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完成封禅于泰山的只有六位君王,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这六位。封禅是古代帝王都比较热衷的一件事,可以在泰山向上天咏颂功德,但是这六位帝王之中有一个就比较特殊了,硬生生靠一个人拉低了整体水平,此人就是宋真宗。宋真宗真是凭借一己之力把封禅的意义给弄得荡然无存,从至高无上到人人耻笑,这中间只差了一个宋真宗。封禅的意义封禅这个词汇大家都不陌生,但封禅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呢?早在汉朝的班固是这样解释的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简单来理解就是封禅代表着向上天祈福,也证明自己确实是天命之子,总结下来希望封禅的理由也就三条:表明自己是天命之子,拥有合法地位向神和天下人诉说自己的功绩向神灵祈福国家平安向上天向神灵证明自己的功绩,几乎是每个帝王心中最向往的事情,因为可以证明自己非常厉害,国家在我的管理下蒸蒸日上,于是封禅就成为了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但是封禅这件事,自从宋真宗做了之后在后世就已经名存实亡了,这是为何呢?先看看封禅的必要条件:君王需要立下巨大功劳这是基础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稳定的国家局势做支撑通行证是需要上天降下祥瑞,也就是得到上天的认可再看看几位帝王都做了什么才敢在泰山封禅吧,秦始皇不用多说,如果这样的人都没有资格封禅,那后面的几位就更加没有资格了。汉武帝,虽说对于汉武帝的评价有褒有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武帝在位期间国泰民和,边境匈奴更是不敢来犯,在政治上设立的太学可以说是最早的大学了,这封禅也没话说。汉光武帝刘秀,从一介平民最终收复山河建立西汉,中间多次大规模战役都如同神助,一场流星雨烧了王莽几十万大军,在位期间也是风调雨顺,确实可以封禅。唐高宗李治,虽然大家对于李治的认知就是武则天的老公,但其实李治的各方面能力都不弱,只是身子骨太弱了,在位期间被称之为“永徽之治”素有“贞观遗风“的说法,在军事上灭突厥、高句丽等,确实有必要封禅。唐玄宗李隆基,唐朝有两个盛世,分别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虽然后期可能因为个人原因开始疲于朝政,但前期李隆基的所作所为是完全可以封禅的,在名分上并不弱于前面几位。为什么说宋真宗拉低了整体水平,先不说因为害怕辽国,纵然整合国力强于辽,但还是定下澶渊之盟给辽国纳贡。就是听信宰相的蛊惑,不知道从哪找到一本天书就稀里糊涂在泰山封禅就够后人耻笑了。综合下来就能找出两个让后世不敢封禅的原因:拉低自己水平如果没有宋真宗在泰山封禅的话,我想后面还是会有帝王去封禅的,说起来也是跟秦皇汉武一样在泰山封禅,从侧面证明自己各方面都不错,水平跟秦皇汉武一样。但是有宋真宗这个人的存在,封禅就会让人觉得自己的水平跟宋真宗差不多,这怎么能行,我这么英明神武怎么能让外人看来跟宋真宗的水平差不多?这不是骂人吗?于是封禅就搁置了。太过铺张浪费纵然封禅可以让黎明百姓和上苍见识到自己的功德,但是这一圈下来需要消耗的东西就太多了,建造各种宫殿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消费,非常容易提升社会矛盾。相比较之下祭祀就好很多了,不需要建造什么资源,可能这里是宋真宗之后再无封禅的一大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