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年的第一天,让我们从金课建设开始谈起,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提升,我们是认真的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金课”是我校《局部解剖学》课程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课程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并获批为山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下面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课程的具体情况吧!教师简介张海东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书记,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兼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整合医学教育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外治分会副会长、外治分会基础专家学组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保健康复分会常委、山东省解剖学会理事。年毕业于泰山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医学教育和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教学,主持教育部教学研究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教学研究课题2项,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会二等奖1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山东省高校课程联盟平台2门上线课程负责人,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2部,累计培养硕士生18人。多年来,教学团队潜心研究课程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课程的展示方法和教学模式。按照教育部“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要求,团队进一步完善线上课程的建设,并较好地开展了混合式教学。
一、课程概况《局部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以《系统解剖学》为先期课程,讲授人体各部位的结构层次及毗邻关系。由于课程的每个部分内容既密切相关、又相对独立,与线上课程按小知识点规划教学内容的方式非常契合。
本课程于年建设《局部解剖学》网络课程,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年,基于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建设线上课程,自秋季学期开始开展混合式教学。年,开始在智慧树教学平台上建设线上课程,并于秋季学期开展混合式教学。年,《局部解剖学混合式教学微课程》获中华医学会微课二等奖。年初,《局部解剖学》获批为山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二、教学团队为顺利推进《局部解剖学》在线课程建设,年10月,成立了由14位老师组成的在线课程建设团队。
在线课程负责人负责进行在线课程的架构结构设计、知识点的划分、混合教学的流程设计等工作;高年资教师负责按照知识点的任务分工录制知识点视频;年轻教师负责组织知识点视频弹题、预习和复习自测题、参考资料等学习材料的整理;实验室教师负责提供教具、教学图片、实验录像等教学资料。
三、课程建设及混合式教学目标规划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线下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主要达到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按照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借助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平时的习题和考核,适当增加知识学习的难度。
2.能力目标:
利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学习流程的再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局部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素质目标:
遵循立德树人宗旨,通过医学实例,反映国家在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融入课程思政;通过引导学生对大体老师和标本的尊敬和爱护,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敬业精神;通过解剖结构绘图,逐步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建立对人体解剖结构的审美观。
四、课程及教学设计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教学团队增加知识应用的实例和讨论、评价环节,在提高课程难度的同时,推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按照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要求,将学习过程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段,学习时间设置为1学时+1学时+1学时。
课前:要求学生利用平台,完成对知识点视频的观看、PPT的学习,并完成课前自测题,根据自测的结果,查找错误试题的正确答案。
见面课:对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及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对知识应用进行讨论。
课后:要求学生课后自测题,并对仍然存在的问题在平台上进行讨论,教师根据情况对问题进行解答,或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网络授课直播。同时,按教师要求完成一幅解剖结构绘图任务。
五、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安排:
通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知识内容的视频、PPT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前自测。
2.见面课安排:
在见面课开始时,学生利用手机进行签到。之后,查看学生在课前预习自测的情况,对错误集中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对每个试题考察点要讲透。利用知识点PPT、结构解剖图、数字人立体模拟形态等详细讲解学生掌握薄弱、重点和难点知识。
在内容讲解后,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加深知识理解、推动知识应用、促进团队合作和提高汇总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根据知识的关联性,增加医学人文教育内容。如在讲授腮腺时,加入了80年代绝大多数孩子都会得腮腺炎的历史,反映出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大体老师的捐献故事及爱国主义教育视频,融入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观念,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职业孜孜以求的精神,树立家国情怀;通过与解剖学相关的世界名画及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解剖结构绘图,逐步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建立对人体解剖结构的审美观。
3.课后复习安排:
见面课后,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通过文字或直播的方式进行答疑。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要求学习完成规定的局部解剖结构绘图任务,并在教学平台上完成课后自测,并自主学习扩展知识。
六、课程成绩评定方式为了增加课程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效果,根据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将课程的最终成绩划分为平时自主学习成绩、自测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个部分,其中自主学习成绩占30分,又分为学习进度20分和学习行为10分。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的学习内容、学习的进展情况及自测的结果,都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最终将计入学生的课程总成绩。
总之,通过本课程在线课程建设和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在传授局部解剖学知识的同时,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情怀,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校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上下求索,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局部解剖学》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精品课程,提高了办学水平与人才质量。我们也应努力学习,力争上游,争取早日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冯开园
责任编辑|刘敏
审核|李栋
教务部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