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桑榆随笔天下第一山的浮沉

此图为重立的“第一山”牌,此碑原位于山顶,现移立于龙兴寺内

作者前言:此文写于二十年前,始发于家乡的《滁州报》,来京后往全国投稿,曾发表于《中国青年报》等二十多家报刊。桑榆窃思,这篇小文之所以大小报“通吃”,盖因可以引起编辑读者无限联想也。中国几千年来,上至皇帝,下至小官,其命运如此山者不乏其人,读者阁下不用往上看,只要留心瞧瞧你周遭某些志得意满者,便知我言不虚。

“天下第一山”的浮沉

梅桑榆

  “天下第一山”位于寒舍的北面偏东。现在,它已是我在阳台上凭栏远眺时唯一不受建筑物遮挡的自然景观。岁月匆匆,我与“天下第一山”“相看两不厌”,不觉已相看了二十多年。

  寒舍不在西南边陲,因此我所能看到的,当然不是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与我相看了近二十年的“天下第一山”,其实是一座小山包,其高度不及珠穆朗玛峰的千分之一,它的本名“盛家山”,别说在中国地图上,就是在省、市级地图上恐也无法找到。

  “天下第一山”不高不峻,不雄不险,山上既无奇花异草,也无古松怪石,它之所以能得此大不副实的盛名,是因为山上有一座几经毁坏的古寺,寺里出了一个了不得的和尚,和尚后来闹了个顶天的头衔——皇帝,而且是个开国皇帝,此人便是明太祖朱元璋。介绍他阁下家乡的《凤阳古今》一书中有一段文字,可以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天下第一山”的来历:“龙兴寺位于盛家山下。朱元璋为该寺亲笔写下‘第一山’三个大字,勒石为碑,把盛家山誉为天下第一山,以抬高龙兴寺的地位……该碑的碑亭又称为‘御书亭’。”

  龙兴寺既是朱元璋发迹之地,自然要大肆扩建,香火也从此鼎盛,据说该寺在明代是中国的名刹之一,且是江淮一带的佛教中心。而盛家山既为“天下第一山”,自然也要享受特殊待遇。据《凤阳古今》载:“明朝历代皇帝、皇后均赐予龙兴寺护山敕。”至于这护山敕上写的是啥,书中未作说明。我想大概无论官职大小,只要他违犯山规,或行亵渎第一山之事,龙兴寺的和尚亮出这护山敕,便可将其拿下。那第一山的山门前大概要立下“文官止舆,武将下马”的标语牌,像今天这样在山上一片片地盖房子,建学校、设机关,做坟场,小民不仅可到此一游,而且可在此久住,甚至在山上放炮采石,恐怕是绝对禁止的。当时,一位官僚陪同朱元璋之子到凤阳祭祀皇陵时,曾写下一首题为《中都龙兴寺御书第一碑》的马屁诗,诗云:“九重宸翰丽天文,三字穹碑压厚坤。山色不知今古异,地灵惟戴帝王尊。”大约是这座小山当时势压群岳的写照。

  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包,经皇帝先生御笔一挥,便从此享起万山之尊的殊荣,若顽石有知,定然受宠若惊,狂呼万岁,感激皇恩浩荡。而分明是一座低矮的小山,皇帝先生一高兴,便置华夏无数名山大岳于不顾,将它称为“第一山”,而且无人敢指出他阁下的荒唐,足见权力这玩艺儿比一切神仙的法宝都要神奇!

  然而,尽管盛家山被朱元璋封为“第一山”,尽管明朝的臣民们都煞有介事地将它当作“第一山”,它却并未因此陡长至九千公尺,超过珠穆朗玛峰,而仍是一座矮趴趴的、草木荒疏的小山包。明崇祯八年,也即明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之时,农民军攻占凤阳,焚毁了龙兴寺,砸毁了“第一山”御碑,算是为盛家山正了名。 

远眺凤阳“第一山”(朱坚/图)

 中国凤阳

中国凤阳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凤阳丰富的历史文化,提供便捷资讯和良好阅读,开展网络问政,传播“正能量”。搜索中国凤阳或fycb即可添加







































北京青少年知名白癜风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的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lyjq/2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