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你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

有时候,真的觉得一些父母心挺大的。

大到一点都不担心“打击”造成的抑郁自杀,却担心“赞美”造成的骄傲自信。

——鹿妈

◆◆◆

作者

大余来源

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最近微博大V

愁容骑士典当记在微博上写了一件事。

一个抑郁症的孩子在复诊,看见小孩子在看书,于是医生表扬了一句孩子真用功。本来表扬孩子是一件好事,没想到母亲却说出一句带有鄙夷和嘲讽味道的话:“用功,假用功。”无论医生怎么叮嘱父母不要这样说,父母还是习惯用这种讥讽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医生顿时被母亲气得跳脚,也很无奈。好不容易把孩子心里的伤痛抚平了,家长却又轻而易举地用一句话,又把孩子扎得满身血窟窿。被父母不断否定贬低的孩子,真的不在少数。这条微博下,就有很多网友感同身受。孩子的控诉他们不是没听过,只是很多父母都没意识到自己的“刀子嘴”,对孩子影响有多深。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是关心的话,父母却偏偏反着说,甚至用挖苦讽刺的语气说出来。孩子感冒了,父母的担心和心疼,却变成说出口的:“我提醒你要多穿衣服了,现在感冒了怪谁?”孩子考试没考好,父母很焦急,说出口的却是:“这就是你认真学习的结果吗?”刀子嘴豆腐心,被父母用来为自己的不好好说话开脱。却不曾想,那些不能好好说出口的话,有可能真的会像刀子一样,把孩子捅得支离破碎。知乎上有一个关于父母打压孩子的话题,有个匿名答主说了这样一件事:她患有中度抑郁和中重度焦虑三年多了。日常生活中,小到和朋友相处中,大到跟别人产生的每一场冲突,只要有任何不顺,她内心里永远都会觉得,做错事的是自己。比如跟朋友出去,她用手机叫滴滴打车,车很久没来,她都会不好意思,觉得是自己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我想要的未来,是看得到安全感

从小喜欢看书,漫画、小说、杂志、名著……无所不看,曲折的故事情节、有趣的人物形象,的确能满足一个小朋友无边无际的想象力。是的,我暂且把十岁之前的“阅读”称作“看书”,它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爱书如命”的我,力求把每一本看过的书完好无损地保存,谁动了跟谁急,拒绝共享。这是一种完美主义情结,因此,小时候的我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总能把书翻破,还喜欢在上面勾勾画画,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浑浑噩噩的,我就已加入了“高考大军”,每日都在纠结如何能拿更多分。作文,便成了我最头痛的问题。终于,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下,我半强迫性地开始了“做阅读笔记”之旅。所读的书也从色彩缤纷的小说变为严肃文学和作文素材。强迫总是让人痛苦的,每日课业繁重,没时间阅读,更没时间写写画画。不过,青春期里懵懵懂懂的少男少女,大脑处在飞速发育的状态。发育的结果,便是在大脑中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思辨体系。而有了思辨性的结果就是,在阅读时,文字不再是平面的,它变立体了。既而阅读的激情会被点燃,你会在看到某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后开始浮想联翩,开始思考,开始质疑,以逐步达到认可。无论是文学性的文字还是理论性的叙述,都能打开你的思维,引导你进入一个更深微的世界,让你去判断,去吸收,去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那么这时,你便获取了初步的阅读技能。尽管不是专业作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gscs/117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