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高古城有望重出江湖还原上百年泰山

奉高古城奉高故城,亦称嬴城遗址,从辉煌到衰弱,奉高古城存在了年左右。昨日,记者来到唐北墠村了解到,已绝迹的几百年的奉高古城有望重出江湖,该地民政部门已制定规划,在唐北墠村建设泰山奉高文化博物馆,弘扬奉高古城祭地文化。

虎符画像石引人注目

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了传说中汉武帝筑坛祭地的遗址。现场看到,这块高地,如今已经成了村民种植大鹏蔬菜的基地,上面已经被当地村民种植上了各种时令大棚蔬菜了。据考察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曾经就是祭地的旧址,包括泰安民间一直有的“先有故县,后挪旧县,三迁泰安”的说法,其中的故县就是指的奉高。而且据老一辈人说之前这块高低的旁边就是一分洪江,常在江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谚语也出自这里。

随后记者来到唐北墠村展览馆,记者看到一块长约一米宽半米左右,侧面有三个直径5厘米左右圆孔的汉末画石,在画石上方画有一副鲜红色虎符。据村民李振华介绍,杨北墠原来有片苹果园,地势较高,很早以前叫北墠崖,唐北墠以前有座老石桥,也叫北墠桥。清末民初,村有位私塾先生,叫李传师,他是清朝年间的老秀才,学问很深。听他讲,我们北墠这个地方是块风水宝地,一条神龙卧于村中,汉武帝曾在此筑坛祭地。相传汉代奉高城曾发生瘟疫,泰山道士崔文子曾在北墠桥边撑起朱幡,卖药丸救人。崔文子包药的纸上画着一道虎符,老百姓为了纪念他的救命之恩,便将这虎符的图案刻在了北墠桥墩石上”。图:唐北墠村委展览馆被摆放的古石桥桥基上的虎符汉画像石

唐北墠村书记李鹏介绍,在实地勘察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在北墠崖和北墠古石桥附近,发现了不少商周陶鬲、汉代砖瓦等器物残片,村庄地表以下文化层商、周、秦、汉遗物丰富。泰山学者李继生、周郢对唐北墠村多年来不断发现的汉代砖瓦、陶器残片、画像石等遗存物,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

他们做出结论:北墠村之名,与汉武帝泰山封墠有着直接关系。从一代传一代的口述和发掘的实物来看,可以断定:唐北墠村的北墠崖就是汉武帝筑坛祭地的遗址,唐北墠古石桥与北墠崖均为汉代文化遗存,它们是历史传说的物证。在奉高古城附近,还有季札子墓、故县汉明堂遗址、孙氏祠堂等多处历史文化遗迹,佐证了奉高城昔日的辉煌。

北墠古镇筑坛祭地几百年

范镇唐北墠村,掩埋在历史尘埃之中的汉代北墠古镇,在奉高古城东北大约两公里处,属于范镇唐北墠村范围。据了解,北墠,此土字旁“墠”,就是指古代扫除席地而祭。相传汉武帝到泰山封墠时,曾在此聚土筑坛祭地。封墠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国家大典。

“封”是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以报答上苍功德;“墠”是在泰山脚下设坛祭地,以报答厚土功德。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曾八次到泰山封墠,曾墠亭亭、墠梁父。亭亭和梁父都在奉高城的南面,因而在奉高城北面祭地,被后人称称为北墠。

据泰山策划研究院副院长陈相元介绍,奉高古城,自西汉武帝时期至隋初,长达六百多年,一直是东方名城。西汉时武帝八次东封泰山,东汉光武帝刘秀、章帝刘恒、安帝刘祜先后封泰山或祭泰山,带动了泰山附近村镇的发展。由于当时由东谷入山,泰山东麓日渐兴盛,也促进了奉高城的繁荣。

据年发现的奉高城遗址测算,奉高城东西长米,南北宽米,面积48万平方米,比年后金代建立的古泰安城的面积略小。其北靠泰莱公路,南依莱泰高速公路,又南毗临岔河村。其东侧有自东北向西南流的瀛汶河,西侧有自东北向东南流的石汶河,两河于遗址南面交汇流入自东向西南流的牟汶河。遗址就处于两河交汇处以北的三角高地之间。

保护遗址,建博物馆

据了解,奉高古城遗址被发现后,一直得到各级政府较好的保护和历史学家广泛







































白癜风哪里治最好
服用甘露聚糖肽后会不会出现副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lyjq/8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