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古镇恢复之布局文创及业态

  柳林古街区的恢复改造是柳林历史上一件利县利民的大事,只能胜不能败。笔者特撰文谈谈一己之见,以微薄之力助我县宏图大计。文中有关柳林古镇的布局、文创、业态的构想,或可能与现有规划重复,也可能与现有规划冲突,更可能不被策划者接受,但笔者认为,本构想符合现实,极具可行,并非臆想和虚幻,一旦采纳,可使柳林古镇大放异彩。

  一、概言

  在谈柳林古镇的布局、文创、业态之前,必须明确几条原则性的观点,以为下文铺垫。

  (一)将所恢复改造的“柳林明清街”称谓为“柳林古镇”。

  目前恢复的这条柳林古街应该如何称谓,也就是名称的定位,必须首先提出来,这对当前的策划、修缮、重构和以后的续称,以及对外宣传很为重要,而且将来也不可再更改,应使其称谓具有稳定性。目前,官方多称其为“明清街”,以致近年来在民间也多有浸淫。从柳林本土历史上而言,对其的叫法,大点称“柳林”,小点称“旧街”,而实际它是一个古镇。从国家保护层面而言,它应称为“历史文化街区”。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的去称呼这条古街区呢?其一,称“明清街”不妥。理由是,从目前考证成果看,柳林古街的发端、兴盛最早也是在有清以来,上溯不到明朝,没有充足的历史文献确认其具有明清历史建构和文化;柳林原住民从没有称其为“明清街”,“明清街”之谓是近些年来被强硬宣扬出去的;外界好多地方使用“明清街”称谓,仿照别处用烂了的名称,太无个性;我们现恢复的古街建筑,一部分是新建筑,一部分是仿明清建筑,不是真正意义上遗存下来的明清实体古建。其二称“历史文化街区”不妥。理由是,“历史文化街区”是官方的专业用语,用在人居方面略显生硬。其三称“旧街”、“老街”、“古街”似可,但不甚如意。“旧街”本来还是这里一贯的称呼,但总感觉言“旧”心酸;“老街”也不错,但在柳林方言中,“老街”和“牢监”的发音完全相同,心有不愿;“古街”倒是很好,留待备用。甄选到此,笔者认为称其“柳林古镇”最佳。理由是,这条旧街本来就是柳林古镇的核心和精髓,柳林古镇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实体遗存,并涵盖着浓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柳林古镇在历史上远近闻名,无人不知,周边人事最易接受;称柳林古镇格局较大,超过了所谓的“明清街”、“旧街”、“老街”等。当然这里的“镇”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镇”,而是以商贸人居涵义的“镇”。

  (二)柳林古镇传统文脉的无缝延续。

  柳林古镇自有可考历史始,一直繁盛不衰,延衍不断。从清代、民国、新中国建国之初、“文革”时段、改革开放四十年到今天,都是柳林县城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过极短暂的萧条,但没有形成传统文化脉线的断裂。这次恢复改造,人们最担心的是破坏真文物,建造假古董,从而切断文化传承,造出一座不伦不类不土不洋的新街区,甚或是“鬼街”、“空城”,原住民或外来客的人回不去、心回不来,搞成一大败笔。所以,我们在恢复改造中必须要以柳林本土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作铺垫和支撑,从建筑、业态、民俗等方面步步强化,让本土群众不认生,有亲情,并且在恢复改造时段上必须缩短再缩短。

  (三)维护传统街巷的肌理、名称、功能。

  这一条的提出似与上述第二条有雷同之意,但必须专门列出,使其具化。古镇主街即东街、西街的走向不变,从目前看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主街向南、向北的多条巷道,要力图维持原状,莫要变更。其名称原已有的不可变换,需要新命名的,一定得接地气,千万不要再出现类似“石家沟南路”、“田家沟北路”或“经一巷”、“纬二路”的笑柄。

  (四)传统建构和新增建筑的和谐统一。

  柳林古镇恢复改造,不可避免地要有增设的新机构及新建筑,一定要做好新旧顺畅掺糅,使其相得益彰。恢复改造后的柳林古镇的建筑硬件应该由这样七部分组成。一是传统建筑,即现存较为完好的民居、店铺、作坊等;二是景观建筑,有街口阁楼、牌坊、街内骑街楼、广场、游憩小园等;三是宗教建筑,即庙宇、塔楼、神龛等;四是文化机构建筑,建议设立柳林记忆馆、贺昌纪念馆、红枣博览馆、盘子文化馆、非遗展示馆、个人收藏展销馆等;五是管理机构建筑,必须有警务、消防、市管等部门的用房;六是服务机构建筑,有旅游服务中心、游客咨询站、医疗卫生所、自助银行、邮政分理处、自动售货亭、公共卫生间、充电站、垃圾投放点等;七是局部设施,主要有雕塑小品、壁画小品、照壁、石器、古井等。这七类建筑和设施有机搭配,和谐交叉,修旧如原,建新若故,做到完美无缺。

  二、布局

  柳林古镇的格局,是以柳林古街为中轴线,兼与古街东端香严寺、柳林宾馆、古街西端双塔寺、贺昌故居、古街北侧观音庙、龙王庙、王达成故居、火神楼等组合而成。

(上图为草图,比例并不协调,只体现大致布局)

  (一)古街形制。

  古街东西走向,长约米,以沟门前中兴楼为核。向东为东市街,称谓东街,至东端迎曦楼止。向西为西市街,称谓西街,至西端留晖楼止。向北为北市,称谓沟门前街,至大柳林坊止。向南为南巷,称谓马家井巷,至小北京坊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把柳林古街分段为东街、中街、西街,但恢复改造后的古街并不需要再有中街,因为历史上这条街就没有中街,一贯的叫法是上街道、下街道、沟门前,而且这条街本身不长,有东街、西街足够(抑或干脆沿用旧称)。

  古街中心和四端修置标志性景观楼坊。中兴楼,位于东、西街交汇处的沟门前,为古街中心高阁,登楼四望,一览无余。迎曦楼,为古街东入口,位于今燎原商厦北侧、柳林记忆馆西南侧。留晖楼,为古街西入口,位于今柳林一中大门西南侧、贺家沟沟口。小北京坊,为古街南入口,位于马家井巷南口、贺昌大街北。大柳林坊,为古街北入口,位于沟门前街北口、火神楼南。

  沿东街、西街走向,自东向西在街内路北(或路南)开通一条水渠,引水进街,使其常年流水,增加古镇的灵动之感。

  (二)古街内主要建构。

  骑街楼。古街内除沟门前大型骑街的中兴楼外,另建四座骑街楼,东、西街各两座。其一为春秋楼,位于东街龙王庙广场南,春秋楼亦可称为关帝阁、老爷楼,祀奉关公大帝。因为此处向北曾有关帝庙(今二轻局院),早已不存,现以楼代庙,作为恢复。笔者曾看到《柳林明清街业态设想》中设计此处骑街楼称为龙王庙楼,是万万不妥的,因为一是北有龙王庙(大庙),无须重复,二是从未听过有龙王庙楼这样的叫法。其二为观音楼,位于东街今人民商场西侧、姑子庙前,祀奉观音大士,这是对原有观音楼的恢复。其三为三官楼,位于西街马家井巷北口,祀奉天官、地官、水官,实为一固定的放大了的柳林盘子,柳林人信奉天官,钟情于盘子,在此设建三官楼很有意义。其四为魁星楼,位于今柳林一小西侧、党家楼巷口,祀奉魁星,作为一个城镇,理当应该安置一尊主掌文运的神祗。

  广场。古街内至少建三处广场。其一为龙王庙广场,在龙王庙南侧设建,使庙门前有一片开阔地带,便于居民、游客聚集、活动,同时作为正月九曲搭设场地,也是一处紧急避险场所。此处地块现已拆除,千万不要再起新的建筑。其二为南坪广场,在小北京坊北内,马家井巷南口,杨家院东南侧,此处为旧翻砂厂,拆除后做一个小广场,让进入古街的南口有一个开阔地带,同时作为正月盘子搭设场地。其三为沟门前广场,在大柳林坊南内,沟门前街北口,此处设一小广场,便于繁闹区人流的分散及其他民间活动,同时也是正月盘子搭设场地。

  商业店坊。古街的亮点是商业气氛,商业网点的布置是古街恢复的重点,根据柳林古街历史资料的记载,尽可能的给以复原。从东到西的店铺、作坊、客栈等主要有口腔灵、老油坊、瓷店、宝亨当当铺、兴盛高杂货店、万和堂药店、万顺成面庄、悦来成银店、三全泰药店、德庆恒药店、同生态药店、人民商场、同和恒药店、德庆昌面庄、合义成面庄、晋华照相馆、天锡长烟店、天元恒面庄、兴盛全面庄、枣店、麻业社、公盛昌日杂店、骡马店、水磨坊等。当然,现今时代不需要太多的面庄、药店等,可以将这些老字号改为具有关联、传承意义的其他店铺。

  文化机构。在古街内主要设置这样几处文化机构。其一是盘子文化馆,位于三官楼附近;其二为红枣博览馆,位于春秋楼附近;其三为非遗展示馆,位于观音楼附近;其四为贺昌纪念馆,位于魁星楼附近。各馆的具体设置策划,后见本文的文创部分。

  局部景观小品。在古街内因地制宜设置一些有创意的景观小品,这是古街的细节,细节很迷人、很走心。根据各地段的空闲,有效利用,搞几处精美的砖雕或琉璃影壁,反映柳林民俗的壁画、雕塑,摆放旧时生活所用的石器、木器、铁器,开掘两三处水井,在中兴楼、迎曦楼、留晖楼三处立放三方醒目的泰山石敢当。古街内应有几株老树,可惜现在多已无存,好在沟门前附近还有几株,一定要保护好,不要砍伐,让其发育到苍老。

  (三)古街外主要建构。

  古街外的建构,主要铺成在古街东口外、古街西口外和古街北侧。

  古街东口。古街迎曦楼西北侧,建一巨型景观墙,墙体上绘制立体视觉壁画,并配有“柳林名片”(具体内容见本文文创部分)。景观墙东建柳林记忆馆(具体策划见本文文创部分)。记忆馆东侧为柳林宾馆,现有的柳林宾馆必须保留,对其重新装饰,外观为仿古结构。柳林宾馆是进入柳林的第一停宿站,多年来把柳林宾馆闲置或改作他用,已足见许多负面效应了。柳林宾馆背后为香严寺。从柳林宾馆跨过国道,到清河岸边,恢复建造柳林古渡亭(这里旧有一渡亭)。古街东口的迎曦楼、柳林记忆馆、景观墙、柳林宾馆、国道、贺昌大街围成一大广场,称为清河广场。

  古街西口。一是双塔寺,将寺庙前方至汇丰商务宾馆背后的所有建筑拆除,建成一大广场,称为双塔广场。广场内建卍字顶廊亭、花坛等。二是贺昌故居,在羊道沟口,双塔寺以东,须尽快修复开放。故居前建一小广场,称为先驱广场。

  古街北侧。古街北侧自东向西依次为一系列庙宇、名人故居等。观音庙,石家沟口东侧,现存。龙王庙,石家沟口西侧,现存。王达成故居,田家沟口西侧,正在修缮。火神楼,田家沟南口,大柳林坊北侧,须恢复重建。

  三、文创

  布局为硬件,文创为软件,二者同样重要,不可偏废。文创要为布局注入有血有肉的精神和活力。本文所言文创,主要是对柳林古镇景观建筑、文化机构、民间活动的文化元素进行开发、填充及升华。

  (一)景观建筑文创。

  东口景观墙。景观墙坐北向南,长约16米,高约4米,须有高大感。壁画为立体浅浮雕技法。画面以柳林古镇全貌为背景,贺昌半身形象为前景,贺昌呈勇往直前状,头部高出墙体顶端(可仿照绍兴市鲁迅故里景观墙),壁画上方书“中国柳林贺昌故里”。景观墙左部(面向)刻写“柳林名片”。内容为:

  清河古渡亭。滨清河,东向,石结构,上刻“清河古渡”,并勒楹联。或可设计为石舫形制,备选。

  中兴楼。沟门前东、西街交汇处,二层四开,下为通道,十字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取名“中兴楼”,用意一为寄予柳林古镇复兴之希望,用意二为其位于柳林古镇中心部位。二层东西南北四周匾额,用四种字体题写“中兴楼”三字。一层四周东西南北嵌石匾,分别刻写“东贯幽燕”、“西吞秦陇”、“南瞩江淮”、“北追草漠”,状明柳林古镇与四方地域的关系,每匾自身、匾与匾之间的第二字、第四字按照古法惯例平仄相错。四面嵌入楹联。

  迎曦楼。古街东口,二层四开,卷棚顶,木结构。下为通道,上置洪钟,亦为钟楼。取名“迎曦楼”,寓意向东迎接晨曦,朝气蓬勃。二层东向匾额为“柳林古镇”,西向匾额为“晋西重镇”。一层东、西向匾额皆为“迎曦楼”,字体有别。东西两面悬挂楹联。

  留晖楼。古街西口,二层四开,歇山顶,木结构。下为通道,上置大鼓,亦为鼓楼。取名“留晖楼”,寓意挽留美丽的夕阳余晖,记住辉煌的过去。二层西向匾额为“柳林古街”,东向匾额为“山陕通衢”。一层东、西向匾额皆为“留晖楼”,字体有别。东西两面悬挂楹联。

  小北京坊。马家井巷南口,单体三间四柱一楼形制,石结构。“小北京”之谓,是柳林的雅称,历史悠久,享誉各地,应刻写在古街南口的醒目位置。石坊南向匾额为“小北京”,北向匾额为“大柳林”。四柱勒刻楹联。

  大柳林坊。沟门前街北口,单体三间四柱一楼形制,石结构。“大柳林”之谓,是对柳林美好未来的希冀和努力,应当铭刻在古街的重要位置。北向匾额为“大柳林”,南向匾额为“小北京”。四柱勒刻楹联。

  景观建筑楹联、店铺楹联,面向全社会征集,慎重择优录用,不可滥竽充数,不得徇情采用。

  (二)文化机构文创。

  柳林记忆馆。以实物、图片、文字、音像、模型、新型电子装置等载体,反映柳林历史沿革、景观、风俗、名人、特产等。

  盘子文化馆。以盘子及其附属物的实物、模型、图片、文字等形式,介绍盘子的起源、信仰、制作、功能和相关民间活动等。

  红枣博览馆。以文字、图片、仿品、音像等形式,介绍红枣的分布、分类、功用、栽培、加工、传说等。

  非遗展示馆。该馆专门介绍和展示柳林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柳林工产品工艺,如青龙铁业、毛家庄瓷业、龙门会纸业、刘家焉头版画业、杨家坪香业等的制作;食品工艺,如碗团、灌肠、芝麻饼、油斜饼、莜面、凉粉、面皮、豆腐、麻油、醋、醯瓜瓜、节令食品(花馍、枣山、火烧、仓官面塑、枣豆、燕燕、粽子、月饼、软米子、油糕、案糕等)、日常饭食(面条、抿尖、擦尖、钱钱汤、面糊、窝窝、谷垒等)等的制作;药品炮制工艺,如乌金散、白玉饼、口腔灵等的炮制;艺术品工艺,如剪纸、刺绣、编织、布艺等的制作;民俗活动,如干炭窑沟九曲、南坪逗活龙、贺家沟逗狮子、锄沟高跷、庙湾洋人打架、旧街说唱等民间艺术。

  贺昌纪念馆。必须在古街内有贺昌同志的一席之地。古街不能没有名人支撑,柳林古街也正是贺昌成长的地方。基于县域内贺昌陵园已有一处贺昌纪念馆,古街的贺昌纪念馆可以设计成小型馆,或称为贺昌纪念堂。馆内以图片、文字、雕塑等形式介绍贺昌同志的生平、功绩、后人纪念活动等。

  (三)民间活动文创。

  节令民俗活动。正月年俗,柳林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二十五,是一档长时段的过年期,这段时间内,在旧街举行串盘子、转九曲、闹秧歌、逗狮子、听说书、挂花灯、猜灯谜等民间娱乐活动。还有在二月二龙抬头、五月端五、八月十五等传统节日里,也可设计策划一些民俗活动。

  四月十八古会。柳林的四月十八古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自古以来常设地点就在沟门前,主要是农畜产品等的交易集贸会。近年来,古会被迫离开了老地方沟门前,到处漂移,会无定所,削弱了原有古会的热闹和繁荣气氛。恢复后的柳林古镇,必须让四月十八古会回归原位,并延续整个古街。

  婚丧活动。恢复古镇后,将柳林县城内的婚丧活动统一集中在柳林古街进行,不允许在街外举办,影响交通。在古街举行时,限定时间、路段、礼仪人数,以传统的马车、花轿、自行车和景区电瓶车等为交通工具,不许汽车进入,采用传统响工乐队和电子礼炮。仪式一结束,迅速撤离,到达举办方家中或酒店。

  四、业态

  完美的布局、饱满的文创之下,必须有繁荣的业态,成功的业态是古镇布局和文创所努力的目标和追求的归宿。柳林古镇恢复改造的成败,最终要以业态的优劣来说话、来考量,业态是硬核。

  柳林古镇的业态,自然是在经营的商品和服务上来思考和规划。我们要秉承古镇历史,结合现代经营理念与模式,对商品和服务的经营结构、经营方式进行合理配置,科学有效地确定店铺位置、规模、品种等,构建一套稳定、和谐、高效的古镇商业微圈。

  考证柳林古镇的经营历史,其基本形态是东街偏重生活日常消费,如面庄、布坊、药店、当铺、理发等,西街偏重加工业消费,如木业、麻业、枣业、磨坊等,沟门前偏重吃食消费,如饭店、小吃摊、熟食点、蔬菜点等。对于恢复后的古镇,原有业态须有所调配。因为西街的加工业已走向萧条,并无法阻止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应改变西街的业态结构,带动其再度繁荣。

  我们的宗旨是给传统消费业态注入新的元素、引新型消费业态进入旧的街区。柳林古街曾有不少的老字号,这些老字号中有为数不少的形成了断层,现在要从其家族或族外寻找其应有的传承人,或重新确定新的传承人,以继续其商业生命。对于新型消费业态,我们必须引进,如书茶吧、工艺品店、乐器店、手工制作体验屋、新式玩具店、电视游戏厅、4D影视厅、旧物淘宝店、美容美甲店、酒吧、肯德基、鲜奶吧、魔幻屋等。这样,使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兴趣的客人都有自己的活动空间。

  具体到古镇三条商业街,我们大致可以这样安排策划。

  沟门前街,以大众美食消费为主打,主营柳林地方名吃,兼营外来畅销小吃。首推的地方美食,当然是碗团、灌肠、莜面、芝麻饼、油斜饼、火烧饼、油旋饼、烙饼、油糕、猪头肉、羊杂割、粉汤、凉粉、粉皮、面皮、豆腐干、油茶等等,其次是外来小吃,有臭豆腐、羊肉串、铁板烧烤、煮串串、夹肉饼、鸡蛋灌饼、灌汤包子、卷菜饼、羊肉泡馍、糖葫芦、棉花糖等,兼收并蓄,美味荟萃。

  东街,以日常生活消费为主打,主营家用便利用品、米面粮油、蔬菜、水果、调料、服装布料、饭店、茶馆、照相、理发、足浴等。

  西街,以中端精神消费为主打,主营工艺品、手工体验、古玩字画、旧物淘宝、花卉花艺、书茶吧、酒吧、电玩、客栈、艺术公社等。需要强调的是,客栈、民宿很重要,要营造多处优雅温馨的住宿,如幽深的庭院、临窗的阁楼、能仰望星空的玻璃天井屋等,留住客人的心,粘住客人的脚。还有,构建艺术公社,吸引外来艺术家和爱好者前来长期居留,创作书法、绘画、雕塑、诗文等艺术品。

  对于马家井巷,这不是一条商业街,但必须得恢复改造。马家井巷为柳林名巷,现今的巷道两侧墙体被居民打开搞成门面营业,破坏了原生态,应当全部封闭,恢复原状,使古巷回归幽深静默之状,让人穿巷而入,进到古街,豁然开朗。巷内有一口古井,即马家井,亦疏浚恢复。

  五、警示

  在柳林古镇拆除、修缮、重建过程中,笔者心中常惴惴不安,总担心把一些有历史信息和价值的文物遗存破坏掉,总担心恢复改造不能一次到位而反复返工等等。所以,提出几条警示。

  (一)不该拆除的坚决不能拆除。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柳林古镇的一些近现代建筑不断被摧毁而湮灭,如柳林旧街的文化馆、贺昌大街的影剧院,这是柳林的文化记忆;柳林排灌厂的高烟囱,这是柳林的工业记忆;柳林一中的耶稣堂,这里柳林的宗教记忆;柳林西街的水磨坊,这是柳林农商记忆;柳林旧街的中国人民银行(后来的妇幼保健站,被改装),这是柳林的金融记忆;柳林贺昌大街的汽车站,这是柳林的交通记忆。后来,柳林旧街的人民商场,差点被拆除,好在终于保存下来了,这是柳林的商业记忆。那些难忘的建筑,都蕴含着柳林古镇好多好多的温情,而现在大多都没了,真正成了一个“记忆”——留在大脑里的记忆。所以,在拆除过程中,应慎之再慎,不留遗憾。

  (二)在修缮过程中注意发现和保护小体量文物。前时,在维修柳林旧街姑子庵时,发现一块石碣,上边刻有嘉庆年间的建设记录,还在一处院落的房屋内发现一条大梁,上边有光绪年间上梁的文字和八卦图形。这些文物很宝贵,尤其在当下柳林古镇内古文化信息匮乏的现状下,尤为需要珍惜。所以,在拆修阶段,注意发现和保护过去的石碑、砖瓦、石雕、砖雕、木雕、琉璃、门环、房屋构件等等,不要让好不容易得到的文物瞬间又灭失。

(姑子庵墙壁石碣)

(民居大梁上梁记录)

  (三)科学规划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管路系统。一个完整的人居群落,一定要保障好排水、防火,在危机关头不能出事。同时,涉及用水、用电、取暖、通讯等管线要统一安装,一次到位,减少和杜绝反复施工。

  (四)公共服务设施的巧妙设置。首先是旅游服务中心,不要把他放在太醒目的地方,这样显得太普遍化、庸俗化、商业化,建议把它建在柳林古街东口迎曦楼西侧,游客通过景观楼后正好看见。公共卫生间、垃圾投放点、空调安置位等要相对隐蔽,但导引标志明显,既不影响景观,还很方便群众。

  以上,从概言、布局、文创、业态、警示五个方面表达了笔者对柳林古镇恢复改造的一些构想,请各位专家和广大群众指正和参考。

野马神旅的小跟班

感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lyjq/11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