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国画技法讲座写生

  以泰山为主要写生对象的十讲连载结束了。半年来,我每一讲都选取泰山中有代表性的写生景点,再结合手头资料里的代表性作品,然后以此为例,想到什么就展开叙述。每一节课的内容基本都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写生对象的历史自然环境,其中语言不免有些夸张,目的是激发大家的创作状态。如果艺术家面对山川、丘壑、古刹、村舍、林泉,自己都没有创作的激情,又如何能将自然之美转换成艺术之美?第二部分是具体笔墨的介绍,我一般分四步讲解,用概括的笔墨语言浓缩写生创作过程,但并不面面俱到。我认为这样能给读者较大的领会空间,也能使大家在处理画面的节点上清楚地看到下一步的深入过程和对素材的取舍,使画面的虚实节奏一目了然。第三部分是通过一幅作品的创作过程,进一步上升到一定的学术和理论观念上,来评价作品或对传统及现代山水画学习创作发表一点渐渐领悟的道理,打通认知、实践、思考三个步骤之间的基本联系。短短的山水写生十讲如能使读者在山水画的学习和实践中得到小小启发,我便深感欣慰了。

泰山好汉坡写生

终南山观音禅寺写生

西湖柳浪闻莺写生

福建九仙山写生

陕西铜川香山寺写生

罗马破船喷泉写生

米兰斯福扎城堡写生

北京戒台寺写生

  我从事山水画学习创作三十余年,开始从临摹入手,渐到用铅笔、钢笔写生,再转换到用毛笔,是一个由简入繁,又由繁入简的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了解自然、了解自己的过程。有时我也会找不到方向、遇到瓶颈,这时就更需要耐住寂寞,坚持学习研究。在我看来,写生重在“生”字——生机、生发、生长,生生不息,这和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一脉相承,是日新月异的。读再多的理论最后也要通过画笔落到纸面上。画家是靠表现呈现、拿出作品立足于社会的。大家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知道来源,怎样才能为自己所用?那就是写生、再写生。这是最直接的途径,也是大家都认可的方式,一种能让现实通过笔墨转换成艺术的提炼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多样化的。速写、慢写、大写、小写,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字——“画”。只有去画才能把美景变成艺术创作。石涛讲“搜尽奇峰打草稿”,李可染先生讲“山中有龙蛇出没”,石鲁先生讲“苍山为岳也,非神勿画”,龙瑞先生讲“气局、格局、生发”,申少君先生讲“大写意,就是写大意,或者大写,或者大意”……这些理论言简意赅、直取要害,一下就让画者进入诗情画意之中,打开无限的想象空间。手段与技法是为塑造艺术形象而从实践中产生的,单靠传统程式化的模式来表现现代的山水生活,我想是不现实的,因为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需要一代一代增高阔。我读了著名画家童中焘先生写的《中国画画什么?》后体悟到,他讲的不只是画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什么,是怎样从文化的高度去解释当代中国山水发展的问题,童老确有高见。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山水画是最能体现中国人哲学思想、人生观的一个画种。她伴随着历代文风,将诗情变为画意,这是多么高的精神境界!竖画三寸当作千仞之高,横画数尺能有百里之遥。在我们这个崇尚山岳的国度里,山水画的发展都是从传统中来,到生活中去,反反复复没有停止,中国人对山水画的艺术审美观念也始终没有改变。我们尊崇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宋元明清的山水画让我们高山仰止,山水画中的文化内涵让人思望、思行、思居、思游。南齐谢赫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时刻指引着我们去渐悟、顿悟,迁想妙得。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解读。在自然中进行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只是中国画表现的一种手段,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可作多种解读,有的重精神,有的重技术,有的重地域,有的重传承。各述其言、百花齐放是艺术繁荣的标志。望各位读者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进取。

来源:《中国书画报》









































白癜风的症状有那些
白癜风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slhj/4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