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道搁手推手篇陈氏太极拳五种手法

我从小在陈家沟长大,在幼小的心灵里就受到了太极拳先辈的熏陶,喜欢上了陈氏家传的太极拳。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族舅第十八代太极宗师陈照丕老师的亲传口授的教导下,十五年日日夜夜的磨练,基本掌握了陈氏太极拳、械及搁手(推手)套路及内涵技巧。半个世纪过去了在世界各国高科技发达的今天。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世界人民的重视,特别是中国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太极拳使世人所注目。太极拳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及日常生活中对人体的健康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万人太极拳表演受到了赞扬,令人刮目相看。陈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结晶。申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传承人的我,有责任在我有生之年,应该将我所学到的陈氏太极拳的一切推广与后人,为太极拳的发扬广大出一份力。这里详谈关于陈家沟太极拳的搁手(推手)若有不妥,敬请指正,相互探讨。希大家喜欢,供参考。

陈家沟太极拳搁手(也叫推手)是陈家沟第九代始祖陈王庭,根据阴阳变化,以太极拳的刚柔、开合、虚实、沾随引化之技巧哲理,创造出由浅入深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双人听、沾、连、随、引化落空的高级技击套路。搁手(推手)外形看双手缠绕,共分四招势:掤、按、捋、挤,[在搁手(推手)中的顺序],掤、捋、按、挤,(在太极拳套路中练习的顺序)。动作虽小,但变化莫侧。由初级到高级,一层深一层,其在搁手(推手)中隐藏着抓、拿、摔、打、踩、列、肘、靠、粘、沾、连、随、引、化、空等技击用法,变化多端,奥妙无穷。陈家沟太极拳搁手(推手)不是比赛项目,它是陈家沟几百年来双人研究太极拳技巧的对练项目。他的对自己练习陈氏太极拳功夫的检验,也是查验自己练习太极拳套路时招势的正确与对错,所有太极拳的精华技巧及功夫水平将在搁手(推手)中体现。陈家沟的传统,在练套路下功夫阶段,拳练不好是不可以练搁手(推手)的。拳练不好,不让练搁手(推手)因为练搁手(推手)是练“听”劲,练肌肉的灵敏感,以肌肤的灵敏听对方力来的方向,以引化对方的来力,再用太极拳的各种技巧战胜对方。这种“听”劲,必须在全身节节放松的基础上,不丢不顶用自己的内功,刚柔的变化来运用。如果拳练不好,既没有功夫,又不能放松,练搁手(推手)就出现顶、僵、硬、滞等现象,这样技术不能提高,也不可能进步的,这就是陈家沟太极拳练不好,不让推手的原因。

陈照丕推手

陈氏太极拳搁手(推手)我们是六十年初是在族舅陈照丕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七十年代初,陈照丕老师去世,又在一代宗师第十八代族舅陈照奎老师的指导下详细的解练家传的搁手(推手),按照四正搁手(推手)的顺序掤、按、捋、挤,(你棚我按,我按你捋,你捋我挤)。及搁手(推手)中的步伐的灵活变化的练习。由初级步步入深。陈家沟太极拳搁手(也叫推手)大致可分为五种方法九种搁手(后详解称推手)。

第一种挽手推手1单手挽花

单手挽花推手是初练推手的最基本的化圆的练习,主要练习立圆和平圆的顺逆缠变逆顺缠丝,双方相对站立,同时出左脚,搭左手,出右脚,搭右手,手腕贴手腕,一人领,一人随,双方在棚劲的基础上,我按你捋,你捋我挤,一来一往,不管顺逆缠或逆顺缠,不管立圆缠或平圆缠,要求圆活自然,不丢不顶。

这种立圆和平圆的挽花练习,下盘虚实分明,上肢圆活自然,彼此互用牵牛之法,没功底的,步伐不稳出现乱动现象。有功底的双脚稳固,一动不动,手如称杆之灵,松柔绵绵,外柔内刚,缠丝不丢,抽丝不断,全用内气(手领、身随、根摧)缠绕滑引之法。

有诗曰:

立圆平圆圈要圆,步伐虚实如练拳;

一领一随莫用力,棚按捋挤含其间。

2双手挽花

双手挽花是单手缠绕后双手双开双合的双顺变双逆和双逆变双顺的化圆练习,步伐和单手挽花步伐一样,但步要插裆进身,双手开合要肩松灵活双方以练习前肩靠为主。双方的步伐可同时进退变换。进右步右肩靠,进左步左肩靠,身体中正不偏可出肩靠发劲。也可不发,柔活圆转。

有诗曰:

双开双合顺逆缠,柔化不丢要自然;

意在左右前肩靠,身上功夫最为先。

挽花推手不管单手挽和双手挽都是初级圆的练习,圆中的棚、捋、按、挤的缠绕角度变化。微小。要自己研究端磨方可领悟,双方练习手腕听劲及滑化之灵感。步伐练习立地生根之稳固。功夫练于身惯于腿,可稳如泰山。有水牛之力也牵他不动。

有诗曰:

未会牵牛意何在,两手犹如弄丝罗;

年年祈与人问巧,不道人间巧更多。

第二种定步推手(也叫合步推手)3定步推手

定步推手(也叫合步推手)是第一种挽花的进一步的练习,双方相对站立,步伐和第一种挽花一样,但步要插于裆之间,双方明显地在棚劲不丢的基础上手腕靠手腕,另一手挡对方肘,然后你棚我按,我按你捋,你捋我挤的顺序规律,反复循环练习,认真将棚按捋挤缠绕到位,研究技击。定步推手(也叫合步)双方相对双手在胸前缠绕走化,寻找机会,引劲落空借力发人。缠绕在胸前不易过大,要保护自己,以守为主,守中有攻……同时双方也可相对进退练习。

有诗曰:

定步推手面对面,圆柔缠绕在胸前;

掤按捋挤无缝锁,技击全在招里边。

第三种活步推手(也叫顺步推手)4进一退一推手

活步推手(也叫顺步推手)是陈家沟常练的一种推手方法,顺步推手是对方出右手上右步,(如拦插衣)另一方就上左步用右手搭对方右手腕,左手挡对方右肘上节,成捋。进一退一推手是你你棚我按,我按你捋,你捋我挤。当你按我捋上领可我退你进形成进一退一的循环练习,以步伐一进一退的变换与手法的棚按捋挤反复练习,来研究太极拳是技击用法。

进一退一推手也就是将自己练习多年的太极拳的功夫在推手中检验,在步伐上是否虚实分明、稳固、灵活。在手法上是否听、缠自如,节节到位,在身法上是否内外一致,以腰摧动。在全身运用上能一动都动以内摧动,引劲落空。当然推手的技巧也是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研究、运用、实践。不管是抓、拿、摔、打;採、挒、肘、靠;听、化、引、沾和腿法上的勾、挂、摆、扫……都是在进一退一推手中研究实践出来的,如陈家沟留传的常用的短打招势,如:小鬼推磨、白马握拦、满头扫雪、霸王请客、顺手牵兰、黑虎掏心等等短打技巧,如果没有功夫。看见知道也用不上。

有诗曰:

进一退一顺步推,掤按捋挤要认真;

一来一去连环锁,看谁下盘功夫深。

5进三退三推手

进三退三推手是在推手进一退一的基础上,进行一种有规律的你进三,我退三的步伐练习。进三退三推手主要练进用盖步,退用插步,都是在捋按的招势中履退三按进三,相互重心虚实变换,反复循环练习,灵活进退,第三步进者插对方裆中。

有诗曰:

攻者进三守退三,进盖退插步相连;

上练掤按与捋挤,下练步灵与稳健。

6进五推手

进五推手是在进一退一和进三退三的活步基础上演变出更加步活的一种推手练法。拳论讲:活与不活在于步,灵与不灵在于步,稳与不稳也在于步。太极拳推手是在主练步稳的基础上增加各种步法的灵活,适应于各种步法的应用。以守为攻步为先。进五推手双方步伐一致,动作以按挤同进五步,然后变换。对方一样,一领一随,相互循环五步练习,其双手的棚按捋挤和进一退一,进三退三一样。

有诗曰:

双方推手五步进,一领一随步步摧;

脚下要稳步要灵,攻守引化全在根。

7擒拿推手

擒拿推手是年族舅陈照奎老师回到陈家沟所传的套路练习,以前没有专门练习擒拿。擒拿推手是在进一退一推手的基础上双方练对拿的棚按捋挤。擒拿是陈氏太极拳技击中一种技巧用法,擒拿推手主要练习手腕的柔韧性和手腕缠绕的灵活性。捋中拿,按中拿,採中拿,挒中拿。练习擒拿,解脱擒拿反擒拿。有人讲好拿不如打,这种讲法不完全正确,擒拿是武术中一种技巧,掌握了擒拿,解脱了擒拿,而反擒拿,再结合。拿中打,打中拿,灵活变化,相互并用,不更如虎添翼了吗!关于擒拿推手的细解请看“陈氏太极拳的擒拿推手一文”。

擒拿推手双方步伐不变,掤、按、捋、挤与进一退一一样,双方对拿循环练习。

有诗曰:

双人推手对擒拿,解脱擒拿可变打;

拿打打拿相互变,听随引空最为佳。

第三种活步推手总的来讲,不管进一退一、进三退三还是并步进五以及擒拿推手。主要是检验自身的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的正确及功夫水平的高低,体验实践太极拳各种技击抓、拿、摔、打、採、挒、肘、靠、踢、踹、勾、挂等等的应用和沾、粘、引、化、听、随、连、绵、活的技巧。所以练习推手不丢不顶,圆转自如,引劲落空,借力发人。

有诗曰:

掤按捋挤要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人巨力来打我,四量牵动八千斤。

第四种大捋推手8大捋推手(简称大捋)

大捋是在熟练地掌握了第三种活步推手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腿功力量,稳固下盘而又增加大步的灵活性的练习。大捋要求双方以扑步为基础。因下肢是全身之根基,气沉丹田而降于涌泉行于固身,所以双方一来一往,一虚一实的练习腿部与脚上力量,即稳固而又灵活。双手的棚按捋挤的缠绕于活步进一退一一样。不同之处就是进一退一的弓步变扑步起伏进退都在地上盘旋。

有诗曰:

两腿铺地如顽石,下盘稳固定根基;

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动鸟难飞。

第五种花脚步推手(也叫乱採花)9花脚步推手(也叫乱採花)

也在熟练第三种活步推手又练好第四种大捋的基础上缩小步伐,灵活的前进、后退、左右变换步伐的练习。以步伐灵活,稳健为佳。以根据推手水平的特点以及临场、实地的运用变化,也可用垫步、跃步、击步等步法,手棚按捋挤的缠绕和进一退一的手法一样,可将各种推手研究出来的技击用法加以实践运用。不过要沉着、稳健、冷静、不慌以听、引、沾、化、随舍己从人的方法,随机应变、乘虚而入、乘空而击、能攻则攻、不能攻则守、不能守则走。对方攻之应听、随、引滑空而顺击之、切不可求胜心切、失去重心。

有诗曰:

二人推手如围棋,一来一往费心机;

围到山穷水尽处,陡然一势分高低。

这五种推手方法九种推手套路的练习,都是在练好太极拳套路,有了一定的太极功底,才能去研究、揣摩。陈家沟太极拳先辈以“练拳使无人当有人,交手时有人当无人”的观点与心态,非常精辟地阐明了练拳和交手的关系是一致的,也指出了太极拳的精湛拳艺是通过长期地练习太极拳(陈家沟叫盘架子)再与推手相结合艰苦的磨练获得的。

练习太极拳已明确告诉了我们全身放松、内气充沛、上下协调、连绵贯穿、刚柔互变、一身虚灵。这就是练“功”。也正是推手中的“听劲”、“懂劲”、“引劲”、“化劲”、“发劲”的前提与基础,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推手的练习实践,更快的加深了对拳架招势的内涵理解,更容易地将“功夫”溶解技击之中,达到学了致用的目的。这也是陈家沟传统的教法,不练好拳不让推手的缘故,今天将太极拳推手作为一种健身运动,一种兴趣,那就另当别论。

一个太极拳大家的太极拳套路的走架子水平和推手的技术在层次上基本一致。历史上没有会推手不练拳的大家,也没有练拳不推手的大师。当今的练拳推手的目的不一样,就另有别论。但身为太极拳之大家,所要表现的太极拳套路水平、神韵气势,推手的技击技巧,不仅是深厚的功力体现,同时也是高度的艺术结晶。

上述各种推手的招势,掤、按、捋、挤四势的循环练习“为四正手”这是推手的基本技法,也是基本手法通过“四正”衍生“四隅”:掤、捋、挤、按、採、挒、肘、靠,为太极拳常用的八种劲别,再结合太极拳的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前、后、左、右步法互变,结合推手“八劲”的互用。而“中定”以中正不偏、稳固、灵活为外形,内涵心定意安为心法,思路清晰敏捷、统领全局之主帅。将其所有推手中的技巧,再溶化与引、随、化、粘的高级技术之中。随心所欲,应用自如,见招拆招,应变顺变,有规矩而脱规矩。运用于实战之中。

总之不管是练拳,推手一层深一层,由浅入深,无截境可走,若得太极妙,勤学苦功恒。正是:千回万转多多演;功到熟时巧自生。

图片来自天才道太极

天才道太极

专注太极教学,太极知识,以及太极养生。









































北京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中医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lyjq/51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