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现有8乡11镇3个办事处个行政村(居委会)多个自然村,每个村落都有村名。村落名字虽不像人名、商店招牌等那样巧妙寓意、富有诗情,但也都有一些来由。归结起来,命名的因由主要有下列几种。
以姓氏命名。几乎所有中国姓氏都可用以指称乡村的名称,但最初命名必定是某姓先来立村,或某姓在所立村中人口最多,便以其姓命村,如张庄、赵岗、刘湾、孙楼等。由姓氏派生的村庄还有大张庄、小张庄,山前王、山后赵,东刘庄、西刘庄等等。有的村庄数姓杂居,便有两个或更多的姓氏连在一起命村的,这种情况或是两姓同时迁居于此,相约两姓名村;或两村相距较近,随着人口发展,房屋建设交错在一块儿,已分不清边界,两个以姓氏相称的村名连在一起。如春水毛胡张、窦刘村,黄山口乡周陈村、安淳李,赊湾镇关冯庄等。
以人名为村名。多是立村人或名人,泰山庙镇李辉庄,西有李煌庄,系兄弟2人分居立村,村名即以其姓名命名。还有许克俭庄、李朝京庄、孙文科村、王兴仁沟、李文善庄、王子秀庄、张飞岗等,都是该村或与该村相关的历史名人或第一个立村人,被周边居民习惯称叫而渐成村名的。
以山水地貌等命名。邻近于有名的山水处,以山水名直呼村名,如春水、象河、漯河、卧牛山、黄山、三山、铜山沟、粱河、石头河等。还有许多以地形地貌冠以姓氏而成村名的,如焦岗、王冲、井湾、袁大堰等。以地貌形似某物命名如骆驼巷、凤凰山、牤牛岭、二龙戏珠、架子车岭、椅子圈、簸箕厦等。以地形作用,如马谷田镇分水岭,该岭东水入淮、西水入汉而故名。以地貌颜色,如黑山沟、红土坡、青泥沟等。
以民间传说故事命名。盘古山下百神庙村,传说盘古爷与盘古奶第一胎生了一个肉蛋,扔在盘古山北坡,因有“百神”护佑,随后肉蛋内出生个女娃,故在此建庙立祠,名为“百神庙”。大磨村至今保存有盘古爷滚磨成亲的一个磨扇。泰山庙镇二仙庙村有姑嫂二人救刘秀殉节、后建庙以姑嫂为二仙祭祀。历史上牛蹄(板桥水库淹没)、传说有神牛下凡踏石留印而名。赊湾扳倒井,据传王莽撵刘秀时,刘秀口渴,双手扳井致井斜而淌水解渴故名。贾楼舜治城沟,传说舜曾在此躬耕,留下许多古纪。春水镇铁帽徐历史上曾有一特大铁帽而成名。官庄镇有宝贝石以有宝贝石头而命名。
以特有动物命名。有的是地形地貌象形,有的是此处发现或特有动物较多。如,象河,历史上名象禾(象获),古时,此处有楚长城,为关口。唐代,李希烈于此捕获大象而名,后与水联系渐成象河。高邑乡蛤蟆湾,官庄镇蜜蜂刘,盘古乡老鸹窝、燕子窝,王店镇螃蟹庄,春水镇母猪峡、蝎子沟等,显然是以某一动物较多而命名的。
以植物命名。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林木、作物等。如象河乡白果树,泌水办事处榆树岗,赊湾镇楝树庄,高店乡稻草庄,春水镇苇子园,付庄乡竹林、芹菜沟、皂角树沟,双庙街乡枣林、桑棚,铜山乡茅芽沟、大麦沟,贾楼乡、菜园、稻谷田等等。
以寺、庙、楼、寨等特殊建筑物或古迹遗址命名。如铜山乡碾盘沟,马谷田镇义和寨,羊册镇铁佛寺、郭集镇三官庙,贾楼乡玉皇庙,还有观音堂、下碑寺、双庙、二郎庙、关帝庙、半截楼、瓦屋庄、石河寨等等。
以制作专业产品和职业命名。如赊湾镇专业打蓆子的打席店、打油的油坊庄、做香的香坊李、做木工的木匠庄,羊册镇做豆腐的豆腐店,郭集镇打磨山等等。
以数字命名。从一到万,都有命名的村落。如双庙街乡的一张,盘古乡二郎庙,杨家集乡二铺,花园办事处三里岔,盘古乡四道沟,铜山乡五道岭、象河乡五峰山,高店乡六门庄,城南七里岗,象河乡八虎冲,付庄乡九岭口,官庄镇十字路村,盘古乡百神庙,马谷田镇千庄,双庙街乡和马谷田镇各有一个万庄,盘古乡万花沟。
以移民原住地方命名。如今高邑乡之名,系侨置高邑县名而来。河北有高邑县,南北朝时移民泌阳城东,设置高邑县,后更名为高邑乡。泰山庙镇黄陂桥,据传该村乔姓系湖北黄陂迁来泌阳,为不忘祖居之地,特在姓前加黄陂。泌阳民间俗称山西召子、山东侉子,山东人聚居的村落称岽子营。
以地理方位命名。居城镇四方,分别有十里庙,五里河,二十里铺等。居某物、某树附近,如柿树底、楼上、岗上等。庄与庄之间以方位命名的有东赵岗、西赵岗;河东张庄,河西张庄等。羊册镇东西南北几个村分别为羊东、羊西、羊南、羊北等。左为上,右为下,如上曹、下曹。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如泌阳在泌阳河北岸称泌阳,舞阴位于舞(潕)水之南称舞阴。山南为阴,山北为阳,山还分上下前后,如山前、山后等。
以土地占有数和打粮多少命名。八犋牛村初立村时有地余亩,过去一犋牛可耕种一百亩地,故名“八犋牛”;四布袋岗村,据说是小麦亩产可装4布袋而名之。铜山乡闵庄有村名四十亩地,该村较大的一块地40亩,且此地发生过“四十亩地耙和尚”惩治恶僧的故事。
以土特产品命名。如金沟、银洞等。
以适应朝代更替和社会发展形势命名。如付庄曾名立新,宋家场水库曾名东风水库。
还有许多村落命名的情况。
用上述等有限的方法来命名众多乡村,往往会有一些重名,以至于互相混淆。比如:赵、张、王、李、刘等姓,人口较多,一个乡内可以有几个赵庄,找人或者问路不知是哪个赵庄就会带来不便。城镇周边的十里铺,是东十里,还是西十里,是这个城镇的十里铺,还是那个城镇的十里铺,容易造成混淆,尤其对外人来说,更不易分辨。
20世纪80年代,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全县地名、村名登记建档,要求同乡之内不能有重名的自然村,同县之内不能有重名的村委,全地区(市)范围内不能有重名的乡镇。对一些冷僻、粗俗的村名、地名予以修正,赋予健康、响亮有新义的名字,村落命名接一定程序审批,进入科学有序的管理轨道。
布局
境内村落状若繁星,系历史发展自然形成,且与地形河流、道路等外在条件相关联。人们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建村选址一般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依山傍水,交通方便,利于生产生活处。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同时具备各项条件者甚少。
一般有有以下类型:
平岗沿河洼地,如泌阳河沿岸、南阳盆地边缘和汝河沿岸、黄淮平原边缘,村庄稠密,村间相距多为三五里,近者一二里,村落较大,有四五百户以上、二三千口人的大村。
浅山区,如山脚、山冲入口一带,村落稀疏,大小中等,相距三五里.几十户、百余户,五七百人者居多。
深山处,如白云山等地方,三五户即成一村,十几人,甚至l户1村二三人。
交通便利之处,十多里便有一镇,百里左右即有一城,历为行政区划之乡、县治所。
旧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一个村落土地被人买走,村庄可以随之消失。更有盗匪猖獗,至一村烧杀抢掠,村民死伤外逃,不敢居住,便人去村无。一个地方村落多少及其兴亡,均呈无序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村落相对稳定。随着人口增长,城镇乡村均从原址开始膨涨。年后,政府进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始对村落内部结构进行规划,但对整个村落分布仍无统一章法。21世纪初年,又有许多人在村外公路和田间方路两侧建房,形成很多“空心庄”。这些新建的房屋,与原街村似连非连,扯拉三五里。村不村,店不店,既占耕地,也有碍交通和观瞻。近年,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