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是我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一种典礼。“封”就是“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就是“祭地”,多指在泰山脚下的小丘之上筑方坛以报地之功。
五岳在平原地区被认为是离天最近的地方,所以封禅就定在了这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可以去封禅,必须是圣明的君主,取得了伟大的功绩才可以去。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祥瑞频现,这样朝代的皇帝才有资格去。
所以说,封禅是古代帝王的最高荣誉。历史上封禅过的帝王也没有几位。封禅这种典礼在秦汉时期非常盛行。
汉武帝于公元前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泰山封禅,这可以说是当朝极其重大的事件。然而参与订制封禅仪式的太史令司马谈却没有参加,这是为什么呢?
要知道,太史令一职的主要职责就是书写史书和掌管天文历法。封禅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史官竟然没有跟着去,这也太反常了!
有人说,司马谈本来是跟着一起去的,但是半道上病了,所以留在了洛阳治病。这种说话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司马迁的《史记》没有父亲病重的记载。
《史记·太史公自序》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汉武帝妄想长生不老,一直以来被所谓的术士愚弄。这次封禅甚至还想借此搞花样向上苍祈求让自己不死。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谈否定了仪式的一些具体操作,这让汉武帝很不悦,因此干脆把他留在洛阳,不让他去了。
举行“沟通天人”的盛大仪式,却将史官撇下,这无疑是对史官最大的轻视和侮辱。所以司马谈不久后愤懑而死。
我个人更倾向于后一种。如果司马谈真的是病了,为何司马迁丝毫不提呢?反而说“不得与从事”。这句话很有点那种意思,就是主观上是很想去的,但是人家汉武帝不让去,无可奈何所以不能“从事”。
幸而司马谈临终时司马迁一直在身边,司马谈心中未竟的事业嘱意儿子一定要完成。很多年后,司马迁遭遇酷刑,一度万念俱灰,要求死。但是父亲的所托和家族的使命终使他扛下了所有,忍受着身心的巨大煎熬,终其一生完成了这部流传千古的《史记》。
多年来,《史记》一直影响着后人。今时今日,无数学子在高中阶段还在学习其中的名篇。想必只要人类存在,《史记》就一直被人们传颂、阅读,若司马谈老先生地下有知,想必绝不会再为没能去泰山封禅而遗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