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记忆他们长年行走在山间,用精湛的

■编辑:路冉冉热线电话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劳动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古建筑就是其中重要一项。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泰山,古建筑资源更是丰富,碧霞祠、玉皇庙、斗母宫、王母池……这些建筑能保存到现在,是建筑工艺精湛的结果,更离不开一代代古建筑修缮匠人的努力。而提起泰山上的古建筑修缮,不能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泰山贾氏古建筑营造技艺第七代传人,今年74岁的贾士杰,他从年参与泰山古建维修到现在,已经有51年。

(贾士杰为景区制作的导游牌)

代代传承泰山人为泰山修古建筑

今年74岁的贾士杰看起来依旧健朗,每天都穿梭在青山古建公司基地上,查看木制作、油漆调配,时不时指导下正在施工的年轻人。贾士杰告诉记者,泰山贾氏古建筑营造技艺起源于清朝,第一代传人贾志高曾参与清嘉庆、道光年间岱庙的维修,现在岱庙鲁班殿前还有题名碑。一代代传承下来,现在已经传承了九代,多年。

(贾士杰指导工人进行木料制作)

“我是年正式开始干古建筑修缮的,当时我在那时候的泰山管理局的施工队干队长。”贾士杰说,因为有家族传承,再加上他之前做瓦匠,对建筑施工熟悉,所以上手很快,在参与古建筑修缮、复建的过程中,他又不断地学习,经过实测、实量、分析和考察不同时代建筑的结构和特征,不断地总结经验,贾士杰渐渐认识到了我国古建筑的精妙,更认识到了古建筑修缮保护的重要性。经过20多年修缮古建筑的实践,贾士杰渐渐熟悉了瓦作、木作和油作这古建维修的“三大作”。

“在施工队这段时间,我参与了中天门南亭子和财神殿、岱庙东西廊坊、三灵侯殿、岱庙正阳门和碧霞祠大殿山门的落架大修工程。为了能够干好,我天天都在施工现场,严格检查施工质量,保证恢复原状。年,在国家改革开放加大文物保护的大好形势下,为适应发展,我成立了青山古建公司,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施工技术,很快便组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贾士杰说,年的时候,公司承接了红门路改造工程,因为是仿古建筑,工期紧张,为了干好工程,他带着工人在工地办公,最终整个工程获得了市建委颁发的“红门路改造工程一等奖”。

注重保护古建修缮以保护文物为先

几十年来,贾士杰及其带领的古建队参与了泰山上大大小小的古建筑修缮,在维修的过程中,贾士杰说,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好文物。“干了多年,我对泰山古建筑很有感情,对文物保护更是重视,古建筑维修重点就是保护好文物。”

(古建队维修现场)

贾士杰告诉记者,光是泰山碧霞祠的修缮,建国以来就修了4次,他参与了年、3年返修大殿和年大殿前檐及正脊维修。“年的时候,就是我儿子贾勇为主了。我记得修碧霞祠最大的工程就是3年那一次,要修大殿和香亭。修之前要把所有的材料都提前备好。为了保护文物,翻修屋顶拆的时候更要注意,把所有的屋面脊块、瓦件等构件都编好号放起来,少一件也不行。”据了解,碧霞祠大殿坐落在泰山之巅,山顶雾大,空气潮湿,气候变化无常,腐蚀性大,致使大木构件腐烂严重,屋面漏雨,这对古建维修工人们来说,如何减缓腐烂一直是道难题。为此,贾士杰专门挑选多种木材进行试验,最终他发现用一等落叶松制作木构件,并浸泡桐油后效果最佳。

贾士杰介绍,碧霞祠大殿是宋代建筑,木结构,屋顶为铜铸瓦件,是稀世珍宝。而原来屋面有垄铜瓦,千百年来多次翻修减少成了垄。3年翻修的时候,按照传统做法,修旧如旧,恢复到了垄。修建的时候,为了保护好建筑文物,贾士杰采用了在整个大殿顶上搭起防护架,上面全部用篷布改好,然后再施工的方式。正是因为在施工中重点保护文物,修复后的碧霞祠大殿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材料难寻为复建竹林寺俄罗斯买木材

贾士杰告诉记者,因为是在山上,所以泰山上的古建筑修缮起来比平地上的更加困难。0年,贾士杰承建了规模较大的唐代古建筑群竹林寺。记者了解到,泰山竹林寺古建筑群最早修建于唐代,此后经过多次战乱后,建筑本体已经不复存在,只剩地基。

(工人在对门窗进行维护)

因为关于竹林寺的记载较少,为了复建竹林寺,贾士杰专门带队前往西安和山西两地,考察了五台山脚下的唐代佛光寺等建筑。经过考察后贾士杰发现,唐代建筑大木构件结构复杂,木材比较粗笨难寻,柱、梁等用的原木直径要有60厘米至80厘米,长度在8米至12米左右。“能承接到这个规模大的工程,尤其是在泰山上,心里非常自豪,虽然难度大,但一定要做好。国内找不到合适的木材,我就派人去俄罗斯找,最后找到了。”贾士杰说,作为工程总指挥,他当时重点负责大木结构和构件的下料制作尺寸及验收。最终在公司所有人的努力下,提前竣工,修缮一新的竹林寺,再现当年风采,错落有致、巍峨严整、气势宏伟,散发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到此观光游览。

复建竹林寺,只是贾士杰50多年里负责的泰山古建维修中的一项工程,从山下的岱庙到岱顶的碧霞祠,可以说泰山上的古建筑贾士杰都已经了然于心,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也已经成为古建筑修缮领域的行家里手。据了解,贾士杰传承的泰山贾氏古建筑营造技艺在学习宋营造法式、清营造则例,继承古法基础上,还进行了创新,在防水、防虫、防腐、避雷等方面科学施工,完善了古建筑的不足,使古建筑的寿命延长,并广泛应用于泰山古建筑群,比如岱庙、碧霞祠、灵应宫、竹林寺、云巢行宫等大型官式建筑的复建、修缮中。

收徒授艺古建维修技艺传承不断

随着年龄的增长,贾士杰已无力再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但热爱泰山、热爱古建的他,依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jbxx/100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