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有一物,家中无病灾”,“一物”指的是什么?真的管用吗?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中国。
之所以在中国前面没有加上“古代”二字,那是因为从历史上来看,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断代的国家。这个神秘而古老的东方大国,总是能够给人带来惊讶。
古老文化的传承,在民间总能捕捉到稍纵即逝的影子。俗语,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言简意赅的传颂方式,甚为奇特。
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人,都是口口相传的模式,并没有书面记录,这种纯粹的生活经验总结,其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带去福祉,能够更加快速的成长起来,不要再去走自己犯过错的道路。
在一个农业大国中生活,毕生的精力都会放到种植中去,有了足够的粮食储备,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只有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才能变得越来越强盛。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军事实力,都需要有强大的后勤作为保障。
但事与愿违,在中国的古代史中,真正和平的时期都很短暂,在连年战事中,百姓流离失所,甚至连最基本的吃个饱饭都变成了奢求。
所以,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成为了大多数人内心最真实的愿望。最虔诚的祈福,总能在俗语中瞧见端倪,比如这一句话:“门前有一物,家中无病灾”。
所有的发展壮大,都是基于人的创造力和执行力。这也不难理解老祖宗为啥总是希望家中“人丁兴旺”了,人多力量大,在古人生活的年代里,这确实算得上是“真理”。
这句俗语的核心关键词是“一物”,只要我们弄明白了老祖宗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就能够还原当时的情景,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当年的纷繁思绪了。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些从老一辈口中传承下来的俗语,还得去请教老一辈中的资深老者。
听村里的老人说,这“一物”其实指的是艾草,很常见的一种植物。它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香气,而且还有很多实用的功效。
艾草可谓全身都是宝,总体上来讲,它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把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除此之外,艾草还能用作杀虫的农药或熏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
它的嫩芽和幼苗可以当做菜蔬,晒干后可以粉碎成艾蒿粉,还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
艾草的用处绝不止其本身这些看得见的功效,在民间,艾草被认为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所以大家在端午期间都会挂艾草在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其实,关于艾草还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西方的共工、东方的蚩尤,北方的刑天、南方的穷子(穷神)和中央的瘟神并称为天下五大“恶神”。
既然是“恶神”,肯定会被正义所打倒。果不其然,正义和邪恶几经较量之后,只剩下了瘟神苟活于世。
虽然没有了往日的嚣张气焰,但毕竟实力还是有的。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瘟神就会出现人间,然后放飞自我,大肆作恶。
天帝虽有菩萨心肠,但也不能眼睁睁看着瘟神如此为祸人间,于是就派了伏虎罗汉下凡来为弱小的百姓支招。
伏虎罗汉给出的招式也不复杂,他化身一名老乞丐,然后沿街乞讨。最后终于遇到了一户好人家,热情的请他进屋,然后好生款待。
饭后,伏虎罗汉便把对付瘟神的办法传给了这户人家。人之初,性本善。这户人家并没有想着自己逃过这次劫难,而是走街串巷的把这个秘方告知了所有人。
于是,每家每户的门口都放上艾草、菖蒲,并用五色线绑住。当瘟神到来之时,看见这阵仗,心知毫无胜算了,只能垂头丧气的离开了。
这其实和“过年”的传说差不多,从此以后,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在门前挂上艾草,以此来达到驱邪避灾的作用。
结语对于这样的传说,可以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来进行研究,可以通过这样的故事,去探寻古人的内心世界。至于俗语“门前有一物,家中无病灾”,这只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祈福,表达的是一种内心的期盼,并没有科学依据。
有些地方还会在门前放上“泰山石敢当”,目的也是一样,以此来驱邪避灾,达到美好生活的目的。关于“石敢当”也有一个励志的神话故事,这里就不做赘述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
“门前有一物,家中无病灾”,“一物”指的是什么?真的管用吗?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并不管用。但这样的习俗已经形成,该尊重的还得延续,不过我们内心要明白,想要真正过上幸福的日子,还得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去奋斗和创造。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