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年末,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纸板、玻璃……所有的生产资料,几乎都在疯狂涨价。
为什么?
不是说经济下行、L型发展、实业低迷吗?为什么还会有大规模涨价?
今天的FFC,必须暂停《酒变》,说说“涨价潮”……
因为,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涨价潮”是所有人年“活法、干法、办法”的启示和预警……
今天的FFC,是特别“增设”的。
因为,所有实体经济经营者,最近都清楚知道、并深刻感受到“涨价潮”的巨大压力……
而且,搞不清楚“经济这么差,为什么生产资料还会大规模涨价”……
搞不清楚背后的原因,很难过好……
请听——
第一大原因:这并不全是涨价,而是一种货币现象
今年年底这个涨价潮在中央的主流媒体并没有报道,所以大多数老百姓感觉不到,因为今年年底这个涨价潮并不是终端产品的消费品的涨价,而是全部集中在生产资料这个领域。所有做实体经济的人现在都感觉到了比寒冬更寒冬的压力,本身现在也是冬天,就是说年整个中国的经济形式其实很严峻,非常有挑战。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生产资料还会大幅度涨价呢?而且是全部都涨,现在没有什么东西不涨。所以搞不清楚这点的话,年几乎是很难舒服的过的。别认为这是涨价,这次的涨价很大程度上其实并不是涨价,而是一种货币现象。
怎么解释这个货币现象呢?我们的货币发行量每年都在15%左右或者15%以上,这个指标就叫M2,M2是什么意思呢?M2叫广义货币总量,也就是中国有多少钱,这个数字就是M2。我们的M2现在有多少?我们的M2现在有万亿左右。我们的GDP有多少?我们的GDP大概60多万亿。我们的M2是我们GDP的2倍以上,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货币发的多了,简单的说,我们整个国家的钱太多了。钱太多是哪来的?并不是说实体经济振兴,让中国变富了钱多了,而是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印钞。
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一共有10个馒头,国家有10个馒头,10块钱,一个馒头一块钱是合适的。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又发行了10块钱的货币,变成了10个馒头20块钱,没有任何变化,一个馒头就从一块钱变成了两块钱,就是这么简单。货币发行量会稀释我们手里的货币,所以在中国炒股也罢、投资也罢,有几个指标老百姓不太熟悉。大家只知道你赚钱的速度要比银行的利息高,这是最粗浅、最浅薄的看法。其实你赚钱的速度比利息高是不行的,你要跟得上GDP,首先要比利息高,然后要跟得上国家的GDP,第三个更重要的是你要跟得上M2。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现在都陷入危机,但陷入危机的时候都有一个基本的办法,文绉绉的讲就叫量化宽松,土一点讲就叫印钞票。就是当这个国家的经济,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经济都停滞不前的时候,怎么办呢?怎么救世呢?首先就要增加货币的投放量,每一个国家都是这样的,我们曾经批评美国量化宽松,批评日本量化宽松,批评欧洲量化宽松,其实我们也一样在量化宽松,这是最基本的金融常识。
▲年中国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及增速
所以这次涨价潮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两年的经济低迷导致生产资料的价格并没有太上涨,但是没有太上涨不代表不应该上涨。因为经济在低迷,我们的货币发行量并没有下去,因为中国的钱在增加。现在从GDP上看,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M2上讲,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我们现在可以负责任的说,中国是全世界最有钱的国家,就是我们的货币总量M2是最高的。那么,M2比我们的GDP高出了2倍多,会导致什么呢?导致我们的币值变低了。所以现在把钱存在银行里几乎就是赤裸裸的贬值。原因就是中国变贵了,这个中国指的是什么?指的是物理上的中国,物理上的中国是什么?是土地。土地在生产资料当中是什么?就是你的厂房,你的写字楼,你的办公用房。
第二大原因:“中国”变贵了。
中国的房地产现在的价格大家都知道,实体经济越不好,房地产的价格就越涨,因为并不是老百姓需要房子住,而是货币没有一个地方可去,大家手里的钱没地方可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中国的土地就变贵了。你看虽然现在经济情况不好,但是土地招拍挂的价格并没有往下降,地王在各个地方还是会产生。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房价一线城市涨到了离谱,在二三四线城市又低到离谱,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内地的人口净流入都流向了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的住宅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但是呢,一线城市的土地投放量并没有增加,所以房地产市场现在不仅没有供给侧改革,而且是逆供给侧改革。什么叫供给侧改革?就是需要你就多投,然后需要好品质你就提高品质,简单的说,需要什么数量投什么数量,需要什么质量投什么质量,不需要的就不要投,这就是供给侧改革。
但是现在呢?全中国恰恰是相反的,在一线城市上需要的土地和房子,根本就不够,但是人口在净流入,所以它的价格会大幅度上涨。中国会变贵,尤其是一线城市变得越来越贵,你买房也罢、租房也罢,都在上涨。但是在二三四线城市呢,房子又卖不掉,因为人口在净流出,20岁至30岁这种未来主力的消费人群和经营人群,在从类似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等地方大幅度流出,流向一线城市。所以20岁至30岁的有效劳动力的迁出会导致房地产的需求量严重下降,但是二三四线城市的土地供应和房地产供应却没有下降。我们看到在二三四线城市,甚至五线、六线城市,没人住的房子一片一片的,长期都卖不掉。这导致二三四线城市不代表中国经济的主流,中国经济的主流越来越都市化,越来越城市化,尤其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变得越来越贵,所以中国变贵了。然而,在中国做经营什么都可以没有,你不能没有房子,你不能没有工厂,你不能没有写字楼。因此,中国变贵的宏观因素,导致你的企业经营的基本成本是在上升的。
第三大原因:税收的明降实升。
第三个原因经济学讲了很多,就是我们现在企业面临的税收实在太重了,不管经济好与不好,我们的增值税都是17%,然后所得税也居高不下。而且今天有很多税收政策是80年代制定的,甚至现在有很多很多的税增向容易减项难,因为税收收上来之后,已经安排了支出和使用的方向了,很难再不收或者说再减免。所以到今天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很多的税收项目的设定,像财政部和央行的这种暂行规定就决定开始收了,然后至今为止这个暂行规定也没有停下来,而且很难停下来。大家都知道营改增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税负,其实在中国大家都知道,不偷税漏税的企业很难做。现在的营改增从整体税率上来讲是低了,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它的征收逻辑性变强了。也就是说,在一条供应链上,只要有一家要增值税,就全部都要增值税,导致税率看似下降了,实际征收比例大幅度上升。征收比例的大幅度上升,导致了现在税收的成本实际上是在上升的,实际上国家现在轻税率、重缴纳、重监管,这种情况下税收的成本实际也是在上升的。
第四大原因:生活成本、薪资要求、用工成本……并没有因为经济下行而下降,反而上升了。
一切经济都离不了人,在用人的情况下,虽然经济下行,但是在中国生活的成本、服务的成本、粮食的成本、穿衣服的成本等等不会下降,生活不能停。所以对于广大就业人群来讲,生活成本、房租成本、吃饭成本、交通成本都在提升,城市越来越大,交通成本就高,现在在家里做饭的人越来越少,服务成本就会上升,这些成本都上升,生活就变贵了。中国变贵了,生活也变贵了,生活变贵的情况下,工资是降不下来的。所以中国现在用工成本实在大,尤其是在年至年,我们中国实施了新的《劳动法》,新的《劳动法》实际是对实体经济经营者的一个沉重的打击。每一个经济学家都告诉我们,保护一个国家的经济要保护企业家,新的《劳动法》怎么说呢,很多人说从法理上讲它是给用工者更多的人权,但实际上它对经营者的人权并没有作为第一考虑因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这部新的《劳动法》约定了企业的这种用工成本,什么五险一金等社保这方面的成本,给企业在还没有把自己的命运拯救好的时候,先要承担沉重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要不要承担?要承担,但他应该是在企业健康的情况下承担。前些年实行的新的《劳动法》,现在谁也不敢把它给停下来,但是新的《劳动法》实际成为了增加劳动成本、增加企业用工成本和用人成本、增加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经济不好,不干的企业倒不要紧,对于还在干的企业来讲有一个巨大的麻烦,就是用工成本不仅没有因为经济的下行而下降,反而在更加的提升。
第五大原因:外国人看透了中国经济,“中国的需要”始终是“世界价格”的主要驱动力。
五大原因叫输入性涨价,什么叫输入性涨价?就是近30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一个大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全世界经济的一个驱动。大国的改革开放在90年代、80年代带动了中国、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金砖五国的经济,金砖五国也成为新兴市场最重要的组成因素。这些大国改革开放需要的东西特别多,他需要什么什么就贵,这是最基本的商业规律。大家想想,在中国疯狂发展的时候,我们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涨价非常快,尤其我们的铁矿石基本上是被巴西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给绑架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中国需要,你中国要发展不可能不用。所以呢,在今天,全世界还是看懂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你的实体经济再不好,但是你的生活不能停止,你的国家不能停止,你的政治不能停止,你的国家的治理不能停止。因此,在这种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涨价的同时,基础生产原材料全部都在涨价。只要是我们中国发展需要的,依赖外国进口的东西,现在都在越来越贵,这就叫输入性的涨价。
第六大原因:政府各部门,产业各板块“缺乏合作能力”,各顾各,谁也不考虑“宏观和谐”,各扫门前雪……导致中国经济的微观生产力要素“矛盾重重,互相负能量”。
这个原因让我本人感觉到非常的痛心,我们是一个很难团结的民族,政府的各个部门,还有行业的各个板块,这种各扫门前雪,谁也不顾谁的效应,导致了国家的有效政策方针在基层很难落实。举一个例子,我们最近的这种高速公路的运输和所有的物流产业都受到了国家的一个规定,好像是从9月16号开始的,就是高速公路严禁超吨、严禁超长、严禁超载。你说高速公路应不应该超吨、超长、超载呢?肯定是不应该。但是这个事情不是一个简单的因素,它是多年以来造成的。税费太高,导致了中国整个运输行业不超载就挣不了钱。所以这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这是一个链条上的一环。
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的路政部门,从今年9月16号开始就不准超吨、不准超长、不准超载。什么东西不用土地?土地要涨所以成本要涨。什么东西不用人?人要涨所以成本会涨。好了,什么东西不用运输呢?只要你用运输,现在都要涨。以我们的酣客酒为例子,我们过去基本上每一车拉件是没问题的,现在每一车,最长的车只能拉件,就拉不了件了,那件的运费成本就必须要分摊在这件上面。
有人说国家的政策非常好,要推行城镇化,要放开户口。但是我们都非常清楚,尤其是像网约车的新政,北京、上海、杭州,必须要本地车、本地人,车还得2.0以上。这就是说地方政府的政策跟中央的政策是不一致的。为什么呢?就是各个政府部门的利益要自保,他这种自保导致了成本莫名其妙的上升。比如说户籍政策,国家的目标是要放开,不要用一个户口限制人口的流动。但是今天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户口能放开吗?没有放开,因此国家的这种良好的政策、国务院的政策、党中央的政策在现实当中很难被全部的、完整的实现。所以这些东西都导致了我们的社会成本在增加。
政府反腐倡廉让社会变干净了,但是让我们政府有些工作的效率下降了,不作为的现象增加。那么不作为意味着什么?不作为,但是人并没有少。所以不作为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行政成本也在增加,现在尤其在广东,很多的老板都讲,现在我们的政府有一个习惯,不吃饭、不收礼,干干净净,但是也不办事。所以很多想干实事的人现在就仰天长叹,说你还不如吃饭、收礼、办事呢,你不办事,就把这些想干实事的人都给治了。
第七大原因:一切“执政诉求、生态政策、环境成本”最终要由“实体经济”承担。
中国经济现在是在冬天当中,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但是整个社会以及整个政府部门并没有为这种经济下行,而全面、整体、综合、协调的去缓解它。人人都在讨论一个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但是都只是在旁边袖手旁观的讨论,没有人在里面去干实事,所以导致了整个社会治理的成本跟政府治理的成本也在上升,这种成本还是会转嫁到想干实事的实业企业和实业家的头上。
原因就是很多政策的需求、生态建设的需求、环境的需求,最终是谁在承担呢?最终是实体经济在承担。所以,实体经济不好搞,除了本身的困难之外,还有很多外来的困难。举个例子,在河北的酣亲都知道,河北现在所有的地区都经常采用单双号,造纸厂、煤矿等等,必须要停,因为要治理雾霾。这种雾霾不是一天形成的,它是一个链条上的其中一环,简单的不准生产,让停掉生产线,不然就给你断水断电,简单的就是要单双号出行,导致了什么呢?导致了实际的社会经济运行,在类似于一票否决的政策面前,不能正常化。大家都知道,不能正常化的成本是最高的。比如说一个造玻璃的工厂,这个玻璃生产怎么成本最低呢?就是每天按计划生产,同时你的锅炉不停。我有深刻的体验,因为我们跟玻璃陶瓷打交道很多。玻璃厂和陶瓷厂最大的成本是什么?是点火,这一个锅炉点一次火不容易,如果把它给灭了再点起来,如果今天计划外的炉子灭了,明天计划外的炉子灭了,后天要停产,这导致的一开一停,就好像我们的汽车,什么时候的油耗最高呢?就是在你启动的时候油耗最高,汽车什么时候油耗最低呢?高速公路90公路匀速行使这个成本是最低的。
第八大原因:经济危机,但,生活不能停止,从哲学上说“世上一定会有事”,没有好事,就一定会有坏。
第八个原因,我觉得是一个非经济学的原因,是一个哲学原因,就是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事的,一半好事,一半坏事。因此事的总量并不会下降。当所有的因素都不是积极因素的时候,这个时候长时间没有好事发生,再发生就一定是坏事。所以我们整天讲一个词,叫无事生非。无事生非是什么意思?就是是非是从哪里来的?是因为你闲着没事。所以在这种经济学上也有一个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就是如果长期没有积极的现象发生,那么这种消极的事情就一定会发生,因为世界上一定会有事,世界不会没有事的,因为人有欲望,有欲望就一定会有事。欲望不可调和,野心不可调和的情况下,没有好事就一定会有坏事。人人都憎恨打仗,那为什么一直会打仗?人人都憎恨社会不稳定,社会为什么一直不稳定?最大原因是一个非眼前因素。但是实际打开电视,打开互联网,打开手机拉萨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要多久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