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泰山汉明堂,一步一景古韵悠长

汉明堂位于泰安市泰山区东部西城区,整体建筑风格为汉代建筑,古色古香,精巧别致,气势宏伟,既有大汉遗风,又有明清古韵,汉明堂又叫谢过城,公元前年鲁定公和齐景公在泰山脚下举行轰动一时的夹谷会盟,由于孔子以理服人,迫使齐景公在此向鲁定公谢过。后来汉武帝东封泰山时,又在这必经之路的风水宝地设明堂;古人认为,明堂可通天象,下统万物,天子在此既可听察天下,又可宣明政教,是体现天人合一的神圣之地。《泰山小史》称:“周明堂在岳之东北,山峪连属四里,今遗址尚存。”年,李家泉村民韩富甲兄弟在明家滩整修地堰时,挖出周明堂遗物玉器盘、碗、鼎等11件,被济南茹古斋购去变卖,后流散国外。今村西首山崖下有清泉,摩刻“明堂泉”。今汉明堂是依故地修建而成,位于举世闻名的泰山脚下,环境宜人的东部新区,北临碧霞湖,整体建筑风格古色古香,精巧别致,气势宏伟,既有大汉遗风,又有明清古韵。汉明堂建筑结构由东膳房、书画院、仿汉乐舞演艺大厅、博物馆、茶艺馆及碑林五部分组成,室外园林绿化面积余平方米,园中荷塘月色,池边垂柳依依,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一步一景,无一不体现出汉明堂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岱史汉明堂(1)在岳趾东南,去州治十里,武帝元封间用齐人公玊带所献图创焉。其上有元人题刻“明堂故基”四字。其地舒衍,突起一石岗,巅平而高四丈许,周三亩许;后枕岳麓,支山如扆障,而左右如卫从然;涧水萦回,南会于汶;遥望徂徕诸山,如列屏案。当时朝会规模,宛然在目。(1)汉明堂:《岱史》称“在岳址东南,去州治十里”,非是。《史记·封禅书》:“初,天子(汉武帝)封泰山。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今故县村)旁……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汉书·地理志》:“奉高有名堂,在西南四里,武帝元封二年造。”《水经注》谓“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世谓此水为石汶。”按石汶发源泰山东北下港、麻塔一带,经黄前水库南流,又经奉高城故址,南入瀛汶。据此,则《水经注》与《史记》、《汉书》之说是吻合的。徐兆奎《历史上的泰安与泰山》认为汉明堂在今泰安城东大石碑村附近,似为近之。但年代久远,已无踪迹可考。

摄影:孙廷银

文字来源网络

所有摄影作品及原创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lyyj/9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