,浦口已经不再允许马自达上路,偶尔出现的马自达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大胆地穿梭在浦口的大街小巷。

▲浦口火车站月台

▲浦口火车站

码头对面就是浦口火车站,前来拍照的人络绎不绝,但是每天来来往往的浦口人却没有这个闲情,"路过"两字更能形容我们与它的关系。历经沧桑的老火车站,犹如一位父亲,一直看着我们的背影,看着我们就这样一点点长大。

有多久没有听到火车轰隆隆的声音了,大概是从浦口火车站变成南京北站的那一天开始吧。

▲大马路

▲桐月春至

▲钟表店

曾经的大马路两旁有很多店铺,钟表店、理发店...还有大名鼎鼎的浦口商场。几年前,有一家叫“桐月春至”的店也开在这里,店里都是些旧物,旧书、黑白电视机,旧时的路牌甚至连民国时期的收据都有。随着大马路的拆迁,大马路繁华不再,老万跟着他的“桐月春至”工作室也搬离了这里,而一同带走的还有许多浦口人的旧时记忆。

▲铁道口铁轨

▲铁道天桥

去码头的路上,有一个铁道口。那时候总是推着车一步步爬上铁道天桥,小一点的孩子在天桥上嬉笑打闹,下面是长长的铁轨。运气差的时候,遇到火车过来,要在铁道口等上十几分钟,如果赶上过江上学、上班,就只能阿弥托福了。

▲大喜馄饨

如果不着急走,那就先来碗柴火做的大喜馄饨吧,不大的店面,馄饨倒是一绝。皮薄肉多的,加上胡椒粉,边吃边等,才是完美。

▲市民广场剃头匠

▲市民广场上的老浦口人

没什么娱乐设施的曾经,我们都是在浦口公园跑着长大的。那时候有个吹糖人的老伯伯,总喜欢弄一块钱抽奖的活动。年少无知,受不住诱惑,没少买。一块钱三次机会,却总是只能抽到个糖稀。还有对面市民广场上的小摊,蹦蹦床、套圈、捞金鱼、电动小火车,如今只剩套圈可怜兮兮的摆在那里。小时候玩过的东西,随着我们长大,都消失在了浦口这个不大不小的地方。还好,市民广场上的剃头匠一直都在。

▲浦口实小

童年中最好的时光都在浦口公园对面的浦口实小里。红加白的校服,不大的校园却有个正规的足球场,因为是足球特长学校,我们这样的体育白痴也被教着学了不少简单的运球方法。一晃,一楼到四楼的距离就是六年。一晃,实小有了新的校区。而在那双手接过的红领巾,吃过的卫龙,跳过的皮筋,却永远留在了记忆里。

▲老川普卤菜店

以前总被学校拉到浦口电影院去看电影,电影院离学校就几步远。站在门口排队时,看着老川普家的卤菜窗口流口水,要知道它家的麻辣牛肉那叫一个好吃。伴着麻油的香味,根本停不下来。现在老川普还在,听说也还是以前的味道。

▲浦镇火车站

▲龙虎巷路口

只有老浦口,只有南门人才知道,南门有个老浦镇火车站。以前两边的居民基本都在机厂上班,生活作息跟着汽笛声走。每天高亢的汽笛声一响,大家就赶着起床上班。从早到晚,都有轰隆声相伴。久而久之,都能分辨火车的轻重了。轻便的“票车”(客车,北方人称“便车”)声音轻快,笛声悦耳。笨重的货车,声音沉闷而笛声沙哑。

▲龙虎巷

▲新民照相馆

▲浦厂招待所

龙虎巷以前都住着来修铁路的北方工人,所以这里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好像多了一些北方人的豪气和爷们。老浦镇的电影院,英式风格的两浦铁中,天蓝色木桥边上的一铁小又是多少人的旧时回忆。还记得,浦厂招待所特别高大上,那时候都是有身份的人才能住在那里。

▲东门左所大街

东门曾经被称为浦口的新街口,因为左所大街两旁的店铺数量多的惊人。理发店、裁缝店、五金店、小吃店...因有尽有。早上是东门最热闹的时候,到处都是小贩的吆喝声,早餐店冒着阵阵白烟,大家匆匆忙忙上班上学,自行车在青石板路上缓缓前行,是不是按按铃铛,发出一阵阵叮隆声。

▲巷子口打牌中年人

但是很快,东门又恢复了平静,只剩下围在街口打牌的中年人;守在东门干着家务的妇女;还有喜欢到澡堂子搓澡的老年人。时间仿佛在东门这个地方静止了,大家的节奏都是那么的缓慢。

▲街边修鞋匠

最喜欢的东门是年老的阿妈手里精挑细选的菜秧,是精明的小贩口中热情洋溢的夸耀,是慵懒的老狗身上温暖的阳光。可惜东门在时间的风里,渐渐变得破旧、萧条,如风烛残年的老人,一点点的老去。可是只要还能微笑,还有回忆,就不算太糟吧。

▲东门街口老人

▲泰山街道

长江大桥附近的这一带都属于泰山街道,华润苏果只叫苏果的时候,苏果只有泰山新村的转盘附近有一个。没有现在林立的商业体之前,泰山新村是这一带最热闹的地方。

▲泰山庙会

提到泰山新村,就不得不提泰山庙会。年复一年,庙会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就和闹钟一样,一到这个时间点大家都自发的赶去泰山庙。先到庙里烧个香然后顺便逛个庙会。长长的一条街,两边摆满了小摊子。简直就是百货商场的缩小版,最喜欢买上一个糖人,然后挤在人群里,从小时候买的最多的玩具到长大一点的零食,再到如今,还会去庙会买一些手工的手链,挂饰,虽然种类和质量都大不如前了,可是想逛的不就是一种情怀吗。

▲南京长江大桥

浦口什么都好,就是大桥太堵。从泰山新村除了山洞一直往前走就到了长江大桥。浦口人早就习惯了大桥的堵,短短几公里一般要开上半个小时,因此“没有早起,只有更早起”成了浦口人的上班准则。

▲大桥路灯

有时候特别羡慕骑电瓶车的人,他们就是堵车边的一股清流,一路畅通无阻。直到电瓶车都开始排队了,大桥也封桥了。如今,反而有些不适应孤零零的大桥。两年,不长不短,静候大桥回归,就问你敢不敢不要那么堵了!

一路走来,看着这些熟悉的建筑,仿佛时光又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真想时间就这样慢一点、拆的再慢一点。

可是人生总要不停地放下,而我们,总是来不及好好的道别。我们陆续住进了小区,住进了高楼。如今的浦口成了南京城里被人遗忘的角落,可还是怀念坐着家门口看着妈妈和邻居唠嗑的日子,怀念和小伙伴在街头玩耍奔跑的日子,怀念走过的每一片砖、摸过的每一块瓦...

本次旅程即将结束,

收起你的感慨,带上你的回忆。

一路向北,无论走到哪里,

请不要忘记,你永远是个浦口人!

浦口永远在这等你...

等你回家!

?END?

图∣网络

南京头条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往期精选回顾







































鐧界櫆椋庨ギ椋熺蹇?
涓鐧界櫆椋庡尰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slhj/5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