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史之镇江:京口佳绝之观,天下第一江
中国有两个城市被称为南徐州,一是安徽之宿州,一是江苏之镇江,宿州在隋唐时期属徐州南部,《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宿州,本徐州符离县也。”原因之二是宿州按照徐淮方言来读是“xuzhou”,为了与徐州区分所以也叫做“宿县(民国废州为县)”或“南徐州”;而镇江,东晋侨置徐州于京口城,南朝宋改称南徐,即今江苏省镇江。历经齐、梁、陈,至隋开皇年间废。《宋书·州郡志一》:“武帝永初二年,加徐州曰南徐,而淮北但曰徐。文帝元嘉八年,更以江北为南兖州,江南为南徐州,治京口。”唐王昌龄《客广陵》诗云:“楼头广陵近,九月在南徐。”清吴伟业《赠冯讷生进士教授云中》诗曰:“忆昔扁舟醉石头,别来几梦南徐客。”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南徐州”都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密切相关。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古称南徐州的镇江。
镇江,古时称“润州”,西周时称为宜邑,东周为谷阳邑,秦汉至南朝为丹徒县,隋朝始称润州,以州东有润浦得名;到了宋朝,为镇江府,因地位雄势、扼守长江,故名“镇江”,自古即为江河南北之商埠重地。
其名字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因镇江北部沿江岸—带地势比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而得名;二是在公元年宋代(宋徽宗政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镇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多年。
镇江在民国年至年2月镇江市为江苏省省会;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
镇江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高铁,沪宁高速公路、国道、国道穿城而过,润扬长江大桥贯通南北。随着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高铁的完工通车以及宁杭城际高铁的建设,镇江铁路优势愈发明显。镇江拥有长江岸线公里,其中稳定的深水岸线80余公里。镇江港是长江第三大港口,货物吞吐量超1.1亿吨/年。由于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的十字路口,水运一直是镇江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命脉。
镇江,地处黄金十字水道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其中著名的民间神话故事《白蛇传》“水漫金山”就发生在镇江,[出处]:《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
金山又有“神话山”之称,山上每一个古迹都有迷人的神话、传说和故事。除了众所周知的白蛇传,小说《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到过的金山古迹“七峰亭”,景色宜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中“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一回对金山瑰奇风景,作了细腻生动的描写。清代皇帝康熙、乾隆多次南巡,驻跸金山,留下不少“御制”文物,有关乾隆在金山的民间故事传说甚多,使金山更负盛名。历代诗人、书法家、名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张祜、孙鲂、苏东坡、王安石、沈拓、范仲淹、赵孟頫、王阳明等登临观景,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遗迹和脍炙人口的题咏。唐代起,国际友人登山游览者络绎不绝。明代日本画僧雪舟等杨居住金山两年半时间,绘有《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等有关金山的画卷,现保存在寺庙。
镇江有着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正是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诗句。北固山,是京口三山名胜之一,形势险要,风景秀丽,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在古代北固山更为游人所乐道,故有“京口第一山”之称。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山上的景点多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关,以甘露寺最为出名,是故事里刘备招亲结识孙尚香的地方。古往今来,游客到北固山都为寻访三国英雄的足迹,辛弃疾游北固山曾留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名句。乾隆皇帝曾作诗一首:“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以此赞美北固山的壮丽景色。
北固山上硕大的石刻“天下第一江山”是得到两个皇帝认可的。首先是刘备到东吴招亲时,孙权陪他观江景,刘备看到大江如龙,江天壮丽,叹曰:“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固山,看见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山竞秀,为北固的壮丽景色所折服,挥笔写下了“天下第一江山”四个大字。一个金口,一个御笔,北固山这个天下第一遂成定论。
在公元年,北宋山水大家米芾来到了镇江南山。他被南山的美景所惊呆,大呼看到了“京口佳绝之观”。从此结束了云游四海、行踪不定的生活,在南山鹤林寺附近建了精舍,并题写了“城市山林”四字匾额。
在上个世纪,香港出现大量僵尸电影,其中以林正英的最为经典,影片中茅山术用纸符施咒之后能够驱鬼、降魔,令人心生敬畏,而茅山正是坐落于镇江句容市,清代乾隆年间,以考证考据而闻名天下的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过茅山碑记》中说:「北茅山为三茅真君初炼道之地」。这就是说,西汉景帝时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称为茅山。后来他们受请往江南句曲山,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
茅山以它的道教圣地而著称,茅山成为道教上清派的发祥地,后被人称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享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美誉。山上景点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宜人,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织,绿树蔽山,青竹繁茂,物华天宝。九霄万福宫雄居其上,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与主峰高低起伏,相映成辉。其实真正的历史上很多著名的茅山宗师不但道术高超医术也高超,比如东晋的葛洪和南梁的陶弘景,他们甚至影响着现代的医学发展,比如屠呦呦获年诺贝尔医学奖感言青蒿素灵感来自葛洪。
镇江自古山水形胜、人杰地灵。北宋曾彦和所纂《润州类集·序》云:“朱方之重,非一日也。江山清绝,襟吴带楚,芙蓉名楼,甘露表寺,幽赏丽观,不出城市。水嬉,则焦庐、裴岩相望于西江之中;陆走,则鹤岭、鹿泉映带于南郊之外。秦潭庆井,则暴君戾臣之可鉴戒;谢堂许涧,则贤人端士之可想象其远。若碑书十字,泉沸四井,则余光遗烈风动千古;青童马迹,紫阳鹤驭,则洞天福地事隔人境”。南宋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词云:“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危楼”。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词云:“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又说:“京口连岗三面而大江横陈,江旁极目千里,其势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若藏穴之虎”。元代著名学者俞希鲁说“京口江山,为天下冠。清淑之气,扶舆盘礴,以钟乎人者,代不乏材。典午南渡,中原士大夫又多侨寓于此。唐宋以来,屹为重镇。皇元一统,适当南北冠盖之会。是以上下千数百年,名公臣卿,鸿儒硕彦,项背相望。或以节义励俗,或以政事裕民,或以武略定乱,或以文学垂范。至于高蹈物表,远引方外,亦皆清俊卓绝之士,是其遗风逸尘,沾被无极。”
康熙《镇江府志》亦云:“镇江山川奇丽,甲于江左,诸名胜诗文最足相副”。清代京江画派周镐曾经精心描绘出“镇江廿四景”:林开古驿,山绕瓮城,蓉楼话雨,京几晓发,梦溪秋泛,范桥流水,城南赛社,刁坞藏春,浮玉观涛,狮岩消夏,北固晚钟,海门泛月,西津晓渡,江上救生,半江红树,招隐听鹂,竹林听泉,鹤林古木,八公早梅,岘山策蹇,兽窟危亭,龙洞吟秋,九华层云,五洲积雪。然而,令人叹惋之至的是,在周镐完成“镇江廿四景”的十余年间,镇江这方风水宝地先后惨遭英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洗劫与太平天国和满清激战的摧毁,名胜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后来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镇江名胜再遭劫难。
新中国成立后,镇江市民重新选出了新二十四景:西津寻渡,北水柳浪,摩崖夕照,蓉楼晓荷,慈寿塔影,泠泉喜雨,萧寺听鹂,长虹卧波,江左文宗,寒汀芦荻,云台霞蔚,长山烟云,海门江雪,莲花含秋,晋城春望,灯火临流,春江夜月,北固远帆,甘露流芳,鼎石访梅,圌山惊涛,竹林叠翠,湾头壁立,文心繁霜。
其中的西津晓渡:西津渡古街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唐代以后这里更是专门派有兵丁守卫巡逻。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点击左下角北京治疗白癜风皮肤病医院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