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无论在哪个地方,总是一种很好的东西。比如古人“雾里赏花·水中捞月”,又或者是“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总能在这缥缈似烟的妙境中寻得那么一丝雅致。可是啊,如果捎带上霾,那可成了不好的东西。
霾,大抵是一种人人深恶痛绝的东西了吧。也难怪,在工业化发展的今天,连人吃的东西都叫人放心不下,这些霾,整天呼吸的霾,也是见惯不怪了吧。
泰安的霾,来的静,毫无征兆;泰安的霾,来的浓,带着悲伤。倘若你在冬天来泰安,除了平日里吆喝的“白菜豆腐水”,那这一城厚霾,也一定是招待游客的佳品。霾中登泰山,两步一喘三步一咳;霾中逛岱庙,分不清哪里是香泛起的烟,哪里是飘起的霾;霾中去山顶吧,远看,嚯嚯,天空蔚蓝,而在山腰的城市,却是近乎紫褐色,整个城市像浸泡在紫米粥里。
泰安城里的人,可不就是正在呼吸着这沉积的灰烬,依旧去工作,去学习,去为生活奋斗啊!
我不记得从哪一年开始,霾开始走进我的生活中。
犹记得小时候,就像现在的这个季节,那时候是没有霾的。我裹着粗布棉袄,踩踏着被冬霜渐渐腐蚀的落叶走在乡间,空气很干燥,然而却很冷。遇见熟人了,喊一声:忙着呢啊,这天真好真透,就是T娘的冷啊!
可不是啊,晴的刺眼可一点不暖和,这天冷着来!
然而,若干年后,我走在被霾包围的城市道路上,找不着方向也看不到着路标。好不容易找个人问问:大娘,请问这是望岳东路吗?
哎呦这个青年你真喜人,这哪里是望岳东啊啊,这明明是环山路啊,还不到来!还有,你这个青年怎么眼还不好使来,我明明是你大爷!你看看,我是你大爷!
好吧,你是我大爷!
泰安的霾,因为是山城或者习惯的缘故,人们除了抱怨,也就只有苦中寻乐。
开窗不见山,登高不瞻鲁。下车问个路,回头一看车找不着了。待到雾霾散去,原来我只走出三五步。
泰安的霾,还是有它独到的地方的,比如你去趟王母池:闻得异香去,翘首不见梅。是梦境吗?可这腊梅香却如此真实。是幻觉吗?哪有,只不过,这霾更加浓厚罢了......
雾霾,这泰安的雾霾,若能有法力永远除去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这里是望岳东路3号
泰安城里,温暖如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