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登泰山

立秋时节登泰山

年农历正月初三于长清张立勇

泰山,居五岳之首,号五岳独尊,堪称一座文化大山。自秦始皇始共13位皇帝驾临,仅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皇帝就有六位。文人墨客中孔子、孟子和李白、杜甫、苏轼等登泰山者不计其数,仅历代留存的摩崖石刻就有余处,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而作为一座神仙山,她更是受到布衣百姓的顶礼膜拜。因此,我早就有意愿去攀登泰山。况且泰山离我的老家张夏邵庄村很近,离长清也不过64公里,驾车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

小时候因年龄小不能攀登,及至长大上班成家了也有几次想去,但始终未能成行。一直到了年8月17日,农历七月十七的立秋时节,我们一家人终于攀登了泰山。促成这次登泰山的机缘,一方面当然是我多年的夙愿,还有一方面是那段时间母亲身体不好,我想去泰山给母亲祈福——母亲一辈子信奉泰山老奶奶。

我从小就听母亲给我讲泰山老奶奶的故事,泰山老奶奶是一位和蔼可亲、乐善好施的女神,她有求必应、无所不能,还保佑着泰山周围的人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母亲遇事就会向泰山老奶奶祈祷。在母亲的心目中,泰山老奶奶是与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一样护佑众生的神仙。我还听姐姐说,泰山是一座神山,爬泰山时不能乱说话,否则就会遭遇不顺。现在母亲年逾八旬了,我要替她完成祈福的心愿。

我们驱车来到泰安后沿红门路上山,据说这条路是古代皇帝登封泰山时走的一条路,也是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登泰山时走的一条路。行至一天门北即有一处石坊“孔子登临处”,该坊为四柱三门式结构,古藤掩映,典雅端庄。其柱联曰“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孔子曾多次登临泰山,而他所创立的儒家文化对“孝”的重视,使其成为协调亲子关系的伦理规范,并成为古代社会宗法道德的基础。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是众德之总,“孝悌”则被视为“仁”之本、众德之源,可见孔子已将孝提升至传统道德理论的核心地位。

在泰山后山的桃花峪猛虎沟,据传就是孔子叹“苛政猛于虎”的地方。孔子在提倡孝道、仁政的基础上,又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表达的是儒家以推行“仁政”、“德治”治理天下的主张。对于个人而言,居家能孝敬父母者,方能够忠君报国。很难想象,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会以真心对待朋友,更不用说会忠君报国了。我们一路拾级而上,在罗汉崖附近溪涧湍急的洪流中有一块巨石屹立不倒,有抵挡激流之势。石上有“中流砥柱”四个大字,是明朝嘉靖23年进士陈甘雨书写的。在封建王朝这些饱读诗书的儒学之士,见到此情此景又联想到当时飘摇动荡的的政治局势,立下宏愿要做中流砥柱、为国效力。

我们经过“虫二”、“峰回路转”石刻,到达了中天门。回头看,泰安城已在脚下,高楼林立,街道交错。而仰望北面,十八盘像一架天梯悬挂在南天门下,如织的人流在往上流动着。好一幅风月无边的美景啊!这时候,我们已经感到有些累了,稍做休息我们又继续攀登。依次欣赏着走过“曲径通霄”、“天下名山第一”、“造化钟神秀”、“江山多娇”、“如意”、“逍遥游”等精美石刻,穿过云步桥来到了五大夫松处。据《史记》记载,该松是当年秦始皇登封泰山时,中途遇雨而避于松树之下,因松树护驾有功遂被封为“五大夫”爵位。明代万历年间,古松被雷雨所毁。清雍正年间又补植,现存二株,虬枝拳曲,苍劲古拙,自古被誉为“秦松挺秀”。

过了五大夫松后,便到达了泰山的标志性建筑十八盘。十八盘下迄开山,上达南天门,全长米,垂直高度余米,石阶余级。抬眼望去,十八盘像一架天梯夹悬在两边的高山绿植之间。“行百步者半九十”。经过前期的长途跋涉,我们的体力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只能慢慢地扶着栏杆向上爬。在过了升仙坊即将到达南天门、我们稍事休息之时,竟然发现栏杆旁边还歇着一位看上去年近八旬的老太太,感到很惊讶。上前攀谈,得知老人家已经八十多了,周围的人们都竖起大拇指称赞。我想,要是我母亲能有老太太这样健康的身体、还能来爬泰山该多好啊!然而同样年逾八旬的母亲还在家养病呢,我们还是抓紧上山给她老人家祈福吧。

登上南天门就来到了天街,店铺林立,游人穿梭,真是一幅天上人间的景象。天街有孔子遥望曲阜的“瞻鲁台”,以北孔子崖下的孔子庙是全国名山唯一的一座儒家庙宇,祈福“文以治国,国泰民安”。孔子《邱陵歌》以泰山咏仁道,“仁道在迩,求之若远,喟然回虑,题彼泰山”。在北侧看到了大爱无疆、大公无私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在虎头崖上的石刻题词:“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这是邓妈妈在年6月10日时年八旬登上泰山时写的。再向东攀上一段台阶,就来到了碧霞祠。碧霞祠上方门眉有里外两块匾额,里面是雍正御笔:“福绥海宁”,外面是乾隆御笔:“赞化东皇”。我极为恭敬虔诚地在碧霞元君——也就是母亲所说的泰山老奶奶——面前磕头祈福,愿泰山老奶奶保佑母亲身体早日康复、健康长寿。

祈福完毕我如释重负,又经过唐摩崖和“五岳独尊”石刻继续向玉皇顶出发。在峰顶看到了“孔子小天下处”石碑,当年孔子就是在这里“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站在峰顶我环顾四周,顿觉天高地阔、心旷神怡。向东看是久已闻名的探海石,而远处山峦起伏,薄雾漫漫,海天一色。有两三个小水库点缀在群山之间,一汪碧水象是群山的眼睛,让这景致生出了许多灵气。今天我终于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了,带着一种兴奋,更完成了一个心愿。在即将下山时,又在一线天与拱北石之间看到一处石刻,是年章蕴所题的《登玉皇顶》:“八十谁云老,高峰尚可攀。身临玉皇顶,脚下万重山。”老人家这首诗体现出了他不服老的精神,“老骥伏枥”的豪情,还有“老当益壮”的豪迈。面对着这石刻,再想想病中的母亲,我只有羡慕了。

而后我们坐上索道下到中天门,再慢慢地下山了。及至又驱车回到长清,已是晚上八点多了。五个月后,母亲病逝了,离年的春节只有四天。我原来的感觉中过年时只有欢乐,从去年开始过年时又增加了对母亲的祭奠、感伤与怀念。正月初一,我写了文章《年味儿》抒发了自己对年味儿的复杂体会。今天正月初三下午送走母亲的灵位后,我联想起当年爬泰山为母亲祈福的情景,心情难以平静。是以作文记之,以为纪念。因为:

泰山,是母亲心中的图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lyjq/141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