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春生编辑:程程投稿:
人们一说太原古县城,便知是指明太原县城。这座城垣周长米,城池占地面积0.8平方公里的古县城,承袭了隋开皇十年(年)太原县名发端的称谓,并沿用了盛唐晋阳城“城池凤翔余”的建城格局,建成头北尾南东西为翼的城池,又美其名为“凤凰城”。
太原古县城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年),到明景泰元年(年),历经76年,城墙、瓮城、城门、城壕、街巷才日臻完善。它是建在晋阳古城南关(村)址上的一座“周回七里,高三丈,壕深一丈,门四,东曰观澜,西曰望翠,南曰进贤,北曰奉宣”(《太原县志·城池》)的县城。其西拥龙山、蒙山,东濒汾河,背倚晋阳宫城遗址,南对由西而东流入汾河的滔滔晋水、晋泽。明清之际,一直是拱卫太原府城(北宋潘美于太平兴国七年(年)在唐明镇基础上而扩建)西南门户上的军事堡垒,及民国时期到年初一直是太原县(晋源县或晋源区)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之后到年一直为晋源镇(街办)所在地。
县城历经沧桑和社会变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使这座耸立了余年的古城城墙、瓮城、城门洞等满目疮痍、破败不堪,至此“凤凰”涅槃。城垣、瓮城、城门等只剩残垣断壁,望者喟叹不已。
但城内的主要脉络肌理“九街十八巷”及其凤凰翙翔双翼状街巷格局保留依旧。街巷两侧参差有序的明代、清代、民国年间及夹杂着少数现代建筑的官宅、商宅、民宅、商铺鳞次栉比,向人们默默讲述着农耕文明时期和现代村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商业兴衰的故事。东、南、西、北大街或街巷里的寺庙有的保护较好,有的已成遗迹,但赶庙会、赶集的民俗每月进行着,祭祀文化传承着,表达着人们美好的祈愿。位于东街的县衙、察院、布政分司和北街的按察分司,有的被学校、企业占用,有的已成宅院,但历史记忆里明代县署及“三司”同在县城中各司其职的管理机构、运行体制机制,赫然体现,吸引着众多文史爱好者前来考查……。
太原古县城中承载着晋阳历史文化具有鲜明地域建筑特色、民俗、祭祀等文化的保护较完整的历史建筑尚有处,其中太原市政府挂牌重点保护建筑(宅院)4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儒学文庙1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氏民居1处,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天庙、东岳庙2处,晋源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还有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戏剧类、传统技艺类、音乐类、民间文学类等项目12项。为此,在年3月太原市在申报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太原古县城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
到年5月1日,太原古县城历经八年的复兴工程,敞开城门迎接四方宾客。
复兴竣工后的太原古县城,既保持了明代早期的原貌,并有所继承性创新。城墙既采用夯土包砖,又采取框架结构外缘包砖,留出很大内部空间作为晋源区博物馆等展馆使用。四座重檐顶城门楼与城墙四角的重檐顶“L”形的角楼巍峨高耸,城墙四周及东北段延伸出百余米的“挡煞”墙外,按一定距离还原复建了具有古代军事防御功能的墀头(马面)38个,其中在36个墀头上各建筑了一座仿明代形制的敌楼,在东北段延伸城墙的墀头上建了一座高耸的瞭望楼,在城墙东南角巽位的墀头上复建了一座魁星阁。放眼望去城墙上楼、阁呼应、高低参差、垛口密布、东南西北四座瓮城防御功能齐备,俨然一座固若金汤的明代县邑城池。
为了适应城中应急救援之需,在复建四周城墙时,在东、南、西、北四向瓮城门的一侧,各又建筑了四对八个高而宽能满足消防等应急救援车辆通行的券门。
城中的主要街巷,在复建工程中仍然保持了明清以来的格局。为了适应现代文旅发展,沿城墙内边缘的四周修筑了循环封闭的通道,从平面上呈现给游人的是凤城东、凤城西、凤城南、凤城北四条大街与内环路形成了一个“田”字形格局,四条大街上共复建了“四柱三门”式的牌楼八座,使牌楼与四条大街上的衙署司、商铺、寺庙等浑然和谐而返朴。大街小巷皆石板铺地、管线入地、干净整洁,十字街四层重檐市楼直冲云霄,市楼的四向凤城东大街,主要展示明清以降的县衙、察院、布政分司的历史风貌和儒学文庙、进士第等人文衙司景观;凤城西大街以休闲娱乐、民宿为主布局;凤城南大街着重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等,越南瓮城门与南关凤尾上高耸的重檐宝华阁和阁后龙天庙直对,绵延着古县城的文脉;凤城北大街上山西的地方特色风味餐饮,让游人在舌尖上充分品尝享用。城中的处官宅、商宅、民宅,以北方黄土高原四合院、四合进式院为主,在保持原有建筑特点上进行复建装饰,仿明、清、民国时的院门(街门)、照壁、正房、厢房、倒座、二进院或三进院的院门(有的是仪门)复建完备。充分表现着古县城中晋商大院、官宅大院、普通民居院落的功能和建筑风水文化、宅院长幼有序而居的礼仪文化、祭祀天地、土地等的民间民俗信仰文化等。四条大街上和街巷中复建的城隍庙、东岳庙、关帝庙、隆恩寺、鼓楼、财神庙、窑神庙和新建的两座高塔等古建筑斗拱飞檐、灰(碧)瓦飞甍、彩饰一新,吸引着接踵得游人来瞻礼观光;东南隅的金牛湖公园修葺一新,小桥流水、湖水粼粼、鹅鸭戏水、亭、台、楼、阁、榭、牌楼等建于期间,游人边叨歇着金牛湖的传说,边徜徉于树木、草丛间的曲径上观赏湖光美景,使人留恋往返。
城外在原址上用石料复建得护城壕中叠石流水、碧波荡漾、水草丰茂翠绿。在阳光下城墙、城楼、敌楼的倒影映在清澈的水面上,就像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画,引得游人驻足观赏拍照留影。护城壕上仿明清形制的建筑各异的八座单拱石桥,在东、南、西、北城门洞和应急门洞相对应处横跨,为连接城外的环城公园与进出城中的游人提供着便利。
古县城“五一”开城迎客后,白天轮番在城中的小广场、市楼、十字街、魁星阁、国潮小剧场等处演出反映晋阳文化的《龙城飞将》《市声吆喝》《杨家将—双龙会》《古风古韵》《社家鼓》等丰富多彩的创意文艺节目。到夜幕降临。古县城城墙、城楼、高塔、寺庙、商铺、牌楼、宅院中华灯初上、五彩缤纷、璀璨迷人,期间反映晋阳历史文化的创意主题灯光秀也开始登场,游人如织争相观看,既满足了视觉,又体味到晋阳文化的博大精深。
太原古县城的复建竣工,不仅仅是体现在建筑上,更重要的是承袭了晋阳城古风古韵的建城文化,承载了古县城的人文、民俗、宗教、祭祀、晋商文化,并唤醒了晋源人们的乡愁记忆,为推动晋源区的全域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座城池一段历史一种情怀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