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登泰山

泰山在我们山东人心目中,是顶礼膜拜的地方,也是我们山东人魂飞梦绕所向往的地方。正如俗话说“稳如泰山”、“重于泰山”,说明泰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次国庆节出游计划,我考虑,一是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以后出去的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少;再是儿子都十岁还没去过泰山;再是国庆节是我与我媳妇结婚的纪念日,并且在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曾经一起爬过泰山。经过商量,我们就一家人定好了10月2日去曲阜,10月3日爬泰山。我哥一家也风尘仆仆从青岛赶来,一同享受自驾游的快乐,这也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第一大规模的到一个地方去游玩。

10月2日,我们出发的时候有些阴天,我们赶到了曲阜,看了孔庙、孔府、孔林,当晚赶到泰安住下。这样行程主要考虑,如果先爬泰山,再去游曲阜就会很疲劳,游玩的兴趣就会降低很多。3日的天气突然放晴,一位当地人说这是几个星期以来最好的一天了,我们心里也是格外高兴。

我们兵分两路,一路是哥哥陪父母坐汽车和索道到南天门;一路是我们一家与嫂子、侄子走号称“经典”的爬山线路,从红门一路石阶到南天门会合。开始我对于我的侄子和儿子能不能爬到山顶有些担心,我们在路上也不时的鼓励他们一定能爬到山顶。不是我们心狠,也是想通过这样方式,磨练一下他们的意志力和吃苦的精神。我的儿子曾经爬过著名的华山和庐山,我的侄子是区里的运动健将,我对他们很有信心。虽然路上他们多次嘟囔着累了,结果他们克服了困难顺利的到达了南天门。我想今天的爬泰山,肯定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等以后他们有机会再来爬泰山时,肯定想起今天的过程。确实,在十八盘的时候,因为人很多,想坐下休息的台阶也很少,我的腿感到特别的酸,也是克服了一定困难爬到了南天门。我们都很佩服这两个十岁出头的小伙子,达到锻炼的目的。然后,我们都登上了玉皇顶,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真正的体会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每次爬泰山的经历,对于每个人来说终生不忘。就如同中学里学的李健吾所写《雨中登泰山》一样,也令人难以忘怀。我父母在这之前曾经每人都分别出差来过一次泰山,他们说起上次爬山的经历,津津有味,父亲是年,母亲是年,那时门票好像5角钱,索道好像2元钱,那时泰山道路远没有现在的好,泰山顶上的路还是沙土路。母亲老是说很遗憾没有在拱北石边照个像,只是在碧霞祠附近与一位姓崔阿姨合照了一个相,并且尺寸相当于现在的2寸照片,且是黑白照片。等相片寄回家,也会将照片放在相框里显眼的位置。那时,照相对母亲来说是一种奢侈的消费。就更别说坐索道了,我感觉那时坐索道就如同现在的普通人坐飞机,也是一种很奢侈的享受。因为泰山索道是年投入运营的,是我国名山里第一索道,当时对人们来说坐索道很稀奇。

这次父母没想到再一次登到泰山顶上,很兴奋,感慨万分。因为母亲年近70岁了,身体较胖,还有多年的冠心病,爬楼梯很费劲。这次能爬到玉皇顶,她自己也是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能登上泰山,不拖大家的后腿。我们都说她量力而行就行,别累着了。父母说起上次登泰山是在二十多年前,可能此生也就这一次了,一生能有几个二十几年,我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好在,这次了却她上次照相的遗憾,他们在这里照照,在那里照照,并且一定在拱北石前照了一个相。

这次我们一家三代能顺利的游览泰山,得益于祖国的富强,也得益于今天的幸福生活。照相的变化也映射着时代在变迁,回忆过去有些心酸,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我们共同努力,让生活更殷实,精神更饱满。

源于:《淄博晚报》年10月15日万家灯火栏目

作者:李永亮,.7出生,曾就读于九七六厂子弟学校,现在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淄博分院工作,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曾在《中国电梯》、《中国特种设备安全》等杂志发表50多篇论文,入选首届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专家库和山东省应急厅专家库成员。

播讲:唐云,集采、编、播、制作于一体的主播,二十多年的主持温婉、亲切,旨为文章插上翅膀,展现文章深邃的灵魂,用温暖的声音传递心中的真情!多篇作品在省、市获奖。节目收听:喜马拉雅搜索“云上聆听ty”,播稿请寄:tangyun66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lyyj/10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