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
□张世镕
在十二属相之中,大概虎和齐鲁大地的关系最密切了,古今山东地名中,虎字真是无处不在,虎文化的色彩非常浓厚。
泰山古时多虎
泰山中天门,又称二天门,建于清代,地处泰山黄岘岭脊的峰顶,海拔米。中天门是攀登泰山东、西两路的交点,高山峻岭,环境险要。黄岘岭北侧的陡峭道路东溪,俗称大直沟,早年为登山必经之路。东溪一带森林茂密,绵延山野,因此古时常有老虎出没,而且曾经发生过老虎伤人事件,后来人们便废弃了这些危险山路。
时过境迁,当地形成一些与虎有关的古迹,古人还在此处建了二虎庙,供奉黑虎神。后来,二虎庙变成了财神庙,现庙内塑财神赵公明身跨黑虎、手持铁鞭的像。庙门对联:“身骑黑虎广招财,心镜公明常进宝。”中天门坊旁的“虎”古迹,有一座阜虎石,因其石形很像蹲伏的老虎而得名,阜虎石边,镌有篆书虎字刻石,由清代吴大澂所书。
泰山阜虎石边镌有篆书虎字刻石,由清代吴大澂所书。
据记载:“泰山古时多虎。”《礼记·檀弓下》中就有关于泰山一带有老虎的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泰山余脉中以虎命名的地方,还有一处虎狼谷,位于今天的济南市莱芜区西南。史称,黄巢起义失败后,唐代中和四年(年)六月十七日,黄巢在泰山狼虎谷兵败身亡。当地的九顶山南,有黄巢大冢,俗称黄巢墓。
传说中,古时泰山的老虎常常穿山越岭,来往济南的南部山区,在南部山区一带也能见到老虎的踪影,有老虎会越过山野,跑到地处济南南郊、水质甘冽的一个池塘饮水,当地人也就习称这处泉池为饮虎池。因此,南部山区很可能早就有虎栖息,当地以虎相称的山名还有卧虎山,卧虎山位于仲宫镇西4公里处,海拔.22米。
泉城名泉说虎
济南号称泉城,虎字特色的名泉饶有情趣。
据清代道光《济南府志》记载:“《齐乘》以金虎、黑虎俱在李承务巷,则二泉相去不远也。”现在,金虎泉、黑虎泉的泉址都很清楚,但确切地说,金虎泉有新、老两处。金代《名泉碑》上的那一处称老金虎泉,据年李子全先生在《山东省垣名胜记》中介绍,老金虎泉位于“济南内城南门外迤东百余武,护城河岸下”,这处老金虎泉如今已无迹可寻。现在的金虎泉在南护城河的河流中间,筑有泉亭,绿琉璃瓦覆盖,有石桥连接河的南岸,泉池方形,水泥结构,长、宽各4米,深2米。
老金虎泉虽已湮没,但不乏史料记载。李子全先生在《金虎泉记》中说:“有金虎泉,以对黑虎泉而命名,并形水势之猛也,毛发直竖,口鼻出水,如山如石,似虎非虎,具有天然之势,非若黑虎泉,一望知系人造之景也。泉流弯曲,北注于河。泉之东有亭,曰可中亭……名曰适园。嗣以家贫,售于晋人李卓先生,渠改适园为须弥,易金虎为金粟。”由此可知,金虎泉曾经称为金栗泉。
饮虎池,系济南名泉。原来的泉池位于济南市区西青龙街、饮虎池街交界处,属于趵突泉泉群,今址在趵突泉公园南墙外面。泉池由块石砌垒而成,方形,长、宽各2.4米,池岸周围护以石栏,池岸西壁嵌有池名石刻,池内假山上雕塑有两只猛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池水流入趵突泉公园里的白龙湾。
关于黑虎泉,清代乾隆时期的《历城县志》称:“上有黑虎庙,黑虎庙在东南城壕上。”黑虎泉之名,有可能来自那座古刹黑虎庙,但也有一些人士认为,泉名和石刻“虎”头有关。早年间,黑虎泉只有一个石刻“虎”头,清末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就有这样的描述:“老残果然往外一看,原来就在自己脚底下有一个石头雕的老虎头,约有二尺余长,倒有尺五六的宽径。从那老虎口中喷出一股泉来。”
此外,金虎泉以西有一处一虎泉,泉址在护城河南岸,五莲泉西,泉池形式不规则,水泥结构,长6米、宽3米、深2.4米。泉水从一石刻的虎头口中流出,故名。一虎泉又称缪家泉,清代光绪年间,泉址位于缪润绂官吏的花园内。
至于白虎泉,因《齐乘》只记在“大佛山”,具体泉址不详。济南还有若干名字中有“虎”的泉,例如,民国时期的《续修长清县志》称:“长清县,有三个白虎泉,其一在灵岩山东白虎峪,其二在五峰山南白虎峪中,其三峪泉庄南泉子峪沟底亦有白虎泉。”另外,“在前峪泉庄西北、东北沟东岩下”还有一个“黑虎泉”。众“虎”泉最高的一处,位于灵岩寺后方山之巅,名为虎跑泉,又名上六泉。济南以虎相称的泉,还有历城区西营村南、石虎洞的虎洞泉、采石乡虎门村的虎门泉、栾湾村虎豹川村的虎豹泉等。
崂山虎趣
崂山上有虎吗?这个问题恐怕不好做出肯定的回答。有些人认为,很可能古时候有过,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崂山一带山深林密,不仅生态环境相当适宜,还有供虎食用的兔、狸等小动物,这与近在咫尺的胶东半岛多有关于虎踪的记载有一定关系。如掖县、黄县等地方志称,清代顺治、康熙年间都曾捕杀到老虎。在类似地理条件下的崂山,不难想象会有虎出没其间。
崂山地名含虎字的多,不是偶然的。比如,标山南端的虎守山、华楼宫附近的石虎山、外九水的飞虎崖、八水河上游的老虎尖、李村河以北的老虎石和老虎山,此外,崂山境内还有驯虎山、抱虎山、虎岭峰等。崂山太清宫东南、今钓鱼台以北的山坡上,“自修一庵,曰驱虎庵。练武驱虎,为民除害”,如果这些传说属实,古时崂山岂止有虎,而且还闹过虎害。
崂山老虎牙
有趣的是,人们对崂山有老虎的推测、想象,竟然和山上几处奇峰怪石的虎般模样,巧妙地结合成一处处具有特殊魅力的名胜。那飞虎崖的崖头,宛若一头猛虎飞扑而下,石虎山的整个山头似虎蹲踞,由于当地经常风过松林,声若虎啸,这处胜迹也称虎啸峰。而据《崂山志》记载,在老虎山西坡,正对着南岭村的半山腰里,有一块两米高的巨石,石上矗立着2.5米高的大石,石头呈淡淡的红灰色,远看极像虎头,额上“王”字清晰可辨,故名“虎头石”。虎头石所在的地方是一座由九个山头连成的山峰,老百姓叫它“老虎山”,又叫“九顶山”。
此外,在胶东半岛,还有许多带有虎文化色彩的地名,比如,蓬莱市的虎路线镇、虎路线乡、虎路线村,其村史悠久,始建于明代。又如,日照市虎山镇虎山乡虎山铺村,也建村于明代,村名源于当地有座虎山。
武松打虎处
山东省的虎地名、虎故事,脍炙人口的还有武松打虎的阳谷县。
武松打虎的故事,发生于阳谷县城以东16公里的张秋镇景阳冈。据《阳谷县志》记载,景阳冈附近,原有九岭十八堌堆,景阳冈在东沙堌堆和西沙堌堆之间,自古至今,到景阳冈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少是知名学者或书法家,他们在此题字赋诗,经整理后刻石立碑,经过多年积累后形成碑林。
碑林附近,还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虎啸亭、武松庙、虎池等景点。其中,最重要的景点为景阳冈村“武松打虎处”,它的篆字名碑立于宋代。
笔者曾漫游这处名胜,当时风起云涌,树木摇晃,不禁想起《水浒传》描写的“……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一切一切,不禁浮在眼前,堪称壮美!
在齐鲁大地,以虎命名的地名还有多处。比如,嘉祥县城南10.7公里虎头山村,村名源于当地有座虎头山;利津县境东北部虎滩乡黄河的虎滩嘴,虎滩乡还有个东虎村,悬崖状如虎头,故名;沂南县界湖镇的虎屯顶,海拔米,相传,“有虎常踞其上”,故称虎鐏顶,后改今名;宁津县虎皮张乡的虎皮张东村、虎皮张西村;平阴县二虎庙,庙前有两尊石虎;平阴县东阿镇的虎窟山,海拔米,山因虎窟洞得名。“虎窟秋风”为东阿八景之一;曲阜市的龙虎街,街西有个巨大的白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