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有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泰山,作为华夏五岳之首,承载着深厚的人文意义,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古代历史上曾有六位皇帝选择在此举行封禅仪式。首次封禅发生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的东巡途中,而最后一次则发生在距今约一千年前的宋朝时期,主角是宗真宗赵恒。此后再无任何皇帝进行过封禅仪式,封禅的终结,可以说是宋真宗的“头功”,因为他打破了千年规矩,使得后世的皇帝对他颇感羞耻,封禅仪式也就此在历史长河中消失。泰山封禅的历史源远流长。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位举行封禅的帝王。公元前年,秦始皇在泰山刻石,纪录了秦国的丰功伟业,并广邀天下儒生商讨封禅的细节和礼仪。然而由于众多儒生无法达成统一意见,秦始皇只得自行制定封禅的礼仪:修整山路、立石颂德,从山南而登,山北而下。然而,封禅泰山并没有延续秦朝的百年基业,秦朝最终也成为历史的遗憾之一。一百年后,汉武帝刘彻在此举行了封禅典礼,建造了高达九尺的封坛,并将玉碟埋藏其中。
此后,汉武帝还五次来此举行封禅仪式。之后,进行封禅的是汉光武帝刘秀,史书记载刘秀命三千余人在登封台上砌垒砖石,然后刘秀戒斋七日,举行了祭天仪式,最后登上山顶更衣举行封礼。随后的两次封禅发生在唐朝,分别是唐高宗李治和唐玄宗李隆基。关于这两次封禅,史料记载颇为详细。唐高宗的封禅典礼颇为特殊,因为据记载,在随行的队伍中,除了皇帝和王公大臣外,还有诸多来自外国的使节,如波斯、天竺、新罗、倭国等。
这次封禅可以说是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而唐玄宗封禅时,同样率百官和外国使节一同前往,封禅时所铭刻的《纪泰山铭》至今仍可在泰山上见到。最后一次封禅自然就是宋真宗赵恒了,只不过历史上对于这次封禅的评价远远不及前五次。这不仅是因为赵恒本人不能与前五位帝王相提并论,还因为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赵恒此举本就充满争议。大功告成方可封禅。在进行封禅的六位皇帝中,宋真宗赵恒可以说是名不副实的一个。
宋真宗,与之前的五位皇帝相比,可以说是成就有限。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和唐玄宗这五位帝王都是卓越的统治者,堪称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秦始皇一统华夏,功业永载史册;汉武帝雄才大略,开疆拓土,有着丰功伟绩;汉光武帝击败王莽,匡扶汉室,建立了东汉;唐高宗远征高句丽,让唐朝疆域达到巅峰;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尽管晚年颓废,但也留下了辉煌的历史篇章。而相比之下,宋真宗赵恒似乎并没有什么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所有宋朝皇帝中,除了宋太祖赵匡胤,其他皇帝似乎都略显平庸。尽管宋真宗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减免赋税,提倡农业生产,实现了一定的社会治理成就,但这与其他皇帝的举措相比并不突出。到了后来,他沉迷于修筑工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加剧了社会矛盾,陷入了唐玄宗式的境地。更重要的是,宋真宗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在此之前,宋朝曾占据上风,与敌人签订盟约,实属屈辱。
尽管历史对澶渊之盟评价较为积极,但无法掩盖这是宋真宗在占据优势时求和的结果。泰山封禅更是在签订澶渊之盟后举行,也因此备受负面评价。相较之前的帝王,赵恒显然难以与其媲美。后世帝王甚至为其感到羞耻。在光武帝之后,还有不少建功甚伟的帝王,比如结束百年乱世的隋文帝杨坚和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这两位皇帝甚至都没有前往泰山封禅,可见宋真宗赵恒的举动颇为大胆。可以说,宋真宗赵恒一人之力拉低了泰山封禅的含义和意义。
泰山封禅仪式自宋真宗时期结束后,再未举行。历代后继皇帝虽然前往泰山祈福,但却再无封禅之举。比如,乾隆皇帝曾赴泰山祭天祈福,然并未举行封禅仪式。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宋真宗个人原因有关外,还因泰山的政治地位在元朝和清朝逐渐减弱。蒙古人和女真人的统治者,受其自身民族文化的影响,对泰山并未表现出特别的推崇之意,进一步削弱了泰山的政治地位,也是皇帝不再封禅泰山的重要原因。
虽然泰山的政治地位逐渐减弱,但作为五岳之首,它仍然是著名的风景名胜,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尽管封禅已成为过去,但泰山的地位并未完全消失。直至今天,我们仍能在泰山上发现许多历史名人留下的痕迹,这些都是泰山文化意义的实实在在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