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玉的内涵
泰山文化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一山集儒、道、佛三家。其中以孔子为创始鼻祖的儒家学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说过“君子比德于玉”,东汉时期,许慎受孔子这一说法的影响,提出玉有五德之说,即:“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畅,专以远闻,志者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拿玉比人,这五德即为君子所为,“仁”、“义”、“志”、“勇”、“洁”。孔子先哲“比德于玉”,赋予了玉很多人的美德,将玉系统性的道德化,指引人的道德观念,形成中国玉文化的大成,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
孔子不尊崇古代氏族的“玉石崇拜”、“图腾崇拜”等比较原始的宗教传统,也不认同中国人普遍认为的“物以稀为贵”这种思想来指引人们对玉的喜好、爱好,他注重的是引导人的思想,把玉道德化,让人从玉这种物质里面体会到精神层面的深度,更广一点来说,孔子把自然的美和人的道德美结合起来,整合成一种思想,引导人们怎么从自然美中发现和欣赏属于人本身的精神价值。
泰山玉正顺应的孔子的观点,不仅出于齐鲁文化、泰山文化、孔孟之道的泰山上,而且集儒家之大成,深得其文化内涵。古有玉五德,而泰山玉的温、肥、厚、净四种特征用来体现儒家文化的思想和内涵,相当贴切。
温:润泽以温,不强不争。泰山玉质地温润通透,触之不冷不硬。上品泰山碧玉在光照下显示出独特的深海绿的颜色,色泽独特。泰山玉硬度5.88,和和田玉相比稍软,和岫玉相比稍硬,硬度适中,适合把玩。
肥:温柔若脂,油光满盈。蛇纹石玉在国内有很多种,多呈现蜡色光泽,其中只有泰山玉呈现的是油脂光泽,这种油性光泽不是腊产生的,而是玉本身自然的光学效应,因为泰山玉成分90%为叶蛇纹石,矿物结构是毡状。
厚:沉稳大气,深沉似海。泰山玉中的墨玉是由富铁镁的超基性岩浆岩变质而成,其颜色厚重黝黑,“玉看不透”、宝光内敛是它最大的特点。应征到人身上就是内敛、沉稳、低调不张扬、谦谦君子之风。
净:鲜而不垢,瑕适皆见。泰山玉遭受地质及热液变质反应,矿物分离明显。蛇纹石玉大作是棉絮状矿物分布其中,而泰山玉基质矿物则是像宇宙中的陨石一样漂浮在玉里面,清晰可见。《管子水地》中描述“鲜而不垢,洁也;瑕适皆见,精也”。
提醒天哪这才是身份证的正面一不小提醒天哪这才是身份证的正面一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