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在国家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第二天,中国院举行了建筑历史研究所成立60周年回顾展的开幕式。历史所自年成立以来,历经机构和机制的演变,团队延续至今,始终坚守祖国文化遗产事业,始终坚持严谨探索的学术传统。回顾展旨在致敬传统、审视当下、思考未来,坚定精神传承与探索发展。
建筑历史研究所的前身是成立于年的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作为当时全国建筑历史研究的中心机构,聘请了梁思成、刘敦桢先生共同主持,以研究古代建筑史、近代建筑史、现代建筑史为主要任务,确定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历史室和重庆建工学院历史室为其南京分室、重庆分室,协同开展工作,自此开启了在中国建筑遗产领域六十载的学术征程。
梁思成和刘敦桢先生
回顾展包括两个单元:东侧展厅选取了刘敦桢先生主持编撰、经过8次修改完成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过程文图手稿、信件等珍贵历史资料;以及在梁思成先生引领下,延续营造学社田野调查的方法,由历史室完成以及与南京分室合作完成的共计7次古建调研照片、资料与后续部分研究成果。展现了历史所学术传统的确立与延续。
西侧展厅选取了历史所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配合国家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需求,开展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世界遗产申报以及遗产价值阐释与展示等方面的重点研究与技术咨询项目成果28项。展现了历史所传承学术传统、服务国家文化遗产事业的价值理念。
开幕式由历史所王力军所长主持,现场气氛隆重而热烈,历史所全体同仁及来宾近人到场。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修龙,总建筑师崔愷院士,中国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源为展览开幕致辞,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海,院副总经理赵锂、李存东、龙海霞,纪委书记邹湘海,顾问总建筑师刘燕辉等各部门负责人出席并表示祝贺。
王力军所长主持展览开幕式
傅熹年院士、孙大章顾问总建筑师、名誉所长、总规划师陈同滨作为历史所发展历程各个阶段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满怀深情地回顾了历史所60年来对事业的坚守。
历史所成立60周年展开幕式现场
集团董事长修龙首先为展览开幕致辞。他感慨地说,六十年风雨沧桑,一甲子春华秋实,历史所历经多次困境,顽强生存并发展壮大,坚守事业的精神弥足珍贵。从年梁思成、刘敦桢先生主持开始,强大的学术基因通过傅熹年、孙大章先生等传到陈同滨所长、王力军所长带领的团队,学术精神代际传承,并已注入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的企业文化中。
他向历史所六十年为我国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事业做出的贡献表示祝贺。并勉励大家,新时代要站在国家倡导文化自信的新高度上,继续传承与发展优良传统。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董事长修龙为展览致辞
总建筑师崔愷院士在致辞中将历史所的成长发展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他提到在年后的20年动荡期里,历史所坚守下来,并延续了梁思成、刘敦桢先生等前辈的古建专题研究脉络,至此奠定了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大潮中,历史所的学术科研工作曾一度面临困境,而后随着国家对文化的重视和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开展,历史所在近20年来彻底扭转了艰难的处境,从坚守的状态转变为开拓的姿态,并通过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世界遗产申报工作为国家做出了显著贡献,也为中国院的建筑师们提供了文化底蕴深厚的创作平台。
中国院总建筑师崔愷院士为展览致辞
中国院董事长宋源以“功德卓著、成就斐然”来概括历史所60年来的业绩,并感谢历届历史所人的努力与奉献,祝愿老先生健康长寿,祝愿历史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守学术精神,传承中国文化,再创辉煌。
中国院董事长宋源为展览致辞
傅熹年、孙大章先生作为历史所创建与发展的见证人与亲历者,动情地为在场的年轻人分享了历史所的学术传统与发展历程。老先生对一代代历史所人的薪火相传深感欣慰,对历史所的发展充满信心,鼓励在场的年轻人要不忘初心、传承精神、成就人生。
傅熹年院士为展览致辞
孙大章顾问总建筑师为展览致辞
傅熹年和孙大章先生回顾历史。从历史室成立之初设立古代建筑、近代建筑、民居、园林、装饰研究组,搭建中国建筑史的系统研究框架说起。历史室在-年间,集全国专业力量,运用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两个主要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近代建筑、民居等建筑遗产开展了系统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
经历了-年间的队伍解散、研究中断,年建研院历史室恢复,回归单位的历史所人秉承学术传统,将幸存下来的早年调查研究成果以及未曾中断的研究心得陆续编著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了建筑历史研究领域的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建筑史》《营造法式大木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中国民居》《浙江民居》《福建民居》。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历史所又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和《中国古建筑大系》多卷集的编写,以及科技部组织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建筑卷》编著,为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体系的深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民居、宗教建筑、建筑文化影响研究等方面也硕果累累。
名誉所长总规划师陈同滨为展览致辞
名誉所长陈同滨曾担任所长20年,作为历史所从事业单位向企业化改制过程中生存和发展的引领者,她用“忠诚、创新、团队”总结了历史所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时期的负重坚持与创新发展历程:
90年代初期,在市场要求与机构和机制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所及其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面临严峻挑战,老同志们坚持学术传统,风雨同舟忠诚于历史所的事业。经过10年的坚守与探索,历史所于2年完成了国务院委托的第一项大型任务《吐鲁番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开创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新门类——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这一成就也是历史所对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做出的贡献,展示了历史所“持续创新与团队奋斗”的时代精神。
自此之后,历史所开展了故宫、敦煌、良渚、处重要大遗址、西湖、丝绸之路等多种类型文化遗产的保护理论与技术探索,并创下了连续5年为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突出业绩,对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形成了持续的直接服务。
历史所坚守事业30年的老同志
作为历史所35年的老员工,陈同滨总规划师勉励大家要不忘初心:“从(广义)建筑遗产的角度研究中国文明与文化的特征、且保护与传承之,这是令我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精神所在,是值得我们付出毕生努力去追求的人生境界。”
上海中森公司总建师张男代表合作建筑师发言
远道而来的上海中森公司总建师张男代表项目合作建筑师发言,他表示非常庆幸有机会与历史所合作,同时谈到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不仅有关国家发展战略,也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关联越来越密切,具有多重文化传播意义。
作为60周年华诞的纪念,历史所为在场的领导嘉宾赠送了意义深厚的历史照片,感谢院历任领导对历史所的关怀和支持。照片后面的历史故事一次次打动在场观众,让历史所人倍感骄傲与自豪。
历史所向集团修龙董事长赠送纪念照片
作为活动的压轴环节,历史所的全体员工为傅熹年、孙大章、陈同滨先生准备了全所员工签名的纪念卡。王力军所长深情念诵祝愿辞:“让我们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真诚地感谢您对历史所学术精神的传承和历史所生存发展作出的贡献,并祝您身体健康……”三位先生手捧鲜花,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王力军所长向傅熹年先生献花
王力军所长向孙大章先生献花
王力军所长向陈同滨总规划师献花
活动最后,在场的领导和嘉宾共同拉动红绸带为展览揭幕,全场嘉宾与历史所成员共同合影。
历史所60周年回顾展嘉宾合影
到场嘉宾与历史所员工合影
恪守前行历甲子,砥砺奋进争朝夕,历史所坚守祖国文化遗产事业,坚持严谨探索的学术精神必将在新时代历久弥新,为中国文化自信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承办单位:建筑历史研究所
协办单位:建筑文化传播中心
展览时间:年12月19日——年2月3日
展览地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1号楼大厅
(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
欢迎业内外同仁莅临中国院参观指导!
(本文照片由中国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王超一、建筑文化传播中心李季、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傅晓铭拍摄,若需转载文章请联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