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乡下的农村,建新房时常见的一个习惯是在门口立一块石碑,上刻着“泰山石敢当”。最近阅读了一本《越南语言文化探究》,发现原来越南也有类似的风俗。那么为什么这么做呢?
石敢当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公元前年—公元25年),最初称为石敢当,后来才加上“泰山”二字。这种石碑通常立在道路要冲或房屋墙壁旁,其目的是逢凶化吉,保境平安。中越两国在历史上有着紧密的联系,约一千年间,越南一直是中国历代封建朝廷的郡县,被称为北属时期。即便越南独立后,两国的交往仍持续存在,其中语言是其中之一。
越南人将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称为汉越语,包括一些古汉语借词,这些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但在现代越南语中仍保留。在一些日常习惯和节日中,越南受到邻国文化的影响,与中国有相似之处。例如,越南民间在盖新房时,会请风水先生用汉字写的风水书来择地择日择时,之后木匠们才会举行伐木礼。屋主还会在木梁上挂一块写有汉字“姜太公在此”的红布条。
越南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泰山石敢当”的石碑。比如,在河内市中心的还剑湖畔的玉山寺大门前,就有一座土堆,上面竖立着多块石碑,其中一块直接写着“泰山石敢当”五个汉字。此外,河内市的一条街道,人行道旁的一家门口也竖立着一块大石,上面刻有“泰山石敢当”五个汉字。
根据从事文化研究的越南学者所说,现今富裕的越南人在盖新房时,也会在屋旁立一块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以期保平安,迎来兴旺发达的未来。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越南也有祭拜祖先的传统,与中国西南地区的广西壮族相似。
从这本有趣的书中可以看出,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早在上千年前就已开始。这种有趣的文化巧合,让人不禁对历史的交融感到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