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汉朝之后第二个辉煌的大一统王朝,“大唐盛世”至今都被国人津津乐道。作为开创“大唐盛世”的杰出帝王,唐高宗李治的名声虽然不像李世民、武则天和李隆基那么响亮,但唐高宗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然而,唐高宗在唐朝21位皇帝中又是一位比较特殊的皇帝。这个“特殊”之处在于:唐高宗是大唐21帝中唯一一位被称为“天皇”的皇帝。那么,唐高宗本人为何被称为“天皇”,日本国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天皇”和唐高宗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上图_李治(年7月21日—年12月27日),即唐高宗唐高宗为何被称为“天皇”?
唐高宗李治登基不易,其大哥为李世民立的第一位太子李承乾。刚开始,李承乾还虚心好学。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李承乾性格中相对古怪的一面就越来越明显了。根据史料记载,李承乾喜欢在东宫假扮成突厥人玩“打仗游戏”,周围的大臣劝他不要玩闹,他就是不听,还用言语威胁劝谏自己的大臣。由于李承乾的言行越来越出格,再加上其亲自部署推翻父皇李世民的谋反行动,李世民只好废掉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李承乾被废掉后,李世民考虑再三。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重蹈玄武门之变中兄弟相残的覆辙,李世民就立了性格宽厚的皇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在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绩等大臣的支持下,李治巩固了自己的太子地位,并于公元年正式登基。上图_唐太宗李世民(年1月28日-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满朝文武或许想不到,性格宽厚、平易近人的李治竟然开成为唐朝历史上唯一的“天皇”,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李治开创了和李世民平起平坐的丰功伟绩。评价一个帝王的功绩,主要看文治武功,而李治的文治武功和李世民一样出色。首先看文治,李治登基后延续李世民的“贞观路线”,其“永徽之治”可圈可点。经过李治3年的认真治理,唐朝全国人口户数从贞观末年的万户增加到永徽三年(公元年)的万户,民众生活进一步稳定富足。李治还支持长孙无忌制定《唐律疏议》,使得唐帝国成为亚洲地区法治相当完善的国家。在官员选拔方面,李治还完善科举制度,为唐帝国的发展选拔和储备了大量优秀人才。在李治的励精图治下,唐帝国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再来看看武功。李治完成了其父亲李世民终身没有完成的事业——攻打高句丽。公元年,唐军灭亡高句丽。除此之外,李治在军事上取得了开辟西域、打败西突厥、收复河中十六国、打败日军灭亡百济等一系列辉煌胜利,唐朝版图在李治时期达到了空前的庞大——万平方公里。上图_唐高宗总章二年(年)唐朝疆域图在文治武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后,李治就决定封禅泰山。在李治看来,他不仅完成了父皇没有完成的任务,还把唐朝盛世推向了新的高度,他的功绩可以载入史册。到了公元年,李治给李渊、李世民和自己加封尊号。李渊的尊号为“神尧皇帝”,李世民的尊号是“太宗文武圣皇帝”,而李治感觉自己的功绩已经超过了皇爷爷李渊和父皇李世民,“皇帝”这一称号已经无法满足其内心的荣耀,李治就封自己为“天皇”,其含义是:与“天”齐平,功绩超越“皇帝”的帝王。上图_武则天(年-年12月16日)第二,武则天背后的推动。武则天是一位很有野心,权力欲又很强的女性。李治在位时期,武则天内心里或许还没有萌生出称帝的想法,但武则天在主观上确实希望能垂帘听政,和丈夫平起平坐的想法。这一点可以从武则天打击王皇后和萧淑等“后妃敌人”,打击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政治敌人”等一系列事情上就能看得出来。等到武则天逐步清理对手,控制后宫大权后,武则天就和唐高宗并称为“二圣”,由于李治身体有风疾等疾病,有时候无法上朝,武则天还亲自帮助李治处理朝政。上图_武则天和侍女壁画在李治和武则天的共同努力下,唐帝国版图空前庞大,人民安居乐业。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地位,武则天默许自己的丈夫改称呼为“天皇”,而她自己作为唐高宗的皇后被称为“天后”。这样一来,唐朝进一步确立了“天皇”李治和“天后”武则天为核心的“二圣”政治体系,换句话说,武则天通过唐高宗升格为“天皇”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为自己在李治驾崩后独揽朝政大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李治称为“天皇”既有其建立堪比李世民文治武功的因素,又有武则天方面的原因。上图_壁画“唐高宗猎豹”那么,唐高宗的“天皇”称谓和日本“天皇”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吗?
有关系,日本的“天皇”就是从唐高宗这里传过去的。目前,历史学术界普遍认为,日本国家元首“天皇”这一称呼形成于公元年。这一时期,日本和唐帝国的交往是非常频繁的,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到长安,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知识。公元年,唐高宗的称呼从“皇帝”升格为“天皇”,公元年唐高宗驾崩后,朝廷又称呼唐高宗为“天皇大帝”。“天皇”这一称号给日本人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上图_天武天皇,名为大海人,约生于年(舒明天皇3年)值得一提的是,唐高宗本人开创了唐朝历史上规模空前,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超级版图,而同一时期的日本也碰上了一位励精图治的天皇,他就是天武天皇。正是天武天皇,确立“天皇”为日本国家元首的正式称呼。上图_天智天皇(年—年1月7日),日本第38代天皇根据《日本书纪》的记载,天武天皇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喜欢天文学和占星术,其原名大海人皇子,兄长是出兵朝鲜和唐军展开激战的天智天皇。公元年,天智天皇欲把弟弟大海人皇子作为皇位继承人,但大海人皇子拒绝了哥哥的要求,让自己的侄子,也是天智天皇的儿子大友皇子为继承人。公元年,大友皇子登基,为弘文天皇,大海人皇子以出家的名义退出政坛,静观局势,以图东山再起。上图_壬申之乱是发生在年(天武天皇元年)的日本古代最大规模的内乱公元年5月,大海人皇子先发制人,召集数万人马发动推翻侄子弘文天皇的叛乱。经过2个月的激战,大海人皇子占领皇宫,将侄子弘文天皇赶下龙椅,自己称帝为天武天皇。天武天皇登基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为了进一步凸显日本在东亚的政治地位,尤其显示日本和唐帝国平等的政治地位,天武天皇就把唐高宗的“天皇称谓”直接拿来照用,日本国家元首的名字也就在天武天皇时期从“大王”改称为天皇。我想要的未来,是看得到安全感
从小喜欢看书,漫画、小说、杂志、名著……无所不看,曲折的故事情节、有趣的人物形象,的确能满足一个小朋友无边无际的想象力。是的,我暂且把十岁之前的“阅读”称作“看书”,它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爱书如命”的我,力求把每一本看过的书完好无损地保存,谁动了跟谁急,拒绝共享。这是一种完美主义情结,因此,小时候的我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总能把书翻破,还喜欢在上面勾勾画画,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浑浑噩噩的,我就已加入了“高考大军”,每日都在纠结如何能拿更多分。作文,便成了我最头痛的问题。终于,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下,我半强迫性地开始了“做阅读笔记”之旅。所读的书也从色彩缤纷的小说变为严肃文学和作文素材。强迫总是让人痛苦的,每日课业繁重,没时间阅读,更没时间写写画画。不过,青春期里懵懵懂懂的少男少女,大脑处在飞速发育的状态。发育的结果,便是在大脑中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思辨体系。而有了思辨性的结果就是,在阅读时,文字不再是平面的,它变立体了。既而阅读的激情会被点燃,你会在看到某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后开始浮想联翩,开始思考,开始质疑,以逐步达到认可。无论是文学性的文字还是理论性的叙述,都能打开你的思维,引导你进入一个更深微的世界,让你去判断,去吸收,去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那么这时,你便获取了初步的阅读技能。尽管不是专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