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拒绝这样的秘密地图

一个人,一座城,城容纳了人,人塑造着城,每个人在城中都有一份秘密地图,深情在角落里隐秘生长,有多少次驻足,就有多少故事发生。

随着国庆长假开启,抖音开启了“打卡美好中国”活动,参与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10月1日在央视频与抖音联合发起的#我为祖国庆生话题下,更是有各行各业的人们花式打卡。

今年刚刚退休的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新闻主播徐俐也发布了为祖国庆生的视频,引发全民热议狂潮。

在她铿锵有力的声音中,国庆长假拉开大幕,人们纷纷参与在抖音中打卡、定格自己的旅行地或家乡,在这里,有多少次驻足,就有多少故事发生。

彭楚尧(化名)与忻州,是一个人逃离家乡又试图融入家乡的故事。

忻州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城区内至今散落着几处废旧的厂区,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无时不在提醒人们这座城市曾经拥有的辉煌。

生于世纪之交,彭楚尧赶上了工业浪潮的尾声,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失意。

在对生命充满纷繁梦想的少年时代,她成为家乡的叛逃者。

彼时,她还在读小学,在一片从化工厂中生长出的生活区里,她的一切都与这里有关,以为除了不能埋葬于此,这里几乎可以完成人生的所有阶段。

改变似乎是在一夕之间发生的,在她小学四年级的那个冬天,化工厂倒闭了。记忆中,那一年的除夕,炮仗声零星而遥远,"大家太穷了,很多人出去打工不能回家团圆,回来的人也没有余钱去买一挂鞭炮"。

整个城市都陷入突如其来的落寞氛围中,"那会儿我很小,但是感受已经非常深刻了"。

那几年,每次开学,班里都会少几个同学,开始她还会询问缘由,后来便不再问,因为原因大多类似:父母去陕西、内蒙古打工,孩子便也跟着转学。

目睹了太多人背井离乡,后来,她也成为那个背井离乡的人。

十几岁时,她一心想要逃离这个令人失望的地方,渴望外面的热闹,只不过对于彼时的她而言,外面的世界停留在想象里,和青春隔岸观火。

多年后,当她再次打量自己的故土,几代人对这片土地注入的情感定格成文化,文化生辉,让她对自己曾经的叛逃充满怅悔。

离开故乡的那几年,从外乡人的口中,她发现外界眼中的忻州符号并不是破败的化工厂,而是五台山、雁门关……当被问起五台山佛光寺与林徽因夫妇的渊源时,她猛然惊醒,自己曾距离这一切那么近,却从未试图了解。

回到家乡时,她成为一名对外媒体记者,主要工作是介绍山西民俗。佛光寺是启发,也是开端,翻开史册,旧事如新,很多犹疑有了答案:年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在五台山佛光寺首次发现唐代木构建筑。

佛光寺

那一日,自五台山归,行至山下,听闻几个奇特的地名"十里后"、"三十里后",她恍然想起,小时候奶奶同她讲过忻州曾经有城墙,这些十里、三十里,大抵是从城墙下算起的。

在老忻州人心里,那座城是一直存在的,但对于她而言,只是一个属于过去的朦胧身影。

年,她还在外读书,听说古城要重建,但当时并不以为然。离开家乡的日子,她走过各地,各种商业化的古城不在少数。

今年国庆,她在抖音短视频中看到古今两座城的对比,视频中详尽地介绍了交通如何,吃住如何。

透过他人的镜头,古城一切如旧,青砖黛瓦,亭台楼阙,青石长巷,秀容书院在、南城墙在、泰山庙在,少了红遍各种旅游景区的烤面筋、卤鸭货、烤鱿鱼,取而代之的正统小吃:

红面鱼鱼、莜面窝窝、羊汤、卤猪蹄、凉皮、吊煎锅……这座古城仿佛是岁月的容器,盈满了往岁的旧时光,让人感受着昔年忻州人的生活样貌。

在少有游客的季节,她常常用抖音记录下当地人在城中吃着刀削面,佐着汾酒、老陈醋的画面,一派"远者来,近者悦"的景象,她说:"哪怕没有游客,这座城也会活得很好。"

如今她常常伏在城墙上,默默注视着人来人往,倾听着岁月无声的流逝,脚下的古城就像是一幅大画的轴心,忻州的城市画面从它这儿拉起,慢慢地舒展开来。

忻州古城城墙

画卷至今还在延伸,她不知道它的尽头会在哪里。只知道每一年每一年都会有新的画面出现,都会有新人诞生,旧人告别。

这一切,都是好风景。

与年轻的彭楚尧离开家乡又回到家乡恰恰相反,沙向阳是新中国的同龄人,这一代人身上都背负着对土地的使命感,择一事而终一生,已将他乡作故乡。

年4月14日下午4时,60岁的沙向阳坐在摩托车上,车子向北疾驰,海风在耳边呼啸,那一天,他人生第一次见到了海市蜃楼,与蓬莱籍作家杨朔的描写如出一辙:

海上劈面立起两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渔村.......

小城蓬莱位于山东半岛的最北端,倚山抱海,故而海市之景时有发生,这里从来不缺美景,更不缺神话与传说:秦始皇求仙、汉武帝寻仙、唐玄宗梦仙,就连已经得道成仙的八仙,也要从这里出发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

然而,海风吹,虚境幻,真正想要了解这里的人,或许通过沙向阳的笔才更贴合实际。

蓬莱阁

沙向阳说:"每个人都有梦,我的梦尤其长,三年一千零一夜。"

这个梦,就是为蓬莱村庄撰史修志,为百姓写史续谱。从生于农村,到青年从政,再到中年成为乡镇企业的经营厂长、副总经理,他被时代的浪潮裹挟,一梦半生,始终未能如愿。

年,沙向阳55岁,从企业下岗,开始自由追寻自己最钟爱的事情,走在熟悉的街道,又生慨叹,这感慨里,既有喜新,亦有怀旧,坐观着岁月春秋、历史嬗变,他决意重拾旧梦,用笔来记录这座城市的历史风雨和现实波澜。

蓬莱是座小城,芸芸众生,众生百态,铸就了这里的历史万相。故而沙向阳修史的第一步,就是用脚步丈量这里的山野大地。

从年起,每年正月初六出门,腊月里回家,他花了3年多时间,骑着自行车、电动车,后来乘乡镇的便车,行程两万余里,走遍了蓬莱的个行政村。一晃十六年,他满身泥土,一脸沧桑,用自己的笔,写下20多本调查笔记,先后发表80多万字的村史家谱研学文章。

青山故垒,月照今古,一个村庄,一段历史,他在村子里遍寻耄耋之年的老人,口述历史。

一进门听到旧旧的故事,一抬头望见厚厚的曾经,今昔对比之中,自有人事变迁的动人记忆。

蓬莱戚继光故里

年4月28日,他将自己十多年收集的部家谱及余部村史书籍,全部捐赠给蓬莱文旅局。回到家中,他又继续投入了写作,每天从早上7点始,至深夜12点终,笔耕不辍,他说:"还有将近个村子的历史没有写完,时间很紧迫了。"

最近几年,每每翻阅自己的书稿,他往往是一阵热血涌动紧接着就是长长的沉默,那些在书稿中署名的受访老人,多半已经离世。

"有时候我想找当初的老人核对一下史实,电话打过去,常常是人已经没了,有种时不我待的感觉",沙向阳说。

感叹之间,他似乎忘记自己也已经是一位老人,依旧十六年如一日地奔走着、书写着,从未想过停下。

当这一辈人开始用抖音这种短视频平台记录蓬莱,展现蓬莱,他感到十分欣慰,那些光影画面也终将成为历史,只要能为这片土地留住"根",便都好。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有人不为繁华易匠心,也有人误入"桃花源",念念不能忘。

国庆这几天,纪录片导演田川在抖音上看到一段大山里的旅行直播,瞬间记忆涌上他的心头,5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

那一次,他的目的地原本是苗寨。

彼时,为了拍摄民俗纪录片,他和同伴常常一头扎进云贵高原。那一天,他们行至黔桂交界,车子在陡峭的盘山公路上反复来回绕弯,倾斜着缓慢向下行驶。

他用抖音记录下当时的画面:抬头往车窗外望去,上下左右几乎全是直起直立的大片峭壁。往上看,是耸入云端的悬崖;往下看,是雾霭茫茫的深谷。

或许就是在那时走错了方向,天黑之时,车子停在了谷底的一片平地上。眼前的百十座吊脚楼借山而建,让自然的山水,变做人文的山水,似乎是苗寨,但又没有看到标志性的银饰,一问才知,他们误入了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一个村寨。

得知有外人进村,远近的村民们就扶老携幼赶来看热闹,远处此起彼伏的铜鼓声、马蹄声也随着人群的围拢,愈发清晰起来。

原来,他们赶上了水族传统节日端节的尾声。端节,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节日,是水族人民最隆重的年节,每年农历8月到10月,寨子里人都会骑马走亲串戚。

田川一行人既来之则安之,走进这个热闹的寨子,脚踩青岩石板路,总能听到村民的招呼:"来我们家里吃饭啊!"那里妇女所着服装颜色对比强烈,大块大块的红、绿、黑、白,没有间彩,没有过渡,似乎象征着水族人的热情。

他们借宿在一位年逾八十的老人家中。老人腰背有些佝偻,眉毛灰白,腰间别一杆烟袋,利落地摆好了几个矮脚板凳,示意他们坐下,每人得一个小杯,杯里是烧好的温水,据老人说,那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

晚餐,是水族人家里最隆重的一道菜:鱼包韭菜。

老人右手持三寸长的小刀,刀尖锃亮,左手食指和中指紧紧夹住鱼的腮部,刀从鱼头的正中央直插下去破开,然后左手一翻紧紧夹住鱼头,尖刀从鱼头处顺延鱼的背脊直接破到鱼尾,取去鱼腹中的杂碎等物,将鱼翻开整齐地摊放在案板上。

待鱼全部破开以后,沿鱼背翻开,将用姜蒜、花椒、盐粉等调制好的新鲜红辣糟铺到鱼的腹中,接着将韭菜盖在辣糟上面。一般的韭菜,叶细长,长不盈尺;而那里的韭菜,宽若一指,长可过人。

这道菜从他们刚进屋便开始做,一直到深夜才起锅,但老人仍是摇头,说最好的鱼包韭菜要从夜里煮到翌日清晨。

就着好水好菜,老人说起自己年轻时外出务工的往事。在水族地区,从青年、壮年再到老年,不论男女,基本上一到冬天,都会成群结队地到广东湛江,等着蔗田老板来拉人做工。

打工的日子清苦,但水族人是天生的硬骨头,说起那些经历,老人的脸上没有惆怅。

那天夜里,田川躺在吊脚楼里,听了一夜雨声,如今几年过去,在另一座城市的雨夜,他不断回放抖音里的那段视频。

画面中的水族人依旧爽利,看着背景里的外地游人,他知道,那片古老的土地上,正在发生新奇的故事,这一年的冬天,寨子里的人应该不必出门打工了。

"我姓柯,叫柯杨。是春风杨柳的杨,不是飞扬跋扈的扬。"

这句开场白,高启安难忘至今。

高启安

彼时,柯杨是兰州大学中文系的老师,高启安是学生。

作为中国民俗学会原副会长,柯杨将高启安带入了另一个天地。毕业后,原本醉心文学与影视的高启安进入敦煌研究院工作。

敦煌石窟被誉为艺术的圣地,包罗万象的墓室壁画,献给离去的人,也留给活着的人,在千年以后相遇,一切的人间日常,都已成为心怀宇宙的浪漫。

高启安出生的年代赶上困难时期,虽然父亲是厨师,但是从小却没吃过几顿饱饭,也许正是这样的生命底色,让他在看遍壁画典籍后,最为留恋寻常可亲的烟火。

敦煌壁画

他在瑰丽的艺术中发现了岑参诗中"金铛乱点野酡酥"的野酡酥,也找到了杜甫"劝客驼蹄羹"的驼蹄羹。

当他发现还没有人对这些做过系统的整理,就选择了饮食文化作为了自己的学术专攻方向,一研究就是几十年。

如今学以致用,当他接受抖音和《中国国家地理》联合深度采访时,谈起目前敦煌市面上流行的驴肉黄面、羊肉合汁、泡耳油糕等小吃,语气中透着自豪。

中国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历史沿革、风云岁月、山川地理、阡街陌巷、高山流水、风土民情、方言俚语、杯盘碗盏,无一不透露着中国之美,文化之魅。

这个国庆,抖音特别推出"打卡美好中国"活动,并且联合《中国国家地理》采访了包括高启安教授在内的4位专家学者,透过他们的独特视角,更多人看到别样的城市风景。

国庆节期间,在抖音搜索“热门城市旅游攻略”,让用户可以轻松浏览旅游攻略,查看热门地点,同时观看热门视频、相关直播。并结合不同风土人情给出了4条热门路线,分别是:舌尖风味、大漠风情、历史风貌、沿海风光,以站点打卡的形式全面展示"打卡美好中国"的概念,更有"扫一扫"设计功能及趣味任务互动,增强旅行途中的打卡互动感受。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slhj/13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