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诗书传家远——冯友兰书香家风探微与启示南阳冯友兰研究会王景文
冯友兰是从南阳唐河走出来的一代哲学大师。唐河冯氏,世代书香,声望卓著,地位斐然,近现代人才辈出,是我国著名的学术世家,同无锡钱氏、修水陈氏并列为民国三大望族。中国自古有聚族而居,生业相承的传统,由姓氏、血脉等连接而成的家庭在历史发展演变中,经过不懈奋斗、薪火相传,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文化特色的家训家教家风,深刻影响和决定着家族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浮沉。唐河冯氏家族以读书立家、读书传家,其读书家教书香家风是其继世传承的秘笈宝鉴,探微其中,渊博厚重,绵延久长,影响广大,意义深远。
一、家教家风是家道传承的最宝贵财产
“天下之本在家”。家是每个人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归宿。人是家庭的产物,人生而在世,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家教家风至于每个人,如同阳光空气水一样不可或缺也不能替代。家教顾名思义即家庭教育。家教是每个人的第一课堂,也是影响个人终生的资源或财富。父母作为第一老师的角色任谁也替代不了,所以家教是人一生的第一教育。正如哲人所言:“人终其一生都走不出自己的童年。”家教是牢牢扎根于我们每个人记忆最深处,深刻影响每个人的思维习惯、性格特点、处事原则的基石。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也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一个家庭成员间相互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激荡砥砺而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包括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等,有时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家风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可能需要一代人、几代人乃至十几代人的努力和积累,积功累德,化习成风。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家风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和《弟子规》,许多都是经过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丰富完善才于焉有成,虽历经千年仍焕发光彩,照亮后人。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家风,什么样的家风影响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家风决定其家人能走多远,行多稳,飞多高;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影响其家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名利观,某种程序上决定其今后不同的人生。
二、读书传家是家教家风的最大法宝。
中国人历来重视读书,对于读书,历史上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从古至今是一个永远老生常谈常论常新的话题。读书是中国历代家训家风的重要内容,着墨最浓,着彩最重,重中之重。吟咏读书的诗词更是不计胜数。男儿须读五车书,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山有路勤为径,腹有诗书气自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特别是在随唐科举取士后,学而优则仕。古代士大夫大都是做官的读书人,读书的做官人,上朝议事,下朝读书,朝出鏖战,暮归讲道,吟诗作画,慰然成风。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推动了读书风气的扩展,保证了读书种子代代不绝。书可医愚,可启智;可广见闻,可增知识;可与圣贤对话,可通古今大道。读书可出仕为官,求取功史,出人头地,改变命运,修身养性。读书和读书人一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很受重视和尊重。
“富不过三代”一直是历代千百年人们讳莫如深难以突破的怪圈。如何跳出家道中衰的周期,历代家训家风中都把读书立家、读书传家作为家道传承的秘笈法宝。《颜氏家训·勉学》中说,“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在传统的精英社会,以读书区分人,读书是诸种技艺中最容易学习又最高贵的技艺。读书人既知晓天文地理,又懂得社会人事,故而能在社会变迁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读书也可以提升家庭的旨趣,凝练家庭的志向,因此用读书立身,读书立家,不管世道如何变化,家道的精神大概可以传承。相比之下,财物往往是负担,甚至容易为后人招致灾祸。林则徐曾留给儿子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诗书传家以德育人,虽可以一时衰败,但总能在一二代之后再现英才、重振家族,使之绵延不绝。“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样的对联在中国人的大门上贴了几千年,真可谓真言至理。
三、冯氏家族是书香家风的成功经典
家教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深厚博大,历久弥远,润透着丰富的营养,蕴涵巨大的能量,千百年来,以教传人,以风化人,成就了无数名门望族,玉成了万千名人大家。唐河冯氏家族就是这众如群山中的一座高峰,屹立百年,卓尔不群,彪炳千秋,光耀世界。回望冯家,探微其间,读书立家,读书传家是其基石根本,耕读传家,书香家风是其核心精髓。一定程度上说,没有读书,没有书香家风,就没有冯氏望族,也就没有今日大家之冯友兰。冯氏家族根在古唐大地,源在书香家风。百年冯家,望族赫赫,人才济济,云飘星散,誉满中外,他们为是唐河望族走出而深以自豪,而我们作为南阳唐河的家乡也倍感骄傲。
冯氏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55年(年),时先祖冯泰公因经商由山西高平落户唐河县祁仪镇。冯玉文是冯友兰的祖父,他是令冯氏由经商工家转变为书香之家的关键人物。冯玉文精明能干,兴办酒坊,经营客栈,财源广进,渐成祁仪巨富。他极重视教育,在家中创办私塾,延聘名师教授,规定家中子弟不论男女,七岁以上必须入熟读书。
冯玉文生三子,长子云异是秀才,次子冯友兰之父台异是进士,后任湖北崇阳知县。三子汉异也是秀才,民国初任河南省议员,曾编写《唐河县志》。冯家一门两秀才一进士,时称“唐河三冯”,成为当地影响很大的“书香门弟”。冯家还有善读之家风,冯玉文与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各出一本诗集,冯家一家出了四本诗集,这也是少见之文化奇观。
冯台异生了冯友兰、冯景兰、冯沅君三个孩子,这三兄妹被誉为“一门三杰”。冯友兰(-),我国杰出的哲学史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哲学界泰斗级人物。所著《中国哲学史》被视为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哲学史最高水平。晚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奠定了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基础。冯友兰之弟冯景兰,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冯友兰小妹冯沅君是文学史家。五四时期先锋女作家,上世纪三十年代与冰心、苏雪林齐名。三兄妹年轻时都曾在北京大学求学,后又同为大学一级教授。冯沅君为我国首位女性一级教授。一门三兄妹,同为大学一级教授,在中国也应绝无仅有。在中国现代史上,三同胞在学术上都是驰名中外的大家,大约只有绍兴的鲁迅(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与唐河的冯氏三兄妹。
冯氏兄妹的成才,与耕读家风和他们母亲吴清芝有很大关系,她不但教子有方,而且还亲自担任唐河县端木女子学堂学监(即校长),祁仪中学还有一座以冯友兰母亲名字命名的“清芝楼”。不仅三冯享誉学术界,冯氏家族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同辈兰字辈堂兄妹中,也都学有所成。下一代“兰”字辈中,也都是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教授。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陈侃如是冯友兰的妹夫,著名哲学家张岱年是冯友兰的堂妹夫,著名音乐美学史家蔡仲德是冯友兰的女婿,著名哲学家任继愈是冯景兰的女婿。
据统计,冯氏子弟自第七世“兰”字辈,至第九世“镇”字辈,在家庭人中,具有大学学历55人,硕士学历2人,博士学历8人。其中37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巴黎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23人留学海外,22人成名成家。冯家不仅“书香门弟”得到了延续,而且超过了“耕读传家”的水准,成了名列其实的“文化家族”,是“书香家风”卓越超群的成功典范。
一个名人就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名人在家族家教家风中成长成才,个人的成长史,又是家族成长的一个缩影。名人史和家庭史是最有传承教育意义的历史。今天,我们研究传承冯学,纪念冯友兰先生,最好的方法,最深的纪念,就是把冯友兰家风传统、哲学思想、精神品质学习好,传承好,弘扬好。
一要学习好冯友兰的家风传统。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大的风气,也是一个家庭最硬的软实力。读书是永远不变的至理,是天下第一等好事。梁晓声说过,“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梁晓声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冯氏家族是“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传统家风最成功、最经典的标本范本,是我们学习传承的一面镜子,一个标准,一本教材。书香家风是最美最好的家风,最长最久的陪伴。愿有家的地方,都有书香,愿书香家风,蔚然成风,代代相传,世世相袭。
二要学习好冯友兰的哲学思想。冯友兰是哲学大师,泰山北斗,至今无人迄及,之后难有逾越。冯友兰哲学思想,智山慧海,博大精深,独领风骚,百年卓尔。哲学是无用之大用的智慧学,是伟大的思维工具和认识工具。按冯友兰讲,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是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国的思想。哲学是解决人的世界观、方法论,解决的是如何看问题、想问题,而不是具体解决问题,是眼、脑而不是手。学好哲学能让人变成一颗有思想的芦苇;能让人胸怀全局,观察大势,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教人如何认识自然,如何洞悉社会,如何面对人生。陈云讲过,“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如哲学,终生受用。”这里我推荐大家认真读一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书,这是冯友兰认为享誉世界的大众经典,直抵人心的智慧,追寻中国人的生命之根,被朴谨惠认为是走出人生困境的心灵灯塔,有十几种外文译本,是世界大部分大学中国哲学通用教材。是一本了解冯友兰、学习中国哲学,不可不读、需一读再读的经典读本。
三要学习好冯友兰的精神品质。冯友兰学贯古今,荟萃百家,融合东西,深通儒学。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刻苦的求学精神,终生的哲学追求,坚强的意志毅力,深厚的家乡情结,至高的境界追求。冯友兰一生“三史释古今,六书记贞元”,共留下万言煌煌巨著,渗透了一生的心血,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凝聚着智慧的结晶,留芳后世,成为中华瑰宝。最令人动容的是以惊人毅力一博十年,以85岁高龄,重写再编《中国哲学史新编》,情不自禁,欲罢不能,用心血和脑汁为燃料以传中国文化这团真火的精神,在眼不能视、靠记忆口述成就煌煌七册万字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由此,我想到获刑复出、已届五十又历10年又续写《史记》的司马迁。冯友兰又何尝不是年之后的司马迁,冯友兰用心血脑汁治学著述的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书一出,百世留芳。深入了解冯友兰及其精神品质,有两本书一定要看,一本是冯友兰自传性的《三松堂自序》,一本是我们冯友兰研究会即将出版的全面介绍冯友兰的《哲学家冯友兰》一书。
最后引用冯友兰女儿宗璞的话作为结束:“好好读冯友兰的书,会让你明白很多道理,对人生会有帮助。”
(梁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