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paisufa.com/m/
我觉得,爬泰山的一大乐趣,就是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可以品味气象万千的书法石刻。泰山上的石刻有多幅,大多是历史上名人墨客留下的,很多石刻都有不凡的故事。泰山被誉为“中国历代天然书法博物馆”,泰山石刻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座宝库,被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其形法各异,争奇斗艳。在形制上,有洋洋上千言的长篇制,也有盈尺小碣;既有精雕细刻之作,也有粗犷片石之刻;既有真草隶篆,也有四体兼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古拙若痴者,也有龙飞凤舞者;既有大家之手,也有石匠之书。在时间上,跨度也十分大,自秦至当代,历时两千多年,众多书画名家在泰山都留下了佳作,如古代的李斯、米芾、苏轼、欧阳询、范仲淹、欧阳修、蔡襄,现代的有毛泽东、郭沫若、刘海粟、舒同、沙孟海、赵朴初等等,当然还有不少帝王留下的石刻。年,泰山被评为中国书法第一山。在此,我从登山过程中拍下的几百幅著名石刻中挑出其中的二十多幅,做一个简单介绍。如果您还没有去过泰山并计划以后去游泰山,那么应该从中事先了解这些书法石刻,以免在登山过程中被错过;如果您已经去过泰山,也可以再从中回味一下,看看其中的哪些自己没有注意到?哪些石刻虽然曾经见到,但却没有弄清楚它后面的历史和特点?
唐摩崖石刻位于天街尽头通往玉皇顶的必经之路上,是泰山上最大、最著名的摩崖石刻群。
唐玄宗的《纪泰山铭》刻石,又称大观碑,以其巨大的形制,成为中国最大的帝王摩崖刻石,书法遒劲婉润,端严雄浑。碑文为唐玄宗李隆基东封泰山时亲手撰书,相传由燕许修其辞,韩史润其笔,文词典雅,对研究唐代历史、书法、镌刻艺术均有重要价值。
石刻内容包罗万象,笔法各有千秋,作者上至唐玄宗,下至籍籍无名之人,是泰山石刻艺术的精华。
这是泰山上最有故事性的“虫二石刻。清朝光绪二十五年(年),山东济南(古称“历下”)名士刘延桂邀请杭州好友同登泰山,在谈到杭州西湖的无边风月亭时,刘延桂对好友说此处虽无无边风月之亭,但却有无边风月之意,我看就在此题“无边风月”四字好了。好友听了表示赞同,但转念一想,提醒刘延桂说“乾隆下江南时题过此句,再题就触犯忌讳”。刘延桂脑子一转有了办法,他挥笔在大石上题了“虫二”二字,好友一时摸不着头脑,问他这是什么意思,刘延桂说:“风月无边么,二字去掉边不就‘虫二’么”,让所有来此游人,自己琢磨去吧!好友一听他的解释都大赞妙哉妙哉。
对此还有一段轶事。据说有一个日本文化团来泰山观摩考察石刻。看到“虫二”这块石刻,难道是“二条虫”?百思不解其意,于是便去向文史大家郭沫若请教。郭沫若给“虫”加上一个风字框,给“二”加上一个月字框,日本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风月”!风是繁体字的风,里面确实是一“撇”加一“虫”,但为什么不加上这两个边框呢?郭沫若告诉日本人:没有边,就是无边,即“风月无边”。就这样含蓄而风雅将日本人教训了一顿。
泰山上有好几处“奇观”题刻,我挑这一处说说。此“奇观”题刻在玉皇顶南盘路东侧石壁上,跋语为篆书:日之观固奇,吾人之游尤奇。民国十一年()重九夜九时,罗鹍、方寿龄、龙渊、萧肃、汤庆曾、詹宝艇、朱秉衡、陈翰誉、张元祜游此同题。
题刻上的这九人是什么身份?又为何来泰山留名呢?我于是按名字从网上检索了这一众人的生平资料,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军人,有几位是当时国民革命军陆军大学的同学,后来都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要职,如陈翰誉曾出任军事委员会(上将委员长:蒋介石)军事参议院(上将院长:唐生智)中将参议;张元祜曾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主任高参,授陆军中将。年初,投诚随程潜在长沙起义。
题刻的时间为年9月,所以推测此次登山是九人毕业前的一次旅行,并在泰山题刻留名。此后各奔东西,在二十多年的战争中伴随着国家、军队的命运而沉浮。
在朝阳洞对岸的御风岩峭壁上,镌刻着这一副巨屏石刻,俗称“万丈碑”,也叫“清摩崖”,是泰山上面积最大的单体摩崖石刻。该石刻高25米,宽13米,字径达1米,共有60个字,是乾隆皇帝的长诗《朝阳洞》。字虽然很大,但由于离得太远,看不清楚,我便用长焦镜头拍下,上面文字:回峦抱深凹,曦光每独受。所以朝阳名,名山率常有。是处辟云关,坦区得数亩。结构寄幽偏,潇洒开窗牖。历险欣就夷,稍憩复进走。即景悟为学,无穷戒株守。
都说乾隆一生作诗4万多首,但没一首让人想得起。这也体现了乾隆一个很坏的毛病:无论在哪里,总想留下自己的印迹。
与乾隆万丈碑针锋相对的,是当代伟人毛泽东的9个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九个字笔走龙蛇,豪放磊落,极具横扫千军的霸气,很有那个年代的特色,让一切封建迂腐的帝王石刻和留言黯然失色。
这也泰山上很有名的一处石刻,因为字形像一只老鼠,也被游客戏称为“鼠碑”。上面到底是一个什么字,引得游客纷纷猜测。泰山宣传词将此字定为“如”字。
传说很久以前,泰山脚下岱庙旁有座酒楼,里面有个跑堂的小伙计,从小没遇到过如意事,心中暗暗许愿,愿天下所有人都如意。跟顾客学会写如意的“如”字后,天天手拿抹布,借擦桌子时,在桌子练习写“如”字。同时,省吃俭用,积攒工钱。天天写,日日攒。功夫不负有心人,字练好了,钱攒够了。选一石崖挥手书就这个“如”字,请人刻石立字,了却心愿!
在一线天与日观峰拱北石之间的石崖上,刻有名为“章蕴”所题的这首《登玉皇顶》:八十谁云老,高峰尚可攀;身临玉皇顶,脚下万重山。
该诗题于年8月12日,老人80多岁还不服老,亲自登上了泰山的最高峰,那种脚踩万山的感觉,真有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的豪迈。因而这也被称为“泰山上最励志的石刻”。现在不少40岁以下的青壮年人,登泰山还要坐巴士、缆车上山呢!面对此诗,岂不愧疚?
当然,这位章蕴也颇不简单,她是老革命,曾任中组部顾问,中纪委副书记等职,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也是中顾委7位女委员之一,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这是她八十岁登上泰山时所题。
当然,泰山的石刻中也不乏好玩有趣的,如这首由中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赖少其的题词,颇有打油诗的风范:
“太阳大如斗,群山皆抖擞;按剑又狂歌,立马大关口。”很像经典的打油诗:“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再加上用篆刻的手法写书法,不禁让人开心一笑。
“虎”字石刻。位于中天门稍北盘道东侧石壁上,末署“吴大澂”。刻于光绪十二年,这位清末着名金石学家和文学家将“虎”字变形成有脚有尾,翘尾蹲坐,栩栩如生,格外传神,为泰山字刻之精华之一。相传过去在此一带偶尔有老虎出现,此石刻提醒人们到此注意安全。
陈毅的帅气题刻:泰岳高耸万山从。“泰岳高耸”,多像陈毅元帅屹立泰山之巅;“万山从”,多像元帅麾下的千军万马。元帅的气概与泰山已然浑然一体。
还有将地形地貌与题刻完美结合的,如此“峯逥路转”石刻。此地山势陡峭,峰回路转,马至此而不能登。
云步桥附近的这块石头上,有一光绪年间题的四个字“从善如登”颇有新意。人常说“从善如流”,大约世间从善不易,从善如流便恍如登山观海,徒具想象力。从善如登说明从善的难度,自卑而高,自迩而远,从善到底是一件向上的事情,不付出艰辛是不行的。
给泰山赞誉之词的石刻难以计数。
泰山上有很多摩崖石刻,时间上从秦汉到近现代的都有,而位于山顶的摩崖石刻最出名,年代久远,笔力遒劲,提现了超高的书法(镌刻)艺术。
泰山上的广告石刻。如今的泰山石,受到严格的保护,不许人们涂涂画画,更不许放广告!可是在民国的26年,中国旅行社却明目张胆地在云步桥头的石壁上打上了广告语:“中国旅行社,导游名山大川。”还请了当时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叶恭绰代言、书写!这可能是泰山上流传最久的一则商业广告了。
有些石刻位于高处,被树丛遮挡,如不仔细寻找还不易发现。
在众多的泰山石刻中,基本上都是毛笔书写,只有邓颖超的这幅是用钢笔书写后放大刻制在石崖上的。
这是泰山上最热闹拥挤的石刻:五岳独尊。泰山上最拥挤的地方就是纸币五块钱背面图案的所在处(这位小伙子就手举这张纸币):“五岳独尊”。在这里,人们不排队是照不到这个相的,即使排队也会照成很多人同框的合影。
这“五岳独尊”是光绪丁未年(年)的孟夏时节刻上去的,题写人是“泰安府宗室玉构”。注意,是“玉”,不是“王”,玉构是清朝皇族的一员。
在著名的孔子登高望远处瞻鲁台旁,有著名书法家,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造化钟神秀”。
泰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石刻艺术宝库,从秦代延续至今,无论时间的跨度还是书法艺术的流变,镌刻着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泰山现有刻石余处,难以一一介绍,最后以“孔子小天下处”来结尾吧,因为独特的中华民族汉字书法艺术足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一种文字书法都相形见绌。
“共享多彩世界”运营者信息:李毅军,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中国图库签约摄影师,教授级高工,注册咨询师,有丰富游历经验的资深自助游驴友,写作出版有《西域光影》《天路胜景》《旅途撷趣》《仔细打量这多彩的世界》四本行摄图记书籍(在当当网、京东商城上均有发售,进入后搜索书名即可找到),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数十篇游历方面的散文,数十幅摄影作品被报刊杂志、网站和影展采用,在新浪博客(博客名:李毅军的博客。用百度搜索“李毅军的博客”即可找到)上发表了两千多篇博客,现居北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