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长安原创
有手段,多可怕?年,唐玄宗想到泰山封禅。但是,又害怕突厥兵犯边境。忧虑之时,裴光庭(兵部郎中)心生一计,称可以不让突厥轻举妄动。
裴光庭找到宰相张说(yue)说:“封禅彰显陛下治理天下有方,如果此时突厥兵犯就不能显示大唐强盛了!陛下只需派一名使者出使突厥···即可解决忧患。”宰相张说将裴光庭的计策转达给唐玄宗。不料,唐玄宗果真顺利完成了封禅大业!
起先,唐玄宗对突厥可能进犯的顾虑采取了边防增兵的策略,试图以此保证封禅期间的边境安全。但是,裴光庭的一番话让唐玄宗若有所思。
要知道,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最高级别的荣誉嘉奖形式,除了秦始皇、汉武帝和武则天之外,再无其他人,就连“天可汗”李世民也被魏征直言挡了下来。
封禅期间,必须保证四海之内没有战事,百姓安居乐业。否则的话,皇帝封禅脸上就很挂不住。
面对唐玄宗的疑虑,宰相张说(yue)和裴光庭商量。裴光庭说:“四海之内,唯有突厥是一个大国,当初突厥请求和大唐和亲,可是我们没有允准。
如今,不妨派遣使者去告知他们陛下封禅,征求突厥一位权臣跟随皇帝一起到泰山,如此便可消除突厥伺机兵犯边境的隐患。
强调一下,大唐强盛时期,周边各国都以低姿态和大唐保持着和平关系。在一众小国里,唯有西边的突厥势力最强大,对唐王朝的威胁也最大。
裴光庭的计策非常有智慧。因为在大唐突派出使者征求突厥大臣参加封禅大典后,其余各小国也见风使舵——连很强大的突厥人都随大唐皇帝去封禅了,自己国家也应该跟随大势。于是,在泰山封禅大典上,除了突厥人之外,还有当时臣服于大唐的各个小国的使者。
冯梦龙《智囊》记载:光庭曰:“四夷之中,突厥为大,比屡求和亲,而朝廷羁縻未决许也。今遣一使,征其大臣从封泰山,彼必欣然承命。”
不得不叹,裴光庭的这一计策非常巧妙,不仅解决了唐玄宗担忧的突厥人可能进犯的问题,突厥和邻邦各国使者的前来使得唐玄宗众望所归。
裴光庭的思路很清晰,突厥是大唐周边的强国,邀请突厥重臣参加封禅,突厥人自然不会再借此发动战争。如果把周边小国比作一窝蜂,蜂王(突厥)都来了,群峰还有什么理由不跟进呢?裴光庭的智谋,可见一斑!
智慧、谋略这种东西,不像财富那样看得见、摸得到,它是一种抽象的无形物。一个人一旦拥有后,在面对各种死局、窘境时都能从容应对,绝处逢生。
-end-
《白鹿原》中删减的“吃人”情节,初看荒诞,陈忠实实则蕴含深意曾仕强《易经》之“运由己生”:修德、积善可增添福报,亦能避祸三请智者出山被拒,姜子牙怒而杀之;周公称可惜,姜子牙道破玄机盘点白嘉轩6个老婆的诡异死因,《白鹿原》中陈忠实暗喻一个主旨获“诺奖”后被猛烈抨击,莫言无辜吗?《生死疲劳》或是他在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