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教育智库
服务|树人
我们很多的方向是乱的,我们并没有明确地知道,整个国家综合起来应该倡导一种什么教育。10月31日,在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与上海爱乐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解放教育“互联网教育国际高峰论坛”现场,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微博)做了一场关于教育“道”与“术”的主题演讲。
他认为教育之道在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之道就是以良知、理性、仁爱为经,以知识、科技、创新为纬,造就新一代人格平等、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国民。
在讲到教育之术时,俞敏洪一直在强调教育应该拥抱移动互联网。他认为移动互联改变了教育的开放性、透明性、共享性以及全球性。如果运用得当的话,中国任何地方的学生通过录课系统或者通过直播系统,通过线上线下智能化学习,或者通过线上线下O2O结合的模式,都能够接受到世界和中国最先进的教育。
以下是演讲全文
教育之道
大家都知道在一千多年前韩愈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觉得教育发展到今天其实依然没有离开这三个定义,就是道、业、惑,我们要解决学生的问题就是这些问题。中国讲究“道”,从老子的《道德经》开始,“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给“道”定了一个非常让人难以琢磨、玄之又玄的定义。中国每一个领域都在寻找自己的?“道”,中国古代从皇帝开始,所谓的遵循“天道”,定位天子,寻找一种永久的统治之道,既能保障自己的权力又能保证人民的幸福。在教育领域,我们一直在寻求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我们的教育之道。
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今天教育的现象,我们的孩子们一代代为了非常狭隘的高考(微博)而奋斗,中国的教育到底未来走向何方?我们也能够隐约感到中国的教育越做越偏,越来越往技术方向走,往知识点方向走,往高考的高分方向走。
学了无数的道理,今天我们其实没有真正找到教育之道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今天不主谈互联网,我觉得互联网是一个融入教育的正常工具或者说是到最后改变了教育传授的方式,但是它改变不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本质的道在什么地方?
说到教育之道的关系,网上流传这么一个段子:说香港一位教授说,香港大学里商业气息太浓,十有五六是学会计、金融、法律;餐厅电子屏幕都是全球股指、外汇牌价,他认为这样很枯燥,不像北京大学显得特有文化。在北大你每次进校门必须先向保安回答三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这个我可以证明百分之一百是确实存在的,北大校门管得非常严,进去的人一定要出示证件,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找谁、你到什么宿舍去。所以我们倒过来把保安的问题变一下,我们做教育的时候,要明白我的学生是谁?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他们要到哪里去?就是我们想把孩子们培养到哪里去。其实我们在座的大量做教育的人,并没有回答这样的问题。只是觉得利用中国老百姓对于教育的功利心理,可以趁机赚一点钱。
大部分在座的教育公司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为学生未来的知识点积累,更有效地学习,包括高考、中考拿高分,或者出国更加方便,来建立一种系统,不管是地面的还是线上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家长交钱,我们给学生一点学习效果。至于说这个孩子培养出来到底是怎样的,是善良还是畸形,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会说,我们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家长的问题、学校的问题和政府的问题。我们只能在有限范围之内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当你自己做父母的时候,当我们面向中国未来二十年三十年发展的时候,这些问题我们是不得不回答的。
所以坦率地说,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只是我思考的主题之一,而且我认为是一个很容易的主题。世界上所有的技术,给人类带来进步的技术和科学发明,都是少数人的事情,但是所有的技术惠及人民,使用是每一个人的事情。所以互联网的发明,是几个人的事情,互联网使用是全世界的事情。当初发明电话、火车、蒸汽机、飞机都是少数人的发明,惠及了所有的人。对于我来说,我懂不懂互联网技术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的教育如何能使用互联网技术而更上一个台阶;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如何能使用互联网移动技术,使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业务有更好的发展。
再回过头来说教育之道,需要回答几个问题。“道生万物”,这是《道德经》中间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教育的手段,目的就是道,万物就是手段。也就是我们教育我们的孩子们到底应该往什么方向走。假如你是一个父母,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你希望整个国家的国民应该是什么样的国民?我们今天所有教育乱象都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说法来说清楚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民。很多国家是解决了这个问题的,至少部分解决了,我们没有。
我们很多的方向是乱的,我们并没有明确地知道,整个国家综合起来应该倡导一种什么教育。德智体美的基础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德智体美,德是什么德?智到底什么是智?我们现在培养孩子智,就是学习排前五名是智的学生,其他排后边的都是笨蛋学生。这是真正的智吗?
体育要提倡,但身体健康了,做什么用?希特勒时代,所有男性公民都被训练得像牛一样强壮,女性公民必须身体健康才能和男性公民交配,生出好的后代,而且后代生出来后马上放到一个地方去养,认为这样才能养出更加成熟更加健康的后代来。但是希特勒带着全体德国人民又为世界做了什么呢?
到底什么是美?我们现在无数的姑娘们做整容手术,无数的小伙子们也做整容手术,难道外表的美就是美吗?难道马云的美就不是美吗?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穿一样的灰色衣服,是美吗?
我提出最后一个问题,一个人何以为人的问题。易中天在一次讲座中说:“我的口号就是今天的主题,不是‘望子成龙’,而是‘望子成人’。什么人呢?他说真正的人,就是八个字,第一真实,第二善良,第三健康,第四快乐。”我听完他的话以后,后面加了一句话,我觉得易中天说对一半,另外一半是:如果一个国家不把人格平等、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作为教育的前提,我们也会教育出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的奴才。大家应该知道美国南北战争其实离现在并不是太遥远。大家也都知道在美国实行奴隶制的时候,很多的黑奴,其实是非常真实、善良、健康、快乐地生活着。南北战争时期很多黑奴其实并不愿意被解放,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的主人对他们很好,在主人身边很有安全感,主人给他们吃,给他们穿,给他们女人,生出下一代奴隶,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什么叫真正的自由,什么叫真正的人格。如果我们不把教育的本质说清楚的话,我们教育出来的人也许会成为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的奴才,还不是奴隶。奴隶是被迫的,奴才是自愿的。如果没有道的边界,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也许也会演变为胡作非为、自私自利、无政府主义和恐怖主义。每个人都想自己得到最大的自由,每个人都希望以侵害别人的自由为前提来扩张自己的欲望、权力和财富。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在抵制日本的行动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暴力行为,砸别人的车,砸别人的脑袋,但是举的是爱国的旗帜。我们也发现无数人追求的自由是自己的自由,以别人的自由为代价。我们看到历史上无数的权力阶层胡作非为,却不允许普通人有自由的空间。所以世界上的思想自由、精神独立到底以什么为边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年前,我们老一代知识分子陈寅恪、蔡元培就提出来了这个理论。
现在,我们通过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来寻找教育之道。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刚才大家进国家会议中心的时候,就应该看到核心价值观在墙上高大上的展示。我非常兴奋,因为我觉得中国从解放以后到现在,终于有了一个中国真正的核心价值观内涵。毫无疑问,如果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前走,中国将变成全世界最繁荣、最富强、最平等、最友好、最民主的国家。但事情还没有结束,在有关部门召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上,我说到如何对这24个字进行精确的定义,决定了中国教育发展观也指导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怎么定义?富强,在一些不断占用国家资源的贪官和有钱人眼中,就是我富我强,以你弱你病为代价。中国过去三十年发生不少,是吧?民主,在有些人看来可能就是为人民作主,但是在人民看来是希望人民自己作主。所以每一个词我们都要有一个定义。我相信这些定义必须符合一些原则。
其实从汉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结束,都有一代一代知识分子凭着良心,凭着理智,不断跟暴君抗争,不断跟那些不讲道理的皇帝抗争,奠定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良知基础,这一阶层的人叫做知识分子或者士族阶层。这里面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朱熹,一个是王阳明,当然他们都带有封建时代的特征。他们都陈述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的定义,我觉得到今天依然是有意义的。朱熹说:“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王阳明说:“致良知,心外无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变成中国教育常用词,以至于中国有一个很著名的教育家叫陶行知,他的名字就来自于这个成语。现在有很多中学写“知行合一”四个字。但我们也常常发现在中国知行合一很难做到。前两天在网上出现一篇文章,题目是你不应该辜负这个时代。你,指的是在座的任何一个人,你若真想不辜负这个时代,请你看清楚想明白,这个时代最不应该被辜负是科学的进步、是人类的觉醒,是理性和良知的回归。讲得这里,我们可以提炼前面的关键词:天理、人伦、良知、知行合一、觉醒、理性。自由思想、精神独立、自由平等,到底以什么为前提?我觉得教育之道就是以良知、理性、仁爱为经,以知识、科技、创新为纬,造就新一代人格平等、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国民。如果我们光有知识科技创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天天在喊创新,但我们发现很多中国人成长起来变得如此自私,如此不关心别人的生命。
人是什么?过去的文化大革命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销蚀了我们的良知,销蚀了我们的理性,也销蚀了我们的仁爱或仁慈。以致于发生一个小小的歹徒在公共汽车上强奸一个女性,一车四十多个人在旁观,没有人上去动手制止的事情;以致于发生看到一个人在河里淹死,会游泳的人向边上家属说,你先给我二百块钱我再跳进河里把孩子救起来的事情……我们民族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感到很惋惜,我们真的不知道任何一个行为背后的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如果说以良知、理性和仁爱为前提,希特勒就不会做大屠杀的事件,不会杀掉七百多万犹太人;如果以良知、理性、仁爱为前提,中国永远不可能有文化大革命,不会出现文革中儿子揭发老子,最后把他们送上断头台,以及全体学生起来把自己的老师打得半死不活的情况。而我们中国的教育恰恰就是忘掉了这些。所以我们现在片面地想要孩子们考高分、出国,我们真不能想象孩子最后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代,即使他们是从名牌大学毕业。也许就会成为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教育之术
说教育之道到此为止,先告一个段落。一个人在具体环境中接受教育,受什么影响?我们受四个因素的影响: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师资因素和工具因素。传统的教育,一个老师只能走进一个教室,学生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到被指定的某一个学校去上课,学生的工具就是课本和笔。所以教育领域应该比任何领域更加欢呼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什么?移动互联时代改变了教育的开放性,改变了教育的透明性,改变了教育的共享性,以及改变了教育的全球性。再往后不再局限于一个教室、一个老师、一段时间。如果运用得当的话,中国任何地方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到世界和中国最先进的教育,不管是通过慕课系统还是通过翻转课堂系统,还是通过线上线下智能化学习,还是通过线上线下O2O结合模式。
我曾经到过一个相对比较贫困的农村小学,结果发现他们在看北京老师讲课的光盘,只不过是光盘,不是互动课堂。移动互联不仅仅是面对教育,面对任何东西都一样,面对思想也是一样,面对商业也是一样。所谓的全球化,用美国的三大MOOC系统来说最合适。美国三大系统Coursera,Udacity和edX里有上万课程,全世界有接近上千万人曾经听过他们的课程,有几十万人把他们的课程从头到尾认真学完,并且拿到课程合格证明。他们的学生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有。原来他们的教授只能教校园里的学生,但是现在可以教全世界的学生。曾经美国一个教诗歌的教授,整整三十年只教了四千个学生,他把自己的课程放到MOOC上去以后,一年就有四万个学生注册,四千个学生学习,有四百个学生拿到证书。他说,我现在觉得自己的生命和知识有了价值,因为我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我过去三十年没有完成的任务。所以通过互联网解决了很多问题,我这儿列了四五个,通过互联网能够解决学生快乐学习的问题,当然现在还没有解决。我们也在研究游戏学习法,让学生用打游戏的心态在网上学习他们的学习内容,但是我们现在确实还没有真正成功的;我们要解决学生的效率问题,学生花八十分钟甚至五十分钟就能获得他原来用分钟才能获得的知识。我们要解决效果问题,学生考八十分,能不能让他少花30%的时间,还能从80分变到90分呢?当然还有持续学习的问题。
未来互联网最重要的是消灭中介,中介媒质,包括未来做留学(微博)等这样的中介,包括像很多担任中介色彩的地面教学机构都会逐渐被取代。为什么?学生可以完全点对点得到透明的信息,解决互动问题。互动问题最容易解决,也最难解决。最容易解决是,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好白癜风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