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到过一张图片,是美国的Costco卖场。
一口棺材,标价刀。
说是Costco配合春疫可能会死不少人而推出的应时新品,据说销路还不错。
不知真假。
很多人痛斥洋人,说洋人经常对我们采取双重标准,无论我们干什么,怎么干,都合不上他们的意。
我认同。
现在特爱说三观合不合这话。
拿棺材这事儿来说,洋人把棺材摆在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的店里,堂而皇之明码标价吆喝着卖。
我们不行。不信的话,您在物美超市挂几件寿衣,卖卖试试?
在我们国家,卖殡葬用品的,大多是些猥琐阴暗的小门脸儿。感觉都是其貌不扬,摇摇欲倾,光线昏黄,踹上一脚几乎就能倒掉的那种。
还没见过装修成全聚德那样高大上的花圈寿衣店呢。
吃的不同穿的不同,说话写字不同,拜的菩萨也不同。对待生死的态度,中国与外国,一定会有不小的区别。
更甭提什么三观了。
要学会接受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里,棺材是人死后的最终归宿,不大吉利。
人急了眼要拼命,赤膊抬棺上阵,抬棺游行示威,显示以死相争的决心:老子今天就没打算活着回来……气势上,自是先胜了对手一筹。
少数地方把棺材当吉物。因为棺材这俩字儿,从官,从才(财)。还有棺椁。椁字从享。一瞪腿儿一闭眼,您享福去喽。
记得某地有个贪官所收贿物中,有一口纯金打造的小棺材。
唯物主义贪官。
从官从财,还是纯金打造,管他有无鬼影阴气呢。真值钱呀。
美国本土制造的棺材,听说要刀一口,不便宜。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除了半导体和芯片,好像什么都能造。棺材这种科技含量不高的东西,自然不在话下。
Costco里售价刀的棺材,据说就是中国制造。
美国人活着的时候,穿中国缝的便宜衣裳便宜鞋,骑中国产的便宜自行车锻炼,呼啸而去呼啸而回,洋洋得意。死了呢,还能睡中国造的便宜棺材。
去中国的殡仪馆转转,随便一个土头土脑的小盒子,都要卖上几千块钱。
美国消费者,好福气呀。
山东有个地方叫菏泽。
菏泽的牡丹很有名。战国著名兵家吴起,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都是菏泽人。还有宋朝特大黑社会团伙的首领宋江,也是。
这些年,菏泽有一样东西,在我们的东邻日本特别出名~棺材。听说,日本人用的棺材,90%以上出自菏泽。
有去菏泽采访的日本记者回来写道:棺材铺的老板发财了,他有玛莎拉蒂等6辆豪车;来自东瀛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棺材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工人们加班加点干活儿,顾不上吃饭……
看过几遍日本电影《入殓师》,拍得挺好。日本对遗体好像是要火化的,装小坛子里埋葬的,应该是骨灰。
日本大概是连棺材一起烧吧,否则为什么会需要那么多的棺材呢?
有一回去日本,住在伊豆半岛的静冈。
早上起来出去转转,看见附近的人家,房前屋后居然有墓地。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活人都不行,中国人更不会让故去的人,睡在自己窗前门外的,即使是亲娘老子,中国人爱疑神疑鬼。
我看见的日本墓地都不大,显然是自己家族的。从墓碑的新旧程度和款式上观察,埋了不少代人了。
日本的墓碑和我们的不一样,像个佛龛。而我们的,除了开国元勋或革命英烈,基本上都是平板。
我知道一北京人,在日本专营墓碑生意。这人旅日多年,已是日本公民,连名字都改了,现在姓中野。
这场疫情,估计会让中野桑的墓碑生意,比平时年景多收入个三五斗吧。
有一阵子,由于谣传非洲蝗虫可能会振翅飞过喜马拉雅山,掠过青藏高原后来到中国,听说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的人们内心骚动,有小规模抢购粮食的冲动行为。
中国虽然地大,物却不博。多年来,一直处于物质紧俏的状态。一有个风吹草动,先抢购他几袋米几桶油几提手纸,垛在屋里,心里踏实了再说。
老舍先生对国人是有研究的。《四世同堂》里头的祁老太爷,一听说将有兵祸,马上囤粮食囤咸菜。
疫情开始时洋人没抢购,呈稳坐泰山状。
随着疫情发展,洋人也坐不住,开始抢购了。水、培根、面包、手纸……都抢购。听说先抢购的,竟然是子弹。这东西我国管制,无售。
只是不知,以洋人坦荡的生死观,究竟有没有抢购棺材的?
反正,中国人再抢购,也不会抱一摞骨灰盒回家。
家里老人会骂,你这是急着投胎去呀?
老话说,抢什么,也没听说有抢孝帽子戴的哈。
-----------------------------
你的每一次“赞”或者“在看”,
我都当成是喜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