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年华虽易老,育人使命在心中。岁月染白了你的头发,教育者的情怀却永远年轻。
疫情卷土重来,虽然做好了线上授课的准备,也有过年初线上授课的经验,但是既要满足学校要求的“20+20+5”的授课模式,又要保证学生的复习效果,却实属不易。
本次授课采取直播形式,又只能讲20分钟,所以我们需要在备课上下大工夫,下真功夫,研真方法,从而突破时间的禁锢带来的障碍。针对种种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良线上课堂:
一、定时线上备课
初四数学学科组在备课组长王康主任的带领下,积极进行听课和线上集备,老师们听课评课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享教学资源,共筹教育智慧。备课精确到分钟,设计恰当的课堂任务量,严格控制线上课堂时间。以学定教,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必须保证回归课本,以本为本,充分重视课本在中考复习中的重要地位。将设计好的学习资源提前一晚上发到钉钉群里,让学生提前了解第二天的学习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课堂学习内容务必在屏幕上文字化、或语言可见化地呈现给学生,也务必保证每节课重点清晰,设计丰富有趣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的探究学习,布置一些学霸养成题目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与探究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二、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几节课的研讨,我们发现复习几何图形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审题速度慢,画图速度慢,20分钟的时间可能做不了一道两道题就下课了。那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我周四上课前一天,我跟张欣老师在研讨备课的时候,冥思苦想,突然在梳理题目的时候想到了我们可以从最最基础的菱形矩形正方形开始,自己添加对角线,添加中点,添加高线,或延长,或只看图形的一部分,将图形拆解,又按顺序添加条件,将课本上的重点习题和典例考点串起来,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一图到底,这样既能对图形的认识越来越深,又能避免题题重新画图而浪费时间,还能让学生深刻感知到中考中的难题也是由最最基础的图形构造演变而来的,切实达到了预想的复习效果。欣喜之余,便开始行动,利用几何画板开始画图,设计合适的题目,让学生在一步一步应用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解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上完一节数学课。保证不同水平的同学都能跟得上,都能有所收获。下面举个例子,给大家分享一下每节课设计的图形变化过程和构造中考题的过程。
第①问是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基本应用;第②问添加特殊角度出现特殊三角形;第③问开始添加中点条件,出现中位线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第④问开始做BC边上的高,开始出现全等与相似,等面积与三角函数,以及其他一些非常难以识别的基础组合图形,甚至出现二次相似。让学生可以真正深刻体会到中考中的复杂图形是如何由课本上的例题构建而成的,也让我们的线上教学抓住了一条适合的授课思路。同样地,矩形的复习,也是采取“一图到底”的方式,更是添加了“学霸养成记”这一环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加上每个知识点后面都有一个教师的“点拨感悟”环节,让学生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由点及面,由知识到方法,由微观到宏观,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步步生辉。
在后来的课中,我们充分发挥这一构课优势,群策群力,积极调用每位老师平时储存的题库,进行当堂课的备课筛选、构造和分类,陆陆续续备出了一系列堪比优质课的线上课程。
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课,都是证明性质的大题,如果只是就题做题,20分钟可能复习不到实质性的内容。针对这个更加困难的障碍,我们更是下足了功夫,将最近15年的中考题中出现过的有关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证明题都进行了分类比较和总结。
比如:年玉林的中考题就是课本例题连接了BE和BD后得到的。
再比如:下面的聊城中考题和年泰安的中考题,也都是由课本上的课后习题构造而成,甚至是原图原题。
若将课本上的此图进行旋转变换,又衍生出下面这道中考题。
可见我们对图形的复习,应该以本为本,带着图形本身拥有的构建性的眼光去梳理和复习,才更为行之有效。
在团队研讨的凝心聚力下,这样优质的课越来越多,由于篇幅限制,只展示一小部分跟大家分享。
包括对弦长的求法的探究,都形成了一个体系性的图形构建的过程。当然,还有数不胜数的内容,无法一一分享。
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对所有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契机。我们可以利用资源来生成新的资源,利用积累创造新的思维,利用团队智慧更新合作方式。没有人可以永远站在巅峰,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方可走更远的路,看更远的景,得更优质的人生体验。
弦歌不辍,芳华待灼,砥砺深耕,履践致远。与君共勉。
作者简介:王璐,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多次获得泰安市先进工作个人,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多次执教公开课。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教师的工作就是教和育,静待每个孩子花开之日。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我见众生皆草木,唯见教育是青山。
审核人:赵利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