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点名活动,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项内容。从小班到大班,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和能力水平的提高,点名的版本也在不断升级。现在我们班每个孩子都能流畅地进行点名总结,于是我们开始了二级点名,小班长说名字,小朋友答到。
现在孩子们对汉字很感兴趣,不仅清楚自己的名字“长”什么样,还能通过自己的名字去研究别人的名字。可是,孩子们不认识字,不知道点到谁了,怎么办?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有一天,小朋友点名时,老师问到pp,你怎么认识“张培旭”?pp说:因为他的名字里面有一个“九”!
小荞:我知道丛麟骁的“丛”下面有一道横!
我们开始考虑加大难度,把名字贴的顺序打乱,看孩子们能否准确的认识并快速点名!结果孩子们的表现惊艳到我们了,不得不感叹,最有能力的学习者是孩子!
点名结束后,我们开始讨论,你是怎么认识名字的!
果果:赵韩宇、黄庆宇有一个“宇”字,我认识“庆”字,就不会认错他俩的名字了!
门依辰:周羽熙、周熙原里面都有一个“熙”字,但是位置不一样,记住了就不会认错了!
书诺:贾可心和张铭珂的“ke”不一样,“铭珂”的“珂”比“可心”的“可”多了一个“王”字!
当我问到:除了咱们班里的姓,你还知道哪些姓呢?
周一:泥老师姓“泥”。
大暖:房芃锦姓“房”。
门依辰:还有侯老师的“侯”,步老师的“步”!
孩子们的回答总会带给我们很大的惊喜,然后我继抛出我的问题:这么多的姓,我有点数不过来了,怎么才能知道咱们班,总共有多少姓氏,每个姓氏有多少人呢?
看着一黑板的名字贴,孩子们开始思考了。
飞飞:我们可以先找出“张”的来,它的最多,把别的名字贴先放在一边!
均衡:我们可以先把所有不同的姓挑出来摆在上面,然后开始找出和它们相同的来!
看,孩子们在积极思考,想出对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方法。经过对比,孩子们选用了均衡的方式,理由是这样不会摆乱!
孩子们一起参与,摆完后,九九迅速地举手说18个姓氏!
当我问到还有不同答案的吗?
家圻:还有侯老师的“侯”,步老师的“步”,加上就是20个!
这时教室里,不知道谁喊了一句,小兰老师姓“小”,21个。
丹阳:不对,张兰,姓“张”好吧!要加到姓张的那里!一共20个!
统计“你还知道哪些姓”时,
周一说:李,李白的“李”,可惜不是咱们班的!
均衡:对啊,他是一名伟大的诗人!
飞飞:我们还背了他的诗呢,《将进酒》。
结果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开始朗诵了。为什么能够朗朗上口,这么的自然,这也源于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积累,还有环境的长期影响!
越研究,我们越发现这个汉字真的是特别的有趣。除了我们的名字,还有每天进行的古诗词,我们都是利用一些等待时间进行朗诵,老师说一句,女生说上半句,男生说下半句;有时进行飞花令;还有的时候,小朋友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练习朗诵。周一就特别喜欢当小老师,本来看似枯燥的古诗词在孩子这里就像游戏一样。
孩子们分类完了,要开始统计了,怎么统计?
豆豆:在纸上写上数字。
屁屁:画表格,这样能够看明白。
表格怎么画呢,这也难不倒孩子!这得益于平常10天一统计小书虫活动
跳跳:把纸分成两半,一边一半。
均衡:一边十个,这样加起来20。
当我画了一个样式,给孩子们看时,柠檬说了一句:老师,你的表格,有的不好!你一开始画的太宽,下边就有点小了。
书诺:你的表格没有均匀的分开!
屁屁:可以先用笔在旁边轻轻的点点看看!
康康:可以先把10分成两半,五和五,会好画!
看,孩子的思考,上课的专注,多么的棒!还用担心上小学吗,不用!这种专注的上课氛围也在影响着周围的小朋友!
看到孩子们的表格,是不是特别惊讶,这是全班孩子的表格,每个小朋友都能画出来,并在表格里面写上每个姓,难吗?难!但我们的孩子能做到,说明了什么,说明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有能力的学习者,能够更加轻松的面对小学了!
通过一个小小的点名,孩子了解到了什么是姓氏,还能够把学习延伸到生活中,生活中的经验应用到学习中。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教育最大的魅力就是让孩子能够主动的去探索,去挖掘!这是不是幼小衔接活动?是,只不过,幼儿园把它做的更加科学化,更加适合孩子去学习,让学习更加有生命力,有活力!
大班教师张兰
.4.1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