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秦统一六国。秦始皇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不但自封始皇帝,而且想要“封禅天地”,让天地共襄盛举。
三年后,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
实际上,此时秦帝国统治还未完全稳固,北方尚在与匈奴交战,南方平南越还未结束,那么秦始皇如此急于泰山封禅,是为了什么目的?
一、封禅不只是为了祭天地,更是为了与天“会盟”震慑天下
秦统一六国后,“山东”六国的民众,特别是贵族并未服气,也不甘心臣服。
这种苗头,对于刚成立的大秦帝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为了震慑这部分人,也为了歌颂大秦的功德伟绩,秦始皇决定进行一次“封禅大典”。
那么封禅为什么选择泰山?
一方面是因为泰山自古以来即为名山,即使当时的泰山还没有东岳之名,但它的地位依然是超然的;另一方面,泰山在原齐国境内,而山东六国从政治上看是以齐国为首的,因此在齐国境内的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是“一举而震慑山东六国”的最好选择。
至于封禅的真实目的,当然不是单纯祭祀天地!
其实秦始皇的泰山封禅,更多的是“会盟”之意。
在统一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诸侯国都是通过“会盟”,来得到其他诸侯的认可的。秦始皇为了实现统治稳定,也想到来这个手段,但是此时的天下再无诸侯国,而他也不屑与其他“人”会盟,于是秦始皇组织了一次与“天”会盟,意思是大秦的统治得到了天地的认可。
二、封禅之后的神秘崂山行,是为了寻仙求长生
秦始皇在泰山祭天封禅之后,还特地去到青岛崂山。为何?孔子有云:“泰山虽云高,不及东海崂。”并不是说泰山不如崂山,而是说崂山有其独特之处——
崂山地处东海之滨,濒临神秘大海,历来便有众多的海外仙人传说,加上海市蜃楼、蓬莱仙岛的加持,又有阴阳五行学宣扬东方主生,逐渐形成了“仙山”之说。
这对于一心想要求取长生不老神药的秦始皇来说,不啻于天赐良机,怎么可错过?于是,在泰山封禅之后,特地亲自前往崂山
然而神仙长生之说自古谬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内心膨胀,认为没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想方设法寻找长生不老药,五次出巡,四次来到东南沿海,实质上与寻求长生不老药有关。
可惜终其一生,极尽天下资源也未能实现其愿,可见人即使再雄才大略也无法逃脱自然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