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泰山,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它“五岳之首”的身份,放眼望去,泰山的雄奇壮阔带给我们的是深深地敬畏。而正是这份敬畏,却让人们对它更加心生向往之情,并滋生出了一种独特而神秘的文化活动——封禅大典。关于泰山,有太多的语言想要去诉说,古往今来,最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话题,应该是杜甫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这句话是何等的铿锵有力,本来只是很普通的一次登高望远,却因为是泰山的缘故,竟能让人感受到无限地豪情壮志。当我们从泰山上俯视大地时,曾经险峻无比、高不可攀的奇峰峻岭,竟然只是“众山”中“小”的一部分。再配上四周云雾缭绕的模样,像极了传说中仙人身处云端,倾听着芸芸众生的诉求的场景。把封禅大典设立在泰山,在有文献记载的年代里,似乎成了一项理所应当的事情。泰山究竟有何魅力,可以吸引着历朝历代的君王,络绎不绝,来此祭拜?封禅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比较常见的三种君王封禅泰山的理由,也欢迎大家针对我所缺少的原由进行补充说明。下面为大家陈述我的观点:理由一,君王借助祭祀泰山,向百姓传递自己治下是太平盛世的局面。司马迁说过: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这句话揭示了关于封禅泰山的几个小知识,比如封禅泰山本质上是一种“祭祀仪式”,而且,常用于君主向上天描述自己的功绩,表示自己对上天的敬畏。既然是祭祀,那么,封禅泰山这件事情上,也逃不过祭祀的三板斧贡品、发起人和仪式,只是在封禅泰山这里,又延伸了新的东西:1,祭祀是需要猪牛羊做贡品的;2,封禅泰山要注意仪式和时间间隔;3,能够发起这项祭祀仪式的对象只能是国家最高领导人。泰山所以,这种情况下封禅泰山,就有安定民心和展示自身功绩的作用。这样的祭祀,目的上更多偏向于加强自身的统治力和威望。理由二,古人信奉万物有灵,祭祀天地山泽可以获得神灵庇佑。《尚书》上这样记载的:冬日至,祀天於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祗。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也。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得出古人是信奉万物有灵的、天子和诸侯大臣之间是不能逾越规矩,祭祀泰山还得看皇上。那么,皇帝为何要争泰山的祭祀权力呢?说来有趣,人间的庇护者、人界所有生命的主管者东岳大帝又被叫做“泰山神”。那时的人们相信,东岳大帝是负责守护人间的至高神,能够和他产生关系,那一定代表着神灵的认可,是莫大的荣耀。泰山理由三,古人信奉的五行相克说。五行一说,古来有之,在我国广为流传。秦朝在祭祀泰山前,便认为周朝是火德,自己是水德,所以才灭了周朝,秦朝在祭祀泰山时,便格外注重宣传这点。后来,刘邦也认为自己是五行相克才灭了秦朝,于是,他还专门派了一批人去从事封禅事宜的处理,也就是后来汉朝流传的巫文化兴起的源头。这种情况下举行的封禅大典,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告诉百姓,我才是上天任命的合格君王。不得不说,古代君王在借助神灵的名义办事上,都是个个说话好听又能干。文/脑洞趣味历史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欢迎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