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文化象征意义漫谈四国山之中华一统

白癜风症状及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_6649665.html
■编辑:宋凯热线电话

编者按:泰山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位热爱泰山文化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和见解。《泰山文化象征意义漫谈》一文以浓重的家国情怀为基调,从多个层面对泰山文化及其象征意义作了深刻阐述和分析,有其独到的价值和启迪意义。本文共分十个部分,均以随笔漫谈的形式写成,每一部分也可单独成篇。

翻开中国的历史,有一种理念,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始终根植于整个民族的文化血脉中,这就是“大一统”的传统和思想。“大一统”的首倡者是孔子,最早出现在《春秋公羊传》:“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汉初大儒董仲舒第一个作了系统解释:“《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唐代颜师古进而解释:“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一也。……”显然,大一统的涵义绝非一般意义上的领土统一,更有天下大治的内涵。这就是版图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乃至文化繁荣。统一寓于一统之中,统一是前提、途径,而天下大治才是目的。而大一统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传统和理念存在的,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上大一统的民族范围、地理范围和文化范围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大一统的传统和思维定式长期影响着中国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成为评价一个政权和历史人物的核心标准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大一统的国家就是秦朝,秦立国后采取了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整个国家的统治。在这一过程中,泰山对秦王朝的统一、安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尚书.舜典》就已经确认,天子巡守的首巡之地便是泰山,说明上古时期泰山在诸多山岳中的政治地位是十分突出的。周代山岳祭祀的等级化、制度化又使泰山的尊崇地位进一步提升。战国末期,以泰山象征天下安宁的观念开始出现。而真正使泰山实现从天下“名山”到“国山”这一历史性重大转变的,是秦代一统天下之后秦始皇的泰山封禅。秦在一统前也有山岳崇拜的观念和传统。一统天下之后,秦奉祀山岳的顺序是按距离秦地的远近确定的,其中泰山的地位并不特别突出。而仅在统一后的三年中,秦始皇的山岳认识就有了重大变化。秦始皇举行的有史以来第一次封禅大典选定在千里之外的泰山,而非秦地山岳。至于原因,有日出东方的区位因素、有泰山雄伟厚重的自然形态因素等等。更重要的因素是泰山自上古,尤其是自西周以来积淀已久的社会心理意识和由此而来的泰山崇拜、泰山信仰所具有的持续的影响力。秦一统天下,面对六国贵族和民众并不弱小的反抗势力,急需一个易姓而王、受命于天的根据和标志。封禅自古就有,作为正史的《史记》专列《封禅书》以记之就是明证。封禅主要的目的在于宣示“易姓而王”的合法性和“受命于天”的正统性,所以封禅地点的选择是一个必须慎之又慎的重大问题。秦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大一统,泰山就成为了秦始皇封禅的第一选择。其中的缘由不言而喻,唯有泰山才拥有“配天作镇”的资格,才能证明秦政权的合法性、正当性。这是自周以来天子方能祭祀泰山的定制,也是上古以来天子巡守,首巡之地必是泰山的悠久传统,这一文化心理定势在秦统一前就已形成。秦的统一,意味着一个新生政权的诞生,更意味着天下秩序的重建。于是,秦始皇于公元前年,不远千里,东封泰山。秦始皇登封泰山并刻石纪功,向天地祭告统一天下的功德,向天下公告受命代周而治的根据,从而完成了他“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政治宣示和理想。自秦之后,封禅泰山就与大一统的政权格局联系在一起了。但是,封禅者未必是开国皇帝。这是因为秦始皇封禅后,秦帝国二世而亡,后世统治者认为秦朝在天下不宁、“民未怀惠”、“泽未滂流”的情况下封禅是不妥当、不吉利的。所以,后世封禅对“德”的要求更高了,也就是说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乐业才是封禅的基本条件,这是“国泰民安”的要求,也是大一统内在的涵义。历史赋予了泰山象征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繁盛、人民幸福的内涵,泰山也以其高洁的品质和风骨回应了历史、赢得了世人。今天,我们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泰山仍是海内外华人心中的圣地,仍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泰山作为国山的地位和价值仍会发挥巨大的历史作用。

作者:金卫东赵清

摄影:云中漫步

配音:陈红梅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lswh/105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