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很爱你的孩子,但是你真的“会”爱吗?
圝圝如果您不敢笃定地回答“是”,那么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的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
圝圝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如同孕育生命的太阳和水一样重要。然而,如此重要的感情也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误区:父母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分的关心、过多的指责……这些扭曲的爱,会使孩子无望、无奈、无能、无情、无措……有时候,似乎父母付出的越多,孩子感到越痛苦,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存在?因为这些父母没有弄懂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怎样才能表现爱!
★1.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圝圝一次,我乘火车出游,睡中铺,邻床下铺有个小女孩在看书。我喜欢读书的孩子,就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她。小女孩发觉了我的目光,看得更认真了。我从中铺下来跟她聊天,说话时我一直用疼爱的目光注视着她,小女孩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第二天,她非要跟我一起去餐车吃早饭。她姑姑说:“别捣乱了,你从来没把碗里的饭吃光过。”小女孩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我爽快地说:“好,我请你吃早饭。”餐桌前,我问她:“你能吃多少?要吃完,一点儿不剩才行。”小女孩想了想,说:“半碗粥,半个鸡蛋。”“好。”我给了她半碗粥、半个煮鸡蛋。小女孩吃了几口,就玩了起来。她姑姑数落她:“我早就说过,你不会好好吃的。”“她会吃完的。”我笑着对孩子的姑姑说,又给小女孩使了个眼色。小女孩什么也没说,端起碗就把里面的粥喝完了。“真了不起,说到做到!”我伸出大拇指。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与孩子交流时,成人通过目光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往往胜过语言。
圝圝假如孩子烦躁不安,你应该问问自己,是不是孩子缺少了爱的目光?假如孩子沉默寡言,你应该再问问自己,你给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
★2.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圝圝一次,我去一所小学与孩子们见面。一个女孩站起来问:“知心姐姐,我们的老师不会笑怎么办?”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我曾到北京一所小学采访,在一本中队日记里,我发现了一篇《老师的笑脸哪儿去了》的文章。文章中写道:所有的老师都是绷着脸来上课的,只有美术老师是笑眯眯的。结果,美术课上有高声讲话的,有离开座位的,有借东西的……乱糟糟的,后来美术老师不得不收起笑脸,也绷着脸来上课。
我总结说:说句不好听的,这叫“给脸不要脸”。同学们大笑起来。笑后,我问提问的女孩:“你们有没有过‘给脸不要脸’的时候呢?”“有。”女孩坦白地说,“只要老师给个好脸,有的同学就开始闹腾。”台下又是一片笑声。最后,我建议同学们调查一下“老师的笑脸到底哪儿去了”。
圝圝几天后,我收到同学们写来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份这样写道:“下课,我路过办公室,听到了爽朗的笑声,是我们班主任。我想看看她笑起来是什么样子,可是我刚叫了一声老师,班主任转过身来一看是我,脸上顿时一点笑容也没了,她冷冷地问:‘你有什么事?’这让我明白了,老师不是不会笑,只是不朝我们笑。”
圝圝孩子们渴望得到微笑,因为你冲他微笑,表达了你内心的感情:“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从小在微笑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所以说,父母再忙再累,也不要忘记把微笑送给孩子。
★3.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
圝圝孩子希望父母能分享他的快乐,对父母说了也是白说,不如不说。久而久之,消极的情绪得不到发泄,就变成了一种对抗情绪,潜伏在心里。初一女生小雪吃安眠药自杀,幸亏抢救及时,醒了过来。苏醒后,她拒绝跟爸妈说话。后来,我赶到她家。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听她说。“我是分两次吃的。第一次吃完,我想起爸妈的好,有些舍不得离开他们。可又一想,活着太没意思了,就又把剩下的药倒进了嘴里……”说起服药的过程,小雪像讲别人的故事一样平静。“你为什么想死呢?”“因为活着很痛苦……”我和小雪谈得很投机,实际上主要是小雪在讲,我在听。她表达能力强,思维清晰。“如果你真死了,说不定中国就少了一位女作家呢!”我情不自禁地说。“我妈可不这样看。”说起妈妈,她的眼圈红了。从她的倾诉中,我知道了没人理解她,是她选择死亡的原因。而我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