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历朝历代都选择封禅泰山,这几点原

古代封禅泰山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天下太平,国家兴盛;二是天降“祥瑞”。国家兴盛说明帝王功高德显,天降“祥瑞”说明上天对帝王的表彰,这时帝王要用一种方式回告上天,就是封禅大典。

封是指在接近天的泰山最高处,用土筑成圆坛祭天,禅是指在泰山前的小山用土筑成方坛祭地。泰山封禅起于何朝何人,很难考证,但结束于宋真宗却可以定论,虽然后来许多帝王登临泰山,但性质已转化。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引用《管子·封禅》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后经司马迁确认,有十二位远古帝王曾先后封禅泰山,他们是: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氏、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对此,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书虚》中也有记载:“为王太平,开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可见者七十有二。”可见,早在远古时期,泰山封禅就已经成为圣明帝王所必须举行的国家大典。这些远古帝王,要么是华夏祖先,要么是明君贤主,都为中华民族做出过卓越贡献。在后来的皇帝们看来,能够重温远古帝王的光辉历程,能够在泰山封禅方面与之并驾齐驱,绝对是一件无上荣光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lyjq/15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