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电视剧大宋宫词这位皇帝之后为什

泰山封禅起源于古代帝王封禅祭祀,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按照《史记·封禅书》张守节《正义》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中国历史上很多有作为的帝王为了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都喜欢到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在上古历史中,也有记载例如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进行封禅祭祀的,其目的在于巩固皇权,粉饰太平,宣扬君权神授。太史公司马迁曾在他的《史记·封禅书》中给出了帝王封禅所必需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更朝换代国家统一。第二个条件,帝王在位的时候必须有政绩,政绩卓著,要国泰民安、国富民强,要有政绩,大家都信服,这是第二个条件。第三个条件就比较软,也是比较硬的条件,就是必须有祥瑞出现。就是有一个吉祥物。作为封建大一统王朝的开创者秦始皇是第一个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到泰山封禅的帝王。之后一代雄主汉武帝,曾先后五次封禅泰山。东汉的建立者光武帝刘秀,“永徽之治”的开创者唐高宗李治和“开元盛世”的开创者唐玄宗李隆基也先后来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据说唐朝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太宗皇帝李世民,也曾想去泰山封禅。按理说李世民也确实有资格。但可惜这件事刚提出来,就被魏征骂了个狗血淋头,以至于他再也不敢提起此事。可是自从一个帝王到泰山进行封禅之后,再也没有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了。这个帝王就是目前热播电视剧《大宋宫词》的主角,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赵恒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开创了“咸平之治”。但他在对辽作战中宋真宗以岁币换和平,签下了澶渊之盟。宋朝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澶渊之盟签订后,赵恒原以为这是一桩值得自豪的功业,很得意了一阵子。不料有一天,大臣王钦若却对他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王钦若的话,本来是要贬低寇凖的,但却同时给爱虚荣的赵恒泼了一盆冷水,从此怏怏不乐。王钦若善于察言观色、逢迎邀宠,他看出赵恒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战争,于是建议赵恒举行封禅大礼。景德五年(年)正月初三,王旦率群臣早朝完毕时,有司来报,称“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赵恒“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赵恒即于十月初正式就道东行。那“天书”被载以玉辂,在前开路;王旦等文武百官随从;还有一大批供役人员,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历时十七天始到达泰山。在山下斋戒三日,始行登山。按照事先拟定的礼注,在山上完成了祭天大典后,第二天又下到社首山行了祭地礼。之后,又是一连串的庆贺活动。总计这次“东封”,包括到曲阜祭孔在内,前后花了四十七天时间,演绎了一场彻彻底底的闹剧,而赵恒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封禅泰山的最后一位皇帝。宋朝之后,元朝将版图扩张到西欧,清朝有康乾盛世,为何这些个帝王都不来泰山封禅,来证明自己的帝位是天命所归呢?因为他们觉得宋真宗作为一个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帝王,都能腆着脸去封禅自己再去,不就是跟他一样吗?朱元璋直接讽刺宋真宗的行为,认为这样的仪式不去也罢。宋真宗在大臣的怂恿下去泰山封禅,很有点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这种“自欺欺人”的举动为后来许多有为帝王所不耻。他们不愿与其为伍,所以就再不去泰山封禅了。(图文源于网络侵权删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jbxx/11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