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发文替雪乡喊冤反被泰山矿泉水吊打

日前,山东商报发文回应网传“泰山山顶矿泉水15元一瓶”,记者实地走访获悉,泰山中天门农夫山泉、冰露等品牌价格在3-5元不等,南天门(泰山山顶)农夫山泉、冰露等品牌矿泉水在5-8元不等,当地商户介绍,泰山山顶的矿泉水是人力挑上山的。

山东商报虽说是回应网传,但其回应的对象却是外省党媒黑龙江日报不久前发布的一篇评论文章《叹一声雪乡“窦娥冤”》(以下简称《冤》),此文为了证明雪乡15元一根的烤肠不贵,特地拿泰山山顶矿泉水价格作对比:“你可以参考一下泰山山顶的矿泉水贵不贵?”

结果大家已经知道了

黑龙江日报就这样被山东都市报纸打脸了~

嫌贵就该被怼吗?

刀刀第一时间读完《冤》后,满脑子都是懵逼的状态,不知道作者是在为雪乡喊冤,还是在怒怼外地游客和网友,通篇未感到作者的一丝善意,反而是恶语相讥和重重威胁,什么“碰瓷”“喷子”“不讲武德”“键盘侠”“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一股脑的倾泻而出,这不仅失党报的评论文章水准,更让刀刀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场景:

你去市场买菜,在一摊位前了解菜价后,就感慨了一句“这菜也太贵了”

然而小贩却反唇相讥“嫌贵别买啊”“我家菜都是明码标价,物价局备案,你别诬陷我啊”“小心我报警啊”

当你不想跟他一般见识转身离去时,她还不依不饶“吃不起可以不买啊”“又没让你买”“穷X”“滚”……

末了可能还会往地上唾一口黏痰,表明小贩“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主人公身份~

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此外,文中两次提到“15元的烤肠”,第一次是指责“有人嫌烤肠贵”“将丑闻恶意嫁接给雪乡”,并用一系列的排比句和比喻手法证明雪乡早已不是那个坐地起价的雪乡了,然而现在仍然有人“非得要往死里整”雪乡,还给头上泼脏水,以此来证明雪乡哑巴吃黄连,打破牙和血吞!

刀刀不禁纳闷,这些离奇的推论不知道是哪个妄想后遗症患者得出的~

论雪乡烤肠的稀缺性

《冤》文中第二次提到“15元的烤肠”则是用经济学和市场规律来分析“烤肠不贵”,为了增强其理论的可靠性,作者信手拈来,在未掌握事实的情况下,把千里之外的泰山山顶矿泉水拿来做对比,似乎是要证明“天下乌鸦一般黑”“法无禁止皆可为”。

作者指出“市场规律在那里摆着”,强调“无论从交通还是资源供给上,这根在雪韵大街上烤熟的香肠都具有稀缺性”。

稀缺性是经济学基本假设条件之一,它反映的是人类无限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间的矛盾,因此新闻报道上经常提到耕地、淡水、森林是稀缺性资源,这些资源在短期内没有替代品,而烤肠作为一种食物,其替代品有很多,因此根本谈不上是稀缺性资源。

此外,现在从五常和亚布力共有两条公路通往雪乡,刀刀甚至在亚雪公路上遇到过10米厂的货运挂车,不可能存在物资长期紧缺的状态。

烤肠vs水有意义吗

再说《冤》中拿雪乡烤肠和泰山矿泉水做对比,刀刀也觉得不妥,首先这种对比方式就不是建立在同商品品类的平台之上,如果前文提到雪乡烤肠,那么对比的也应该是泰山山顶的烤肠,而不能是矿泉水。

即便拿烤肠和矿泉水来说事,也完全没有可比性!水可以维持生命,烤肠却能要人命。人在没有水的条件下,一般环境条件下可活3天,在只喝水的情况下可以生存23天左右。如果人只吃烤肠,那么不是噎死就是齁死,烤肠中的钠离子将使得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加重钠水潴留,造成肺水肿,引发心力衰竭,能活1天就算命大了。

因此作者用烤肠和水作比较太不专业,在刀刀看来就是光屁股拉磨——转圈丢人!

明码标价能否平冤昭雪

年12月29日的《雪乡的雪再白也掩盖不掉纯黑的人心!别再去雪乡了!》一文引爆网络,一盘炒肉卖元,土豆炖茄子88元,甚至一小杯红糖水都要15元……雪乡“9个月磨刀3个月宰客”的恶名给黑龙江的冰雪旅游市场造成沉重打击。虽然事后当地政府多措并举积极整改,甚至连省委书记都为雪乡的服务打包票、做代言,算是为雪乡挽回了些游客。

回到《冤》文中,作者提到雪乡商家一改以往漫天要价的劣迹,通过一系列举措,描绘出雪乡景点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强调“况且商家还明码标价了,给了游人更多选择的自主性。”

《价格法》和《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都对“明码标价”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对销售产品标明品名、产地、规格、计价单位等有关情况,但并未对价格进行规定。而政府之所以未对价格作出规定,就是因为市场经济环境下这双“看不见的手”,允许用“价格、利润”等市场工具实现供需平衡,达到买卖双方价值最大化。

3日,牡丹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对国内一家媒体的答复也明确不会干预商品定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商户有权对自己的商品自由定价,而他们目前只负责监督商户是否“明码标价”,不会干涉商户的定价。

既然从法律层面都未对烤肠的价格进行约束,那么网友对15元烤肠提出质疑甚至出言不逊,其问题也许不是出在“明码标价”上,而是对雪乡品牌的整体服务评价上。

为什么迪士尼门票那么贵,食品那么贵,还那么多人去,甚至达到限流的程度。而雪乡但凡作出一些新举措,就会招致骂声一片呢?刀刀以为,除了每个消费者的价值观和立场不同之外,是否跟雪乡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理念、方式有关呢?

人家说你穷,看不起你,不愿带你玩,是有原因的,但是就怕你非但没有自知之明,还咬着屎橛子硬犟,甚至爬上村口的大喇叭卖弄墨水,喊了一堆专业词汇却漏洞百出,本身前景光明的雪乡,反倒被自己人给黑了~

黑龙江日报的评论文章一向立意明确有深度,论点、论据、论证清晰详实,但从《冤》混乱的逻辑和杂乱的笔风来看,这绝对不可能出自一名编辑记者的手,这次拿黑龙江日报和雪乡对比,不知道谁更冤呢?!

冰城刀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gscs/11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