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www.zherpaint.com/m/
解密失落的五灵公文化,背后的暗号与线索。时间表指向同一个文化:五灵公、五福大帝,五帝、出海送王船、塔骨游神,都起源于福建省的省会福州。
憋了三年,福州长乐地区的游神活动因“华光大世子”出圈;龙年春节之后,一场赵世子的cosplay又掀起了热潮。
《福州封神榜VOL.1》五灵公洗冤录写的急,信息上比较无序。
那时候恰逢忙碌的春节、父亲突然病重,几乎都没睡觉的我又刚好在台江区游神复苏时,遇到“福涧”的五灵公出巡,幼时我的奶奶告诉我的这些福州神话体系故事,突然在脑中复苏。
熟悉的不行,那感觉就是血脉觉醒,我一定是小时候经常听,才会这么深刻。
我就悄悄对五灵公说,现在给你拍照噢,未来会撰写你的故事,也一定会把你们的故事写好,请帮我爸熬过病痛,让他不要那么难受。后来没几天,他就稳定了下来。
当然我可是理性的社会接班人,更知道,这是通过所有医护工作者的努力、家属的配合达成的成效。
“巧合”就是这么的有意思,我亦会觉得内驱力,自己欠了五灵公一份作业。必须溯本求源,客观中立,把内容写的通俗简单化,易读易懂。
这一年,我翻旧新闻和旧史志,补充上了网络里没有的信息。
这一年,我四处打听五灵公文化的传人、傩舞、采莲歌的传承人,才知有一些会技艺的先人比如曾经活跃的游翔先生已经西去,文化处境岌岌可危。
“海鲜市场”上看到的一本书页,赵公明与赵光明混合成五帝了
五灵公不是真人成神,还有过上图动物形象,之后套上了五个人类的“马甲”,由于主管“驱瘟逐疫”,是瘟神,普通百姓更是对“放船”避而远之恐沾染上,记录少传承人稀少,却又寄予了希望不得不操办之,得以传递,成为福州当时最大的信仰体系。
其实大圣也不是人类,不如真身是猴子的“大圣文化”通过《西游记》的背书,发展繁衍的那么顺畅。
五灵公在历朝历代种,会被文人酸、阵仗巨大会撼动帝国的统治,常常被重点打压,算是抗下了所有压力,就像是硬币的正反面,压力越大反弹越大,纯靠民间的力量撑到了现在。
五灵公本公、他们住的宫祠,在这样的环境中改了许多名字,有着套娃似的谜语暗号。随着通讯不发达、口口相传之人的断代,也有祖庙争议,我会在本篇内容中,以现有的史志逐一分析。
五灵公文化里包含也很多表现形式,比如送王船烧掉、八家将上脸傩舞、采莲歌谣、五色香包、午时茶、传统龙舟龙首等等,都已分散各地,几近失传。
旧时代的文化曾有缺点,但事物都有双面性,也会进化出优点。
还是那句话,一定有原因的,好的文化,才会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流传下来。比如书中记载的小偷之神“半天五显公”就没有存续,虽然他是个孝子,仅一个朝代转瞬即逝。
本篇字,大部分字数来自是晦涩的文献引用,重要信息已被我提取出来了,阅读时间30分钟吧,存好。
前言
为了论证赵世子是五灵公赵光明的义子,还是,武财神赵公明的义子?我匆忙间写下了《福州封神榜VOL.1》,在查找此类民俗资讯方面,我也吃过百科的亏,甚至还被直播误导过。
资讯不发达、信息不对称,先入为主,这就是地方民俗文化的常态,也是好玩之处。
比如冬至这个团圆冬节,中国北方习俗吃饺子、南方习俗吃汤圆,而福州人吃簸荡“米时”[读音:bolongC],“米时”成了冷僻词,随着输入法打不出来已经消失了,但搓“米时”齐搓搓,这方言歌谣传唱至今。
我的评论区就有粉丝小伙伴晒了各种“米时”的做法,也讨论了白丸子的各不相同。
不仅各家不仅搓的大小不一样,有的“米时”是像汤圆一样有馅的、连江一地“米时”的皮包成饺子吃。
就像国菜“西红柿炒蛋”,有的家庭做成了“蛋炒西红柿”,有的加辣椒、有的要放葱,在福州要加糖炒成酸甜,甚至要加虾油超出虾油味才是“正宗”,但,各种做法都是西红柿炒蛋。
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敢说自己%是对的吗,那什么才是“对”呢。
民间文化口口相传,信俗方面不会有什么指导书,就算有指导书,也在一些时期被湮灭了,随着传播,会入乡随俗、发生演化,这就是考古文化工作者,用来溯源研究古人类的生活方式的无形线索之一。
我很幸运,小时候住在义洲境、浦西境,又是由出生于年的奶奶带大的,这两个辈分跨了六十年,刚好隔代记下了奶奶说过的福州神话,是深埋在我学血脉里的基因:行善扶正、报恩履义。
在上小学之前,奶奶带我去双杭(上下杭)百货拔牙时,会穿过白马桥,对面的防空洞总会传出寒冷的香蕉味,隔壁五灵公的祖殿“第一庵复初庵”,就藏在台四小的里面。
七爷八爷的楹联十分热血,附近的小孩从小就听这样的英雄故事长大
有时还要从三保走去横街拿蝉蜕等药草凉茶,又从文化宫绕道太平山、山宅里,再从浦东境回家。
有时又会去苍霞码头、陈靖姑的仓前龙潭角买菜,等疍民捞蟛蜞和鲫鱼叫卖。
临近春节,要到“玉带环腰”的水部尚书公“玉环路”选春联,到小桥头美且有选年货。
我走不动了要大人抱,路上大概就会听到这些奶奶哄我这个小孩说故事,我本境的主神学霸“考公伯”、以及周围各个大神“七爷八爷”、“陈靖姑”、“闾山”、“五灵公”、“三田元帅”、“尚书公”、等等的福州神话。
他们就像是住在家附近的老邻居,每年路过都会看到、听到。
后来我念高中了,每次经过四中还能看到旁边的防空洞的水果摊仍在,偶尔能想起初中同学的家对面的台二小与白龙庵(白龙庵近几年因规划搬到了“闽俗阁”内)。
幸好,我很顺利找到了年12月、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一个美国传教士的晚清福州见闻录》,[美]卢公明(-JustusDoolittle)著,译者:陈泽平。
五口通商以来,古福州港成为了老外坐船来中国传教的口岸,入华首站。传教士与洋商集中居住在仓前,夏天会跑到鼓岭去避暑,留下了福州地区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与历史老照片。
这本书是老外写的,以传教士的角度看中国福州地区的文化,记录给他的传教同伴如何了解福州文化、上岸后如何从福州开启中国生活的手册,有些不谦虚的感觉,但非常客观。
毕竟不在福州生活的人,不太能知道的福州的神话故事充满着英勇的英雄色彩,惩恶扬善,善有善报、卫国为家的“扶正”,也是村境文化发展出的正能量、正派价值观,才能出了那么多名人“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序言上,译者提到了因为书中许多关键词由方言音写,成为翻译的巨大障碍,译者能坚持翻译下来,更是为了“我欠家乡的文债”。
我深知这种感觉,民间信仰没落,传统文化正在消逝,隐藏在基因里的热血与危机感会甦醒,有能力的人会挺身而出。
塔骨游神,迎神赛会,在古福州,一定是随着方言区地域繁衍,“你有了我也要有”、“这么霸的东西我要带回老家”,由于地理条件,形成行业与效应,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文化随着地域入乡随俗,有独创差异又相同,这也是其魅力。
华夏大地,14亿人口,34个省级行政区,共有个城市,福州市是其中之一。
而其中,又只有小部分人了解闽越文化中的福州神话体系、知道游神是迎神,源自古语“迓神”(约在清代前后,被简化书写为“迎神”、近20年来随着网络语化为“游神”)。
会知道五灵公文化的渊源、送王船源自哪里、塔骨神将是怎么来的人、就更少了,我觉得可能说的清的,不超过百人。
因此,遇到舆论与文化入侵,总是百口莫辩。
还好我很幸运,居住在福州神话的神仙圈附近,耳濡目染。
这也是我欠五灵公的、能为他们与闽都文化尽全力做的事。
五灵公为什么会有多重身份
有的时候,视频里内容不是我不想仔细说,不然你就看不到了,比如这样。
明帝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第一年(年)就下诏书,禁止一切非主流教派,尤其是明教(摩尼),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借明教起势,这么做的目的,是不允许再存在能够挑战帝国的民间力量。
“凡师巫假降邪神,书符咒水,扶鸾祷圣,自号端公、太保,师婆,妄称弥勒佛、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等会,一应左道乱正之术,或隐藏图像,烧香集众,夜聚晓散,佯修善事,煽感人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大明律·礼律》,提倡儒学为国教,其它都为“邪教”。
清代同理,“淫祀”指的就是不见于正史,不列入官方祀典的非主流信仰。
“三武一宗灭佛”至唐那几百年,我们现在回头看,不过是一段文字,短短弹指一挥间就能读完。
迎神赛会设傩其实就是请神出来赶走坏事,最早可追溯起源至商周,民间早已没有文字记录,倒是被老外记录下来了
所以今年老外游耶稣先生的时候,评论很流行一句话幽默:我们从商周开始,他们从上周开始。
唐宋元明清,宋、明之间,有个短短的元代。
南宋末年,谢太后与恭宗少帝,降。
民族英雄陆秀夫(林浦村泰山宫、右丞相),赵兴(西洪路怡山境、护国平灵王)与文天祥等一群忠臣,护七岁的益王赵昰(shi)、四岁的广王赵昺(bing),由水路到达闽江口林浦村,以福州为行都,称端宗皇帝,改元景炎(年),升福州为福安府,登基。
一年不到,元兵追至福州,福州数以万计的将士战死在帝封江,端宗少帝失足落水惊厥,其弟广王继位,从海路往广东南逃,走投无路,与右丞相陆秀夫一同跳崖,宋亡。
差点成为行都的福州,成了重要观察对象,兴盛于两宋的建盏点茶等文化失传。
元代(-年)《新编连相搜神广记》元刊本,也就是现在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这页提到了“五瘟”,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年)。
元代过后,朱元璋又需要抗元英雄的精神象征,在明洪武三年(年)敕封宋代末帝端宗的左丞相陈文龙(-年)。永乐大帝朱棣又封他为“水部尚书”,清代乾隆帝加封他“镇海王”。
水部尚书公,宋末民族英雄陈文龙先生
明朝初期、朱棣编《永乐大典》前,都是一个时间节点,闽越的信仰记录几乎没有。
有真实的人物成神,成为信仰,比如孔子,容易被中原文化接受,好保留下来。
宋嘉祐四年(年),福州津泰路失火,一人身穿白衣,拿着铁扇将火扑灭,留下一句“我长溪上万林瞪也”就走了。长溪就是现在的霞浦。
当地百姓为纪念林瞪救火有功“乃立闽县右边之庙以祀之”,就是近期学者考古发现的浦西境福寿宫“度师真人”。
福寿宫现在由于旁边建房子,正在原地翻新
天高皇帝远,明教(摩尼)有一个遗址就“借壳”藏在了这福州台江区浦西境福寿宫,藏在度师真人后。
年,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朱聿键,在明朝灭亡之际,被拥为帝,改元隆武,南下福州登基,史称“弘光之政”。
年,清追至,隆武帝也南逃至广东,明代灭亡。
清初,福州由于“弘光之政”,又成了被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