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泰安大道北起第二个景观带--祖龙登坛,今天我们继续游览泰安大道的第三个景观带--汉武封功。这一次我们的顺序是由北往南,首先是年代背景介绍,汉武封功讲述的是西汉的历史,汉构筑广场模拟未央宫形制,中央设置视线核心铜鼎,讲述武帝得宝鼎而封禅泰山定年号为元鼎。大道中太史公与司马相如以文字共同咏颂泰山,千年流芳,登封台上的无字碑代表武帝功高盖世,令后代仰望,绿化空间模仿汉柏院中武帝手植的参天柏树,涌泉广场,八柱子并立,象征武帝八次巡泰山的传世典故。我们看完了介绍,继续向南来到未央宫台,广场模仿汉代未央宫的形式,汉高祖七年,也就是公元前年,丞相萧何主持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未央宫,汉高祖九年,也就是公元前年,未央宫基本建成,成为汉帝国的主要宫殿,广场呈长方形,中轴对称,三条干路贯通,楼台构筑相对,错落有序。在广场的南端中央,可以看到一个宝鼎,继续往南,是铜奔马雕像,相传汉武帝爱马如命,当他得到西域的良种马时,赐予“天马”的美称。铜奔马是汉代艺术家的经典之作,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在中国雕塑史上代表了汉代的最高艺术成就,铜奔马不论其神采的表现,抑或是铸造工艺均十分高明,其创作构思的绝妙更令人折服,3年“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看完铜奔马,来到汉武帝雕像,武帝雕像前方两名侍卫,后面两匹良马,十分武威。继续南行,是两司马: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关于人物,这里也不展开介绍。看完两司马先生,来到无字碑,其实真正的无字碑在玉皇顶玉皇庙门前,关于此碑和人所立,也有不少争论,我们在这里不做详细讨论。无字碑高5.2米,碑身上段稍细,顶上有覆盖,碑色黄白,两面无字,曾代表武帝功高盖世,字不能言,千百年来,令后代仰望。去过岱庙的都知道,里面有汉柏院,汉柏院位于岱庙东南隅,院内现有六株并各有其名,古人誉之”汉柏凌寒“,是泰安八景之一,相传武帝手植。景观模拟院中八角石栏水池,柏树翠影摇曳,荡漾倒影池中,可凭栏观之,上图:看完了汉柏,接着看到大汉兵马的雕像,汉时大量使用骑兵,马政成为国之大政,汉武帝大胆重用青年将领卫青和霍去病,令其频频出击匈奴,其战争规模之大,兵威之盛,为汉代讨胡征战之最,这就有力的打击了匈奴侵扰中原的嚣张气焰,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和博大,安定和富强,汉匈人民的和平劳动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有着值得肯定的历史功绩。让我们看图来一览风采:兵马南方正是涌泉广场,八柱子并立,象征武帝八次巡泰山的传世典故。再往前,就到了汉武封功景观的最南端,这里讲的故事叫做祥瑞白麟。汉武帝于邦巡狩”获白麟“,因此改年号为”元狩“。太始二年汉武帝以”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马蹄以协瑞焉。下令制马蹄状金饼和麟趾状金饼以示祥瑞。麟是古代传说中的鹿属动物,古视此物为吉祥征兆,白麟更是奇异之物。至此,西汉段结束,一路之隔便是东汉和初唐的景观带,我们下篇继续:带来领略封禅历史,行走泰安大道之--光武祈福。喜欢得话,请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