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1.html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传说唐代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在云台山的主峰——茱萸峰上有感而做。当你踏一千六百多个台阶的云梯栈道登上海拔米的茱萸峰顶,这个“登高处”不足以形容茱萸峰的高度和震憾力。
当我立足以顶峰之上,恰逢云海渐开,仿似有神仙踏云而来,触手可及的天边,俯瞰山下的云海,这茱萸峰岂是“登高处”三个字可以形容?
云台山古时候称为“覆釜山”,就是因为云台山的主峰——茱萸峰,孤峦秀矗,如同一口巨锅倒扣在群峰之上,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峰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说起云台山,要上溯夏商,下至明清,文人墨客不绝于此,唐代是称覆釜山,到了金代时,称之为云台山,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现代,竹林七贤隐居山中。
传说,炎帝神农氏在神龙山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故而得名神农山。“黄帝陶正之官宁封子授黄帝御龙飞云之术。自焚则随路五色之烟上下升腾,其骨骸葬于’宁北山‘中。后来,神话传说称盘古山、女娲山、五行山。
峰顶群山连绵,云涌流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不足以形容眼前的云海飘渺与群山顶。在茱萸峰顶俯视脚下,你就是自己的主宰。山顶气候多变,风起云生,白雾从山间猛烈涌出。云飞山舞,此时,你就站在仙界。
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云台山因“竹林七贤”在此相与友善,但古籍仅有竹林称谓。东晋始称云台。
登顶茱萸峰,多数游客必会将一首古今传颂的名诗脱口而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千古绝唱,烙在每个人的心中。“茱萸”本是一种草本植物,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古代重阳节又有茱萸节的称呼,重阳登高也让云台山的茱萸峰的名声再次宣扬。
云台山虽然名字的来历传说众多,但一位道长讲得想必也有道理:只因为山上的云,是伸手即可触摸,故而得名云台山。
峰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主峰紫金顶海拔米,矗立中天,气势雄浑,三大天门较泰山早年。
茱萸峰峰腰有药王洞,深30米,直径10米,相传是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地方,药王洞口有古红豆杉一株,高约20米,树干粗达三人合抱,枝繁叶茂,树龄在千年左右,是国内罕见的名木。另有“厨灶洞”、“阎王洞”、“黄泥洞”等十余个洞穴。景点内的名泉一斗水,泉状若小井,水涌平地面,终年不涸不溢。另外,杜鹃峰、浮丘峰、翠微峰、云门峰也都各具特色。
后来真武帝在此苦志修行成仙而去,此处便成了闻名遐尔的道教圣地,方圆百里的人们常来此烧香求愿,据说十分灵验。俗称“小北顶”,就是说这里离北天门很近,常被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