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说春天到了,有时间去爬爬泰山,邂逅挑

海拔米,多级石阶,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心中只有顶峰,眼前只有眼前的路,这就是泰山挑山工给我留下的印象。

我的大学时光在泰山脚下度过的,开门见山,遇见山岚环绕的盛景,是至今也难以忘却的画面。那时是穷学生一枚,花50块钱办了一张登山卡,一年内可以不限次数去邂逅巍峨雄壮的泰山。“齐鲁青未了,岱宗夫如何?”四季的变换赋予了泰山不同的景色,那么多人白天或深夜前来,目标南天门,用脚力征服一座名山。

山下的红门附近有一块石碑,上书“登高必自”四个字,这四个字深深影响着我,征服一座大山犹如完成一个目标,无论心理还有脚力,都必须做好准备。

在泰山上,当年参与泰山索道建设的挑山工们的事迹仍然在传颂着。五吨重的索道设备,正是通过他们的精诚合作运至泰山极顶。前后总计几千吨的物料,靠着脚力向上传送,想起那些不曾经历过的场面,那该是何种的壮观?

泰山爬过不知多少次,就算只是背上一些自用的干粮和水,抵达十八盘拾级而上,腿每次都不听使唤了,紧紧抓着铁索攀爬,还要走上几磴便喘上一会儿大气。而身旁的那些挑山工,身材多数不算威武,背上挑着的扁担两头放置着成件的饮料、蔬菜或其他物质,待到夏日,有些挑山工干脆赤膊上阵,背后负重的脊梁让人感到震撼。他们日复一日朝上或朝下前行,一肩挑着风雨,一肩挑着人生,每天按时将承诺的运送任务准时完成,傍晚回到山下稍作休整,第二日继续往复。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这是着名作家冯骥才在《挑山工》中对泰山挑夫的描述。《挑山工》是冯骥才在年写的泰山见闻之一,也是泰山题材的著名散文之一,描绘了挑山工们艰辛的劳作和惊人的毅力,赞颂了挑山工坚韧不拔的攀登精神。年选入全国高中语文课本,后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泰山挑山工总结出的登山经验:“上山要走‘Z’字形,前脚尖先着地,这样一是省力,二是有个缓冲,能保护膝盖。上山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自己膝盖的感受,如果感觉累了、疼了就慢一点,或歇歇再走,掌握节奏……”

大约12年前,记得有一次和同学一起爬山,到了中天门,已经可以远远看见南天门了,心想,中天门到了,南天门还远吗?正巧碰到一位挑山工从身边走过,我就赶紧问他:大叔,到南天门还有多久。这位挑山工大叔想到没想,秒答:2小时40分钟。然后,脚步稳健地径直朝向南天门进发了。

十几年前,从桃花源到北天街货运索道的建成,成批的货品已不再依赖挑山工了。挑山工们只能做些零碎活,一般是等到货物用汽车或客运索道运到中天门或南天门,再由他们往指定的零散地点挑。旅游旺季为了给游人让路,货物都从货索走,但是淡季应该给挑夫留一些零散活。

“挑夫工,挑夫工,性实在,不谈空,步步稳,担担重……”,希望一直能在泰山上看到挑山工的身影,他们永远是泰山登山路上最受尊敬的人。

因为时代的进步,“挑山工”这一传统的行当也许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当下所弘扬的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却值得传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奔波在路上的快递小哥、风雨兼程的外卖小哥、凌晨出动的环卫工大姐、深入地下的煤矿工人、与死神赛跑的白衣天使、铺设天路的高铁建设者、追星揽月的航天工作者,以及坚守在工作一线的千千万万的亿万中国人,只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永远前行,才能在新时代用担当精神换取收获的丰硕果实。

春天到了,泰山也将迎来一年里最为生机勃勃的季节,有时间去爬一爬泰山吧,邂逅可爱的“挑山工”,感受一下他们所走的山路,然后抖擞精神,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朝向极顶进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专栏作者马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lyjq/14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