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赵恒泰山封禅自他而终,娶二婚女却终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tslf/
#知识爆款训练营#

宋太祖乾德六年十二月初二日(年12月23日),宋朝未来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生于东京开封府第,生母李氏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妾室之一。

宋真宗肖像

赵恒早年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最初宋太宗其实是属意其长子楚王赵元佐为太子,但元佐自秦王赵光义的兄弟赵廷美亡后精神失常,曾因病伤人,甚至在宫内纵火,最后在雍熙二年(年)九月被废为庶人,均州安置。其后太宗计划立次子许王赵元僖为太子,但元僖于淳化三年(年)十一月病逝。元僖死后,太宗在至道元年(年)八月立元侃为皇太子,赐名恒,至道三年(年)三月,太宗箭伤复发而崩于万岁殿,赵恒继统,即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

在位之初,任用李沆(hàng)1、吕端2等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

真宗朝“圣相”李沆

景德元年(年),辽宋交战,赵恒虽想和自己父亲一样驾驶驴车难逃,但最终因为寇准3力劝其御驾亲征,挫败辽军于澶渊,最后与辽达成“澶渊之盟”,实现两国百年间的和平。

但是宋真宗也像陷入了历史周期律一样,在他在位后期,沉溺于“东封西祀”之中,广建宫观,粉饰太平,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加深。也正是从他开始,宋朝以后,古代帝王再也没有任何帝王进行泰山封禅了。

???东封西祀:绝迹的泰山封禅???

澶渊之盟后,宋真宗很敬重寇准,自己也为能保全社稷而自重。一次枢密王钦若?对真宗讲,城下之盟古人耻之,而澶渊战役时真宗以万乘之主而订立城下之盟,耻辱更大。真宗听后闷闷不乐,常想重振士气,以雪前耻。王钦若建议,以封禅为“大功业”,掩盖澶渊之辱,镇服四海,惟封禅须有天启之祥瑞,而祥瑞仓促难得,于是君臣合谋伪造天书以为祥瑞。

契丹既受盟,寇准以为功,有自得之色,真宗亦自得也。王钦若忌准,欲倾之,从容言曰:“此《春秋》城下之盟也,诸侯犹耻之,而陛下以为功,臣窃不取。”帝愀然曰:“为之奈何?”钦若度帝厌兵,即谬曰:“陛下以兵取幽燕,乃可涤耻。”帝曰:“河朔生灵始免兵革,朕安能为此?可思其次。”钦若曰:“唯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然自古封禅,当得天瑞希世绝伦之事,然后可尔。”既而又曰:“天瑞安可必得?前代盖有以人力为之者,惟人主深信而崇之,以明示天下,则与天瑞无异也。”帝思久之,乃可,而心惮旦,曰:“王旦得无不可乎?”钦若曰:“臣得以圣意喻之,宜无不可。”乘间为旦言,旦黾勉而从。帝犹尤豫,莫与筹之者。会幸秘阁,骤问杜镐曰:“古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果何事耶?”镐老儒,不测其旨,漫应之曰:“此圣人以神道设教尔。”帝由此意决,遂召旦饮,欢甚,赐以尊酒,曰:“此酒极佳,归与妻孥共之。”既归发之,皆珠也。由是凡天书、封禅等事,旦不复异议。

——《宋史》卷《王旦传》

景德五年(年)正月,赵恒向王旦、王钦若说,去年他见到神人降临说,当有天书下降,刚才臣下奏称左承天门屋南兔挂有黄帛,当即是天降之书,随后改当年为大中祥符元年。又决定在当年十月东封泰山。在一个半月的行程中,赵恒不仅带着“天书”封祀天帝于泰山(今泰安北),禅祭地神于社首山(今泰安西南),又去曲阜祭祀孔子。

大中祥符四年(年)二月,赵恒再次带着“天书”西祀汾阴后土,并升所在地宝鼎县为庆成军(今山西万荣西南)。

赵恒的封禅泰山和西祀后土,合称“东封西祀”,但这只是开始,之后真宗又赴亳州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县)谒太清宫,崇道封神、大造宫观祠庙,甚至编造赵氏祖宗是“九天司命真君赵玄朗”,降临在皇宫内的延恩殿的故事,敕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皇帝”。并修建了玉清昭应宫,极侈土木,七年始成,有房屋近三千间,“小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其费。”,给民众造成极大的负担。

而也是从宋真宗开始,在之后的几个朝代皇帝,却再也没有过泰山封禅行为,也算是从宋真宗这里把古代帝王传承下来的仪式给终止了。

???大宋武则天:二婚皇后???

因为真宗沉溺于“东封西祀”中,广建宫观,粉饰太平,劳民伤财,一边是加重了社会矛盾,另一方面是其背后的刘皇后也逐渐开始干政,并最终成为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

刘皇后,名字无记载,野史称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史称北宋章献明肃皇后。

刘娥很小就嫁给了蜀地一个叫龚美的银匠。龚美带她离开蜀地,来到了京师—东京汴梁谋生。

龚美以锻银为业,纳邻倡妇刘氏为妻,善播鼗。

司马光《涑水记闻》

在京师,龚美因生计艰难,打算将刘娥卖掉,再嫁他人。时宋太宗第三子韩王赵恒(即日后的宋真宗,时名赵元休)的指挥使张耆将刘娥推荐给韩王,赵恒一见刘娥,大为喜爱。

既而家贫,复售之。张耆时为襄王宫指使,言于王,得召入宫,大有宠。

司马光《涑水记闻》宋真宗即位后,进入宫廷,其从美人升至德妃。郭皇后死后,真宗册立刘娥为后。刘娥机敏聪慧、通晓史书,颇具政治才干,为真宗所倚重。年,真宗病重,朝政多由刘娥裁决。宋真宗病逝时,遗命刘娥为皇太后,权同听政,辅佐仁宗。仁宗即位时,年龄幼小,刘娥垂帘听政。听政期间,听从王曾和吕夷简等人建议,把天书随同真宗一起葬入永定陵,下令禁止兴建宫观,废除宫观使。设置谏院以了解下情,严惩贪污以澄清吏治,重视水利以发展农业,发行官交子以通天下之有无。刘娥终结了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存在十年之久的“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娥也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

《宋史》

刘娥治国有方,但也眷恋权位。其长期隐瞒宋仁宗的身世,派仁宗生母李宸妃为真宗守灵,以隔绝仁宗母子,直到刘娥去世后宋仁宗才知道真相。戏曲《狸猫换太子》即取材于这段历史。

???擅书法懂音乐,作诗传唱千古???

赵恒擅长草书、飞白书及楷书,不知道宋朝赵家的艺术基因是不是从这边开始的。他的楷书清新、俊逸、自然。运笔平正,点画厚重,遒劲而不失清秀。用笔劲挺无狂野态,很富书卷气,形意兼得,儒风雅韵,尽脱凡俗。赵恒的楷书结构紧凑,端庄谨严。岳麓书院的“岳麓书院”匾据说出自他的手笔。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评其书法“甚得晋人风度,评者以为妙在全备八法”。

除此之外,赵恒还曾亲创道曲乐章,使道教音乐继唐代以后呈现再度兴盛的趋势。现存的《宋真宗御制玉京集》,是赵恒为皇家斋醮祭祀而撰写的文词,主要用于上章拜表。

赵恒好文学,政事之余,嗜好读书。每次读毕,常有感而发,撰写诗篇,命近臣赓和,被认为是“好文之主”。有《正说》10卷50篇、《奉道诗》10卷、《岁时新咏》3卷、《新编赐东宫御制》50卷(晏殊等编)、《春秋要言》3卷、《承华要略》10卷、《授时要略》12卷。后世总辑有《御制集》卷,今仅存《玉京集》6卷(明代《道藏》收)。赵恒为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创作《励学篇》,历经千古而依然在激励无数人苦读: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分割线——————

文中注释:

①李沆[hàng](年-年),字太初,洺州肥乡(河北省邯郸市)人。北宋时期宰相、诗人。

李沆作为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有“圣相”之美誉。史赞其为相“光明正大”,李贽在《藏书》中将其列为“忠诚大臣”,王夫之称其为“宋一代柱石之臣”。他以清静无为治国,注重吏事,尤为注意戒除人主骄奢之心,这对于稳定宋初的内政外交、抑制奢侈、安定民心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②吕端(年-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的弟弟。

为政识得大体,清简处事,“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宋太宗驾崩后,力挫阴谋,扶立宋真宗即位,担任右仆射。咸平二年(年),以太子太保致仕。咸平三年(年),吕端去世,时年六十六,获赠司空,谥号“正惠”。

③寇準(或年8月27日-年10月30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寇湘之子。北宋政治家、诗人。

景德元年(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当年冬天,契丹(辽国)南下犯宋,包围了澶州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準力排众议,坚主抵抗,反对南迁,促使真宗亲往澶州督战,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④王钦若(年-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宋真宗和宋仁宗时期宰相,“五鬼”之一。

大中祥符(年-年)年间,迎合宋真宗之意,与丁谓等制造天书,争言符瑞,东封西祀,劳民伤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END-编辑

卧阑听鱼文献资料

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gscs/155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