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泰山封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礼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封禅书中就有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秦始皇28年,公元前年,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第三年,始皇帝东巡郡县,把齐,鲁两地的儒生博士召集起来,一起去了天下第一山—泰山的脚下,商议封禅的典礼,以确认自己统一六国后称皇帝的正统性,此所谓受命于天。之所以封禅行为成为历代帝王的心头好,是因为封禅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泰山毗邻黄河,而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根据《史记》的记载,上古先王伏羲氏,神农氏等都曾祭拜过泰山,所以效法先王祭拜泰山,也就是后世帝王的不二选择。汉代班固所著的《白虎通义》中就曾讲到,所谓是“王者受命,异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饮”。表示帝王受王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天的庇佑表示答谢。这也就让封禅有了沟通天人,协调天,地,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意义。在中国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出现了数百位帝王,但能于泰山封禅的帝王其实只有六位而已,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宋代以后就再也没有封建皇帝对泰山进行封禅,一方面是元朝对毕竟是湖人正确对中原的风尚行为并不感冒。而到明清两代,朱元璋下造书废去了泰山自古以来的“东岳天齐仁圣帝”的称号,从此绝了封禅泰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