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黄帝之一上古三代真仙体道

所在朝代:远古时代

轩辕黄帝姓公孙(自周制五等诸侯后,乃有公孙姓。轩辕为黄帝,长于姬水,合以姬为姓。不知古史何据也),有熊国君少典之次子也(伏羲生少典,少典生神农。及黄帝袭帝位,居有熊之封焉)。其母西乔氏女,名附宝,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于郊野,附宝感之而有娠。以枢星降,又名天枢。怀之二十四月,生轩辕于寿丘(地名,在鲁东门之外)。

帝生而神灵,幼而徇齐(疾而速也),弱而能言,长而敦敏,成而聪明。龙颜日角,河目隆颡,苍色大肩。始学于大项,长于姬水。帝年十五,心虑无所不通,乃受国于有熊,袭封君之地(在郑州析郑县)。以制作轩冕,乃号轩辕;以土德王,曰黄帝。得奢龙辨乎东方(解在下文),得祝融辨乎南方(心星,以火在正南,大明也。融,光明也,主火之官,号祝融,字从南,从午南求也。求为正对,为明为暗,则南为阳,北为阴也)。得火封辨乎西方(鸡之明旦则望东,而身居西也。酉,鸡也,以日入时名之酉,半为西也),得后土辨乎北方(北,阴也,背也,故曰北。四方之名也。东者动也,日出万物乃动也。东字从日,穿木以日出,望之如穿扶桑之材木也。日所出,在扶桑东数十万里)。

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生二子,玄嚣、昌意。初,喜天下之戴己也,养正娱命,自取安而顺之,为鸿黄之代以一民也。时人未使而自化,未赏而自劝,其心愉而不伪,其事素而不饰,谓太清之始也。耕者不侵畔,渔者不争岸,抵市不预,价市不闭,鄙商旅之人相让以财,外户不闭,是谓大同。帝理天下十五年,忧念黎庶之不理,竭聪明进智力,以营百姓。具修德也,考其功德,而务其法教。时元妃西陵氏始养蚕为丝(今礼记:皇后祭先蚕西陵氏。葛稚川《西京记》曰:宫内有先蚕坛)。

乃有天老五圣以佐理化。帝取伏羲氏之卦象,法而用之,据神农所重六十四卦之义,帝乃作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重卦之义也。时有臣曹胡造衣,臣伯余造裳,臣于则造履,帝因之作冠冕(冠者则服之文明,冕者则冠中之别名,以其后高而前下,有俛仰之形,因曰冠冕也),始代毛革之弊,所谓黄帝垂衣裳而天下理也。帝因以别尊卑,令男女异处而居,取法乾坤天尊地卑之义。帝见浮叶方舟,即有共鼓、化狄三臣,助作舟楫,所谓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也。盖取诸涣,涣散也,物大通也,所以济不通也。帝又观转蓬之象以作车。

时有神马出生泽中,因名泽马,一曰吉光,二曰吉良,出大封国(亳州东古国也)。文马缟身朱鬣,乘之寿千岁,以圣人为政应而出(今飞龙司有吉良厩,因此也。薛综曰:与腾黄一也,所出之国各别。葛稚川曰:腾黄之马吉光之兽。则兽马各异。今据吉光即马,腾黄即兽,稚川之说又别。又有腾黄之兽,其色黄,状如狐,背上有两角、龙翼(一本云:龙翼而马身,一名乘若,一名飞黄,或曰古黄,又曰翠黄,出日本国,寿三千岁,日行万里。乘川令人寿二千岁),出日本国,寿二千岁(《六典》曰:宋齐梁陈皆有车府乘黄之官,今太仆寺有乘黄署,即其事也)。黄帝得而乘之,遂周游六合,所谓乘八翼之龙,游天下也,故迁徙往来无常。

帝始教人乘马,有臣胲作服牛以用之。世本云:所谓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取诸随,得随所宜也。有臣黄雍父始作舂,所谓断木为杵,掘地为臼,以济万人。取诸小过也。小过者,过而通也。帝作灶以著经,始令铸釜造甑,乃蒸饭而烹粥,以易茹毛饮血之弊。有臣挥始作弓,臣夷牟作矢,所谓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也(史记云:黄帝为之也)。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以取诸睽。睽,乖也,制不顺也。帝始作屋,筑宫室以避寒暑燥湿,谓之宫。宫,言处于中也。所谓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取诸大壮。大者,壮也。帝又令筑城邑以居之,始改巢居穴处之弊。又重门击柝以待暴客,以取诸豫,备不虞也。又易古之衣薪,葬以棺椁,以取诸大过。

有服斋于中宫,于洛水上,坐玄扈石室,与容光等内观,忽有大鸟衔图置于帝前,帝再拜受之。是鸟状如鹤,而鸡头燕喙,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体备五色,三文成字。首文曰慎德,背文于信义,齐文曰仁智。

天老曰:是鸟麟前鹿后蛇颈,背有龙文,足履正尾,击武有九苞。一口包命,二心合度,三耳聪达,四舌屈伸,五彩色备,六冠钜锐钩,七金目鲜明,八音激扬,九腹大。一名鶠,其雄曰凤,其雌曰凰。高五六尺,朝鸣曰登晨,昼鸣曰上祥,夕鸣曰归昌,昏鸣曰固常,夜鸣曰保长,皆应律吕,见则天下安宁。

黄帝曰:此鸟遇乱则去,居九夷矣。出于东方君子之国,又出丹穴之山。有臣沮颂苍颉观鸟迹以作文字,此文字之始也(先儒论文字之始不同,或始于三皇,或始于伏羲,或云与天地并兴。今据司马迁、班固、韦延、矢秉、付玄等云:苍颉,黄帝臣。今据此载之,诸家说苍颉,亦无定据也)。

黄帝修德义,天下大理,乃召天老谓之曰:吾梦两龙挺白图出于河以授予,敢问于子。天老对曰:此河图、洛书将出之状,天其授帝乎,试斋戒观之。黄帝乃斋于中宫,衣黄服,戴黄冕,驾黄龙之乘,载交龙之旂,与天老五圣游于河洛之间。求梦未得,帝遂沉璧于河,乃大雾三日。又至翠妈之泉,有大鲈鱼于河中沂流而至,杀三牲以醮之,即甚雨七日七夜,有黄龙负图而出于河。

黄帝谓天老五圣曰:子见河中者乎?天老五圣乃前跪受之。其图五色毕具,白图兰叶而朱文,以授黄帝。乃舒视之,名曰《录错图》。令侍臣写之以示天下。

黄帝曰:此谓之河图书。是岁之秋也,帝既得龙凤之图书,苍颉之文,即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以作书契,盖取诸夬。夬,决也,决断万事(自垂衣裳至制文字,九事按皇甫谧《帝王世纪》载此九事。昔黄帝之功,今各以当时事及众书所载列之如前,以明之。然于易系说九事,则上自黄帝,下至尧舜,以其先儒说者,或以为不独黄帝。若以皇甫所载及今所引众书,则九事皆黄帝始创之以服用,后代圣人至尧舜,但仿作修饰尔)。

于是黄帝定百物之名,作八卦之说,谓之八索,一号帝鸿氏,一号归藏氏,乃名所制曰《归藏》书,此《易》之始也。黄帝垂衣裳之后,作龙袞之服,画日月星辰于衣上以象天,故有龙袞之颂。

帝纳女节为妃,其后女节见大星如虹下临华渚,女节感而接之,生少昊(《世纪》云:女节即即嫘祖,非也)。帝又纳丑女号嫫母,使训宫人而有淑德,奏六德之颂。又纳费修氏为夫人。

是时庶民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无羡欲之心,邻国相望,鸡犬之音相闻,至老而不相往来,无求故也。所谓黄帝理天下,便民心,谓之至理之代。是时风不鸣条,谓之天下之喜风也;雨不破块,谓十日一小雨,应天下文,十五日一大雨,以协运也。以嘉禾为粮,谓之大禾也,其穗异常。以醴泉为浆,谓泉水美味如酒,可以养老也。以五芝为芳,谓有异草生于圃,则芝英紫芝,黑芝五芝草生,皆神仙上药。时有水物洋涌,山车满野,于是德感上天,故有黄星之祥,谓之异星,形状似月,助月为光,名曰景星。又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赤方中有二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

又有异草生于庭,月一日生一叶,至十五日生十五叶,至十六日一叶落,至三十日落尽。若小月,即一叶厌而不落,谓之蓂荚,以明于月也,亦曰历荚。帝因铸镜以象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于时大挠能探五行之情,占北斗衡所指,乃作甲乙十干以名日,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以鸟兽配为十二辰,属之以成六旬,谓造甲子也。

黄帝观伏羲之三画成卦,八卦合成二十四气,即作纪历以定年也。帝敬大挠以为师,因每方配三辰,立孟仲季,自是有阴阳之法焉。黄帝闻之,乃服黄衣,带黄绅,首黄冠斋于中宫。即有凤凰蔽日而至,帝乃降阶,东面再拜稽首曰:天降丕佑,敢不承命。

凤乃止帝东园,集于梧桐,又巢于阿阁。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其饮也,则自鸣舞,音如笙箫。帝即使伶伦(《汉书》作泠纶)往大夏之西(大夏国在西去长安万里),阮榆之谿,昆仑之阴嶰谷,采锺龙之竹,取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问长七寸七分,吹之为黄锺之音(十一月律为黄锺,谓冬至一阳生,万物之始也),以本至理之代,天地之风气。所谓黄帝能理日月之行,调阴阳之气,为十二律吕,雄雌各六也(《晋书》云:律管长尺,六孔,十二月之音禀之,以竹取自然圆虚也,以玉取坚贞温润也)。

时有女娲之后容成氏,善知音律,始造律历。元起丁亥(《本纪》作辛卯,今准《混元实录》年谱),又推冬至日在之星(南斗后星也)。又问天老,得天元日月星辰之书以纪时。有臣隶首善算法,始作数著等术焉。臣伶伦作权量(权,秤也;量,斗也)。黄帝得蚩尤,始明乎天文(据管子言云:蚩尤有术,后乃叛)。

帝又获宝鼎,乃迎日推策。于是顺天地之纪,旁罗日月星辰,作盖天仪,测玄象,推分星度,以二十八宿为十二次。角亢为寿星之次,房心为大火之次,尾箕为析木之次,斗女为星纪之次,虚危为玄枵之次,室壁为诹訾之次,奎娄为降娄之次,昴毕为大梁之次,觜参为实沉之次(《左传》昭元年,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沉,居于广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由此观之,至高辛氏时方有实沉之名,不知轩辕氏时何先有实沉之名也,岂非后人以分野之名易十二宫分,以明古事耶),井鬼为鹑首之次,星张为鹑火之次,翼轸为鹑尾之次。立中外之星,作占日月之书,此始为观象之法,皆自河图而演之。

又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鬼臾区占星。帝作占候之法,占日之书,以明休咎焉。黄帝有茂德,感真人来游玉池,至德所致也。有瑞兽在囿,玄枵之兽也。《尚书》中候云:麋身牛尾,狼蹄,一角。角端有肉,示不伤物也。音中黄锺,文章彬彬然。牡曰麒,牝曰麟,生于火,游于土。春鸣曰归禾,夏鸣曰扶幼,秋冬鸣曰养信。帝又得微虫蛄蝼,有大如羊者,大如牛者。虫名螾大如虹者,应土德之王也。有兽名,如狮子,食虎,而循常近人,或来入室,人畏而患之。

帝乃上奏于天,徙之北荒。帝以景云之瑞,庆云之祥,即以云纪官。官以云为名,故有缙云之官(或云:帝炼金丹,有缙云之瑞,自号缙云氏,赤多白少曰缙)。于是设官分职,以云命官,春为青云官,夏为缙云官,秋为白云官,冬为黑云官,帝以云为师也。帝置四史官,令沮诵、苍颉、隶首、孔甲居其职,主图籍也(《周礼》:掌版图人户,版籍也),又令苍颉主人仪。孔甲始作盘孟,以代凹尊杯饮之朴,著《盘盂篇》,盘盂之诚也。帝作巾几之法,以著经。黄帝书中通理黄帝,史谓之坟。坟,大也(孔安国曰:遭秦焚之,不可闻也)。

有臣史玉,始造画。又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明堂图,有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此楼之始也。帝依图制之,曰合宫,可以观其行也。乃立明堂之议,以观于贤也。时有仙伯出于岐山下,号岐伯,善说草木之药性味,为大医,帝请主方药。帝乃修神农所尝百草性味,以理疾者,作内外经。又有雷公述炮炙方,定药性之善恶。扁鹊、俞跗二臣定脉经,疗万姓所疾。帝与扁鹊论脉法,撰《素书》上下经(汉文里阳公淳于意能知疾生死,按脉经也)。帝问岐伯脉法,又制《素问》等书及(《内经》今有二帙,各九卷。后来就修之。按《素问》,序云岐伯作。今卷数大约缺少,其八十一难,后来增修。又云天降素女以治人疾,帝问之遂作《素问》也)。帝问少俞针注,乃制针经明堂图、灸之法,此针药之始也。

黄帝理天下,始以中央之色称号,初居有熊之国,曰有熊帝如颛顼为高阳帝,帝喾为高辛帝,唐尧为陶唐帝也),不好战争。当神农氏之八代、榆冈始衰,诸侯相侵,以黄帝称中央,故四方僭号,亦各以方色称(史载而不言名号,即青帝大昊,赤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时有四帝之后,子孙僭越而妄称也)。佥共谋之,边城日骇。帝乃罢台榭之役,省靡丽之财,周戎士,筑营垒。帝问于首阳山(在河中郡,不安其居),令来首山之金,始铸刀造弩。又于东海流波山得奇兽,状如牛,苍身无角一足,能出入水,吐水则生风,两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牛。帝令杀之,以其皮冒之而为鼓,击之声闻五百里(世本云:殷巫咸始作鼓;则非也)。帝令军人吹角为龙鸣,此鼓角之始也。于是又令作蹴踘之戏,以练武士(令击毬也)。《西京记》曰:踘场即球场也。

陕西黄帝陵图片

黄帝云:日中必熭,操刀必割。狂屈竖闻之,曰:黄帝之言也。帝有天下之二十有二年,忽有蚩尤氏不恭帝命。诸侯中强暴者也,兄弟八十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不食五谷,?沙吞石(蚩尤始作铠甲,时人不识,谓是铜头铁额。李太白曰:南人兵士见北地人所食麦饭糗粮,不识,谓之?沙吞石故也)。不用帝命,作五虐之刑,以害黎庶,于葛庐山发金作冶制为铠甲及剑,造立兵仗刀戟大弩等,威震天下,不顺帝命。帝欲伐之,征诸侯,一十五旬未克敌。思念贤哲以辅佐,将征不义,乃梦见大风,吹天下尘垢,又梦一人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觉而思曰:风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解,化清者也,天下当有姓风名后者。夫千钧之弩,冀力能远者也;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者也,岂非有姓力名牧者乎。

帝作此二梦,及前数梦龙神之验,帝作释梦之书,令依二梦求其人。得风后于海隅,得力牧于大泽。即举风后以理民,初为侍中,后登为相,举力牧以为将,此将相之始也。以大鸿为佐理,于是顺天地之纪、幽明之数、生死之说,是谓帝之谋臣也。帝问张若谋敌之事,张若曰:不如力牧。能于推步之术,著兵法十三卷,可用之。乃习其干戈以征弗享,始制三公之职以象三台(天象有三台星),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太公六韬》曰:风后力牧五圣为七公。则五圣,五人也)。

黄帝于是取合己者四人,谓之四面而理。时获宝鼎,迎日推策。又得风胡为将,作五牙旗及烽火战攻之具,着兵法五篇。又以神皇为将,帝之夫人费修之子为太子,好张罗及弓矢,付以大将,谓之抚军大元帅,为王前敌。张若、力牧为行军左右别乘,以容光为大司马,统六师兼掌邦国之九法(容光一曰常光)。又寘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臣龙纡者,有勇有义,亦为将。帝之行也,以师兵为营卫。

乃与榆冈合谋共击蚩尤。帝以玉为兵(玉饰兵器),帝服黄冕,驾象车,交六龙,太丙太乙为御,载交龙之旂,五牙旗引之,以定方位。帝之行也,常有五色云气,状如金枝玉叶,止于帝上,如葩华之象,帝因作华盖(今之伞盖是也)。黄帝即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地在上谷郡南有涿鹿城),帝未克敌,蚩尤作百里大雾,弥三日。帝之军人皆迷惑,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崔豹《古今注》曰:周公作指南之车。据此时已有指南车,即周公再修之尔)。

帝乃战,未胜,归太山之阿,惨然而寐。梦见西王母遣道人披玄狐之衣,以符授帝曰:太乙在前,天一在后,得之者胜,战则克矣。帝觉而思之,未悉其意,即召风后告之,风后曰:此天应也,战必克矣,寘坛祈之。帝依之以设坛,稽首再拜,果得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色,以血为文。即佩之,仰天叹所未捷,以精思之感天,大雾冥冥三曰三夜,天降一妇人,人首鸟身。

帝见稽首再拜而伏,妇人曰:吾玄女也,有疑问之。帝曰:蚩尤暴人残物,小子欲一战则必胜也。玄女教帝三宫秘略、五音权谋、阴阳之术(兵法谓玄女战术也。李靖用九天玄女法,是已入神符,黄帝之阴阳术即六壬太一遁甲运式法也),玄女传《阴符经》三百言,帝观之十旬,讨伏蚩尤。又授帝《灵宝五符真文》及兵信行,帝服佩之灭蚩尤。又令风后演河图而为式,用之创百八局,名曰遁甲(周公时约为七十二局,汉张子房受黄石公四皓书为一十八局。案神龙负图文,遁其甲,乃名之遁甲□□一局揭帖是也),以推主客胜负之术。

黄帝又著十六神历,推太一六壬等法。又述六甲阴阳之道,作《胜负握机之图》及《兵法要诀》《黄帝兵法》三卷(宋武传云:神人出之)。《河图出军诀》称,黄帝得西王母兵符,又有《出军大帅年命立成》各一卷、《太一兵历》一卷、《黄帝出军新用诀》一十二卷、《黄帝夏氏占兵气》六卷(此书至夏后时重修之也)、《黄帝十八阵图》二卷(诸葛亮重修为八阵之图)、《黄帝问玄女之诀》三卷、《风后孤虚诀》二十卷、《务成子玄兵灾异占》十四卷、《鬼臾区兵法》三卷、图一卷(或作鬼谷区设兵法。以来皆黄帝,亦后来增修之也)。

黄帝于是纳五音之策,以审攻战之事,复率诸侯再伐蚩尤于冀州。蚩尤率魑魅魍魉,请风伯雨师从天大风而来,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风伯雨师及天下女魃以止雨,于东荒之地,北隅诸山黎土羌兵,驱应龙以处南极,杀蚩尤女魃,不得复上,故其下旱,所居皆不雨。蚩尤乃败于顾泉,遂杀之于中冀,其地因名绝辔之野(在嫣川也)。

既擒杀蚩尤,乃迁其庶类,善者于邹屠之乡,其恶者以木械之。帝令画蚩尤之形于旗上以厌邪魅,名蚩尤旗。杀蚩尤于黎山之丘(东荒之北隅也),掷械于大荒中宋山之上,其械后化为枫木之林(《山海经》曰:融天山有枫木之林,蚩尤之桂梏所化也)。所杀蚩尤,身首异处,帝悯之,令葬其首冢于寿张(县名,在郓州。冢高七丈尺。土人常以十月祀之,则赤气如绛见谓之蚩尤旗),其肩膂冢在山阳(县名,在楚州。肩膂,腑脏也)。收得蚩尤兵书《行军秘术》一卷、《蚩尤兵法》二卷。黄帝都于涿鹿城(上谷郡。涿鹿,地名独鹿,又曰浊鹿,声传记误也)。

黄帝又与榆冈争天下,榆冈恃神农氏之后,故争之。黄帝始以雕鹗鹰鹯为旗帜(《六典》曰:今鵕?旗也),以熊罴貙虎为前驱,战于版泉之野(地名,在上谷郡,今妫川也),三战而后克之。又北逐獯鬻之戎(即匈奴也)。诸侯有不从者,帝皆率而征之。凡五十二战,天下大定。帝以伐叛之功,始令岐伯作军乐鼓吹,谓之箫铙歌,以为军之警卫。棡鼓曲、灵夔吼、雕鹗争、石坠崖、壮士怒、玄朱鹭等曲,所以扬武德也,谓之凯歌(《六典》曰:汉张骞得之于西域,凡八曲,军乐之遗音箫茄也。金铙如铃而无舌,有柄执之,以止鼓也)。

于是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帝以己酉立,承神农之后,火生土帝,以土德称王,天下号黄帝,位居中央,临制四方。帝破山通道,未尝宁居。令风后负筹书,伯常荷剑,旦出流沙,夕归阴浦,行万里而一息,反涿鹿之阿,帝又试百神而朝之,帝问风后:予欲知河所泄。对曰:河凡有五,皆始于昆仑之墟。黄河出于昆仑山东南脚下,即其一也(余四河说,在东方朔十洲记)。

帝令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得五亿十选九千八百八步(一云一亿三万三千),南北得二亿三万一千三百步(一云二亿二十万),东尽泰还西穷邠国,东西得二万八千里,南北得二万六千里(万里曰选。神农时东西九千万里,南北八千万里,逾四海之外。韦昭注《汉书》,不信此阔远于海外。臣□□扬道书,神农乘龙游远也,黄帝乘马以理境土,祇四海内也。《淮南子》云: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七十里。淮南三学道,此言绝远,亦据道书也)。黄帝始画野分州,令百郡大臣授德教者先列珪玉于兰蒲席上,使舂杂宝为屑,以沉榆之胶和之为泥,以分土别尊卑之位与华戎之异(出卦礼记)。帝旁行天下,得百里之国者万区(今之县邑是也)。

所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有青乌子能相地理,帝问之以制经。帝又问地老,说五方之利害。时有瑞草生于帝庭,名屈轶,佞人入则指之,是以佞人不敢进。时外国有以神兽来进,名獬豸,如鹿,一角。寘于朝,不直之臣兽即触之。容成子者,得道,知声律,女娲之后,初为黄帝造律历,元起丁亥,至此时造笙以象凤鸣。素女于广都来,教帝以鼓五十弦瑟(右史考曰:琴则非也)。黄帝损之为二十五弦,瑟长七尺二寸。伏羲寘琴,女娲和之。黄帝之琴名号锺,作清角之弄。帝始制七情,行十义。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十义也,帝制礼作乐之始也。

东海有度索山(或曰度朔山。误乎也,此山间以竹索悬而度也),山有神荼郁垒,神能御凶鬼,帝制驱傩之礼以象之。帝以容成子为乐师,帝作云门大卷,咸池之乐。乃张乐于洞庭之野北门,曰其奏也,阴阳以之和,日月以之明,和风俗也(唐至德二年,洞庭侧有人穿池得石锺,有古篆文,黄帝时乐器也。永泰二年,巴陵令康通中,得采药人石季德于洞庭乡采药得古锺,上有篆,岳州刺史李萼进之。可明《庄子》所谓黄帝于洞庭张乐,诚不妄也)。

黄帝将会神灵于西山之上,乃驾象车六交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蚩尤,旗也),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凤凰覆上。乃到山,大合鬼神。帝以号锺之琴,奏清角之音(师旷善于琴,晋平公强请奏角弄,师旷不得已,一奏,云从西北起;再奏,大风起,大雨作。平公惧而成疾焉),登昆仑之灵峰,致丰大之祭,以诏后代,斯封禅之始也。

于时有神人西王母者,太阴之精,天帝之女也。人身虎首(《山海经》曰虎颜,一云虎色),豹尾,蓬头戴胜,颢然白首,善啸。石城金台而穴居,坐于少广之山,有三青鸟常取食。此神人西王母,慕黄帝之德,乘白鹿来,献白玉环。又有神人自南来,乘白鹿,献鬯,帝德至地秬鬯乃出。黄帝习乐以舞众神,又感玄鹤二八,翔舞左右。

帝于西山尝木果,味如李,状如棠,花赤无核,因名沙棠。食之,御水不溺。帝立台于沃人国西王母之山,名轩辕台。帝乃休于冥伯之丘,昆仑之墟,帝游华胥国(伏羲生于此国,伏羲母,此国人),复往天毒国居之,因名轩辕国(后来曰天竺,去长安一万二千里。古史考曰在海外,妄也)。

又西至穷山女子国,北又复游逸于昆仑宫赤水。北及南望,还归而遗其玄珠,使明目人离娄求之不得,使罔象求而得之。后为蒙氏之女奇相氏窃其玄珠,沉海去为神(玄珠喻道,蒙氏女得之为水神。蜀梼杌云:成都府有奇相之祠。唐英按古史震蒙氏之女窃黄帝玄珠,沉江而死,化为此神。上应震宿,旁及牛宿。郭璞《江赋》曰:奇相得珠而宅仲。今江碛庙是也。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择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帝乃作辟邪之文以祝之。帝周游行,时元妃嫘祖死于道,帝祭之以为祖神。令次妃嫫母监护于道,以时祭之,因以嫫母为方相氏(向其方也,以护丧,亦曰防丧氏。今人将行设酒食先祭道,谓之祖饯。祖,送也。颜师古注《汉书》曰:黄帝子为道神。乖妄也。崔皇四民《月令》复曰黄帝之子,亦妄也。皆不得审详,祖,嫘祖之义也。)

黄帝以天下大定,符瑞并臻,乃登封泰山,禅于亭亭山(太山下小山也)。又禅于几几山,勒功于乔岳,作下畤以祭炎帝,以观天文,察地理,架宫室,制衣服,候气律,造百工之艺。累功积德,故天授舆服斧鉞,华盖羽仪,天神之兵。

黄帝著轩舆之铭,帝以事周毕,即推律以定姓(孔子、京房皆行此事),纪锺甄声。帝之四妃(嫘祖、嫫母、费修、女节是也),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人一云十三人:姬、酉、祈、己、滕、箴、任、苟、僖、诘、旋、依(《史记》云六十一姓,惟厘一姓不同。所云黄帝姓公孙者,十八代合一千五百年,其十二姓十三代合一千七十二年。史又云十二姓,德、专不记录,示不可也。姬、祁、滕、任、僖、诘,皆有德有名者也。所云黄帝姓公孙,虽古史相传,理终不通。且黄帝生熊长于姬水,秖合以姬为姓氏。周武王称黄帝十九代孙姬姓之后,即黄帝姬姓,非也。且周寘五等诸侯,以公侯伯子男,诸侯子孙多称公孙,言公之子孙也,故连公子为姓者,且更有八十五氏,皆非黄帝时人)。

黄帝九子,各封一国(潘安仁诗言之,未知其原)。元妃嫘祖生二子,玄嚣、昌意,并不居帝位。玄嚣得道,为北方水神,昌意居弱水,弟少昊,黄帝之小子也,帝妃女节所生,号金天氏,后即帝位。黄帝之女溺于东海,化为鸟,名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堙东海。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颛顼,居帝位,号高阳氏,黄帝之嫡孙也。黄公讬拔,昌意之少子也,封北土(以黄帝土德,化俗以土为拓,以君为拔,乃以拓拔姓)。禺强,黄帝之胤,不居帝位,亦得道,居北方为水神。少昊有子七人。颛顼时以其一子有德业,赐姓曼氏,余不闻。

黄帝以天下既理,物用具备,乃寻真访隐,问道求仙,冀获长生久视,所谓先理代而后登仙者也。时有甯子为陶正,有神人过,教火法,出五色烟,能随之上下,道成仙去,往流沙之所食飞鱼,暂死二百岁更生,作沙头颂曰:青蕖灼烁千载舒,万龄暂死饵飞鱼。有务光子者,身长八尺七寸,神仙者也(至夏时无药,养性、鼓琴,有道寿永者)。有赤将子舆,不食五谷,?百草而长年(尧时为木工,能随风上下,即已二千岁矣)。有容成公,善补导之术,守生养气,谷神不死,能使白发复黑,齿落复生。黄帝慕其道,乃造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即访道游华山、首山,东之泰山。时致怪物,而与神仙通接。访神人于蓬莱,回乃接万灵于明庭、京兆、仲山、甘泉、寒门、谷口(在长安北甘泉云阳)。

黄帝于是祭天圆丘,将求至道。即师事九元子,以地皇元年正月上寅日,斋于首山(在河中东蒲坂县)。复周游以访真道,令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谬扅导焉(谬音缪,扅舒氏切,一作朋),昆阍滑稽从车。而至襄城之野,七圣俱迷。见牧马童子,黄帝问曰:为天下若何?童子曰:理天下何异牧马,去其害马而已。黄帝称天师而退。

至于园丘,其国有不死树,食其子与叶,人皆不死。有丹峦之泉,饮之而寿。有巨蛇害人,黄帝以雄黄却逐之,其蛇留一时而反(外国记云:留九年也)。帝令三子习服之,皆寿三百岁。比到洪堤,上具茨山(在于阳翟),见大隗君(密县大隗神也),又见黄盖童子,受神芝图七十二卷。适中岱,见黄子中,受九茄子方(一云至空同之山,见中黄真人。一云其方原州有空同之山。应邵云陇右,非也)。

登崆峒山,见广成子问至道(庄子作空同山,司马彪注云:空同,当斗下之山也。一云在梁国虞城东三十里是也。一云天下空同山三,汝时空同山乃黄帝问道处。一云陇右空同山,正黄帝问道之所,今山上有问道宫,山下有轩辕观存焉。觉黄帝见广成子问至道,亦非止一处,后皆名空同,今并存之)。广成子不答。帝退,捐天下,筑特室,藉白茅,间居三月方往。

再问修身之道,广成子乃授以《自然经》一卷。黄帝舍帝王之尊,讬猳豚之文,登鸡山,陟王屋山,开石函,发玉笈,得《九鼎神丹注诀》。南至江,登熊湘山(熊山在召陵长沙也,湘山在长沙益阳县),往天台山,受金液神丹。东到青丘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大字(《抱朴子》云有十二卷),以劾召万神。南寘五芝玄涧,登园垅,荫建木观,百灵所登降,采若乾之芝(一云花),饮丹峦之水。南至青城山,礼谒中黄丈人。

乃间登云台山,见甯先生,受《龙蹻经》。问真一之道于中黄丈人,丈人曰:子既君海内,复欲求长生不死,不亦贪乎。频相反复,而复授道,帝拜谢。讫,东过庐山,祠使者以次青城丈人。庐山使者秩比御史,主总仙官之道,是五岳监司也。又封潜山君为九天司命,主生死之录。黄帝以四岳皆有佐命之山,而南岳孤特无辅,乃章词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为储君,命潜山为衡岳之副以成之。时参政事,以辅佐之。帝乃造山,躬写形象,以为《五岳真形图》。

黄帝往炼石于缙云堂,于地炼丹。时有非红非紫之云见,是曰缙云,因名缙云山。帝藏《兵法胜负之图》《六甲阴阳之书》于苗山。黄帝合符瑞于釜山,得不死之道。奉事太一元君,受要记修道养生之法于玄女,素女受还精补脑之术。玄女授帝如意神方,即藏之崆峒山。帝精推步之术于山稽力牧,著体用之诀于岐伯雷公,讲占候于风后先生。黄帝得玄女授《阴符经》义,能内合天机,外合人事。

帝所理天下,南及交阯,北至幽陵,西至流沙,东及蟠木。帝欲弃天下,曰:吾闻在宥天下,不闻理天下。我劳天下久矣,将息驾于玄圃,以返吾真矣。黄帝修舆封禅礼毕,采首山之铜,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太一。于州是鼎,神质文精也。孙寿三百六十岁,入九疑山仙去。后三千六百岁,尧理天下。洪水既甚,人民垫溺,禹念之,乃化生于石纽山。曰:女狄暮汲水,得石子如珠,爱而吞之有娠,十四月而生子。及长,能知泉源,乃赐号禹,后人称日神禹是也(今石泉军石纽)。金简玉字,黄帝之遗诫也。帝又以所佩灵宝五符真文,书金简一通,藏于宛委之山。

帝尝以金铸器,皆有铭题上古之字,以记年月。或有祠也,时有薰风至,神人集,成厌代之志。即留冠剑珮舃于鼎湖极峻处昆仑之上,立馆其下,昆仑山之轩辕台也。

时马师皇善医马,有神通之妙思。有龙下于庭,伏地张口,师皇视之曰:此龙病求我医也。师皇乃引针于龙口上下,以牛乳煎甘草灌之,龙病愈,师皇乘此龙仙去。黄帝闻之,自择日卜还宅升仙之日,得戊午。果有龙来,垂胡髯下迎,黄帝乃乘龙与友人无为子及臣僚等从上者七十二人,小臣不得上者,将龙髯拔陊及帝之弓。小臣抱其弓与龙髯而号泣,弓因曰乌号,铸鼎之地后曰鼎湖。其后有臣左彻,削木为黄帝像,率诸侯朝奉之。臣僚追慕罔极,或取几杖立庙而祭,或取衣冠寘墓而守,是以有乔山之塚,黄帝曾游处皆有祠。

五百年后,乔山墓崩,惟剑与赤舃在焉,一旦亦失。黄帝居代总一百二十年(云云),在位一百五年。自上仙后,升天为太一君,其神为轩辕之宿在南宫。黄龙之体象后来享之,列为五帝之中方君,以配天。黄帝土德,中央之位,以主四方,以镇星配为子,名枢纽之神,为佐配享于黄帝。

帝之子少昊,名挚,字青阳,号金天氏,居帝位八十一年(《帝王世纪》云八十四年,刘恕作《外纪》,无少昊),都曲阜(今兖州)。子孙相承共四百年。

黄帝之孙颛项,号高阳氏,母蜀山氏所生,有圣德,居帝位七十八年(《世纪》云八十四年,《外纪》同,寿九十八岁),都商丘濮阳(今濮州,颛顼以来,以所兴之地为名)。

帝喾高辛氏,黄帝之曾孙也(黄帝子玄嚣生蟜极,蟜极生高辛也)。帝喾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居帝位七十年(《外纪》云七十五年),都偃师(今亳州河南),寿一百五岁(《外纪》云寿一百岁)。

帝尧陶唐氏,黄帝之玄孙,帝喾之子也,姓伊祈,字放勋。兴于定陶,以唐侯为帝(齐阴定陶,又云定州陶县),都平阳(今冀州),在位七十年,寿一百一十八岁(考之尚书,当是七十三年在位。一云尧十岁即帝位,在位七十载。将逊,试舜三载,传位与舜。又二十八载,乃殂落,当是一百一十七岁。《外纪》:在位九十八年;寿一百九十八岁)。

帝舜有虞氏,黄帝九代孙,姓申屠(一云姓姚),摄一帝位三十年,正居位五十年,寿一百一十二岁(《外纪》:在位五十年,寿一百一十岁。《史记》云:舜年六十二代尧,践帝位三十九年,寿正一百岁。一云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服丧三年,其一在三十之数,为天子五十年,凡寿一百一十岁),都蒲坂(今河中府)。

夏禹亦黄帝之玄孙也,姓姒,居帝位,都安邑(今蒲州),在位九年。子孙相承,共四百三十二年(《外纪》同)。按《遁甲开山图》曰,禹,得道仙人也。古有禹,女娲十九代,知吉知凶,知存知亡,能轻能重,能息能行,不灼而沸,不汲自满,中生五味,真神物也。黄帝炼九鼎丹服之,逮至炼丹成后,以法传于玄子。此道至重,盟以诫之。帝以中经所记,藏于九嶷山,东号委羽,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山下江边有大禹庙,《世纪》云:鲧纳有莘氏臆,胸折而生禹于石纽,六月六日生,郡人常以是日熏修裸享)。

殷汤,黄帝二十代孙(黄帝子玄嚣生桥玄,桥玄生高辛,高辛生契,又十三世后,即天乙为殷王汤也),姓子,居帝位,都亳(今亳州),在位一十三年。子孙相承,共六百二十三年(外纪萃作六百二十八年)。

周发,黄帝二十二代孙,姓姬(黄帝孙颛顼,以黄帝居姬水,姓姬。故帝喾子后稷亦姬姓,又十六代发为周武王),居帝位六年,都镐京(今永兴),后平王迁洛邑。

子孙相承,共八百七十三年(《外纪》年谱差多作九百二十七年)。黄帝子孙,各得姓于事。帝推律定姓者十二(具在前),九子各封一国,总三十三氏,出黄帝之后。《先天纪》云:子孙相承,凡一千五百二十年(世纪云一千二百五十年)。

轩辕黄帝姓公孙,(自周代的官制有分五等候以后,历史上才有公孙这个姓。轩辕氏即黄帝,他从小在姬水那边长大,所以就以姬为姓。不知道古代的史书以什么为依据来断定轩辕黄帝姓公孙),他是有熊的国君少典的第二个儿子,(伏羲的儿子是少典,少典的儿子又有神农氏。等到黄帝继承帝位后,赐封在有熊国。)黄帝的母亲是西乔氏的女儿,名叫附宝,附宝一天晚上在郊外田间散步,抬头仰望星空,突然天空发出一道万丈光芒,如闪电,似银蛇。围绕北斗七星旋转不停。最后这道光芒从天而降,竟然落在附宝身上,附宝只感到腹中有动,自此就有了身孕。在肚中足足呆了二十四个月,附宝才在寿丘山(地名,在在鲁东门之外)生下了轩辕黄帝。

黄帝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黄帝的额头隆起,有像河一样的眼睛,苍劲有力的肩膀,相貌非凡。最先在大硕这个地方学习,在姬水长大。黄帝十五岁时,思虑事务通窍明达,无所不通。接着在受封在有熊国,继承封主之位及领地(在今天的郑州析郑县)。并制作车乘和冕服,号为轩辕。当时为五行属土,所以他是以土德立国,被称为黄帝。黄帝因为得苍龙为相而明察东方,得祝融为相而明察南方,(心星,因为属火而位于正南方向,在夜空中很明亮。融,光明的意思,又是古代主管火的官职,称为祝融,字从南,意思是时辰属于午而正对着南方。求即正对的意思,对着的方向可能明亮,也可能黯淡。正对着南方时则是无限明亮,正对北方时黯淡一片。)得大封为相而明察西方,(鸡在早晨时则头朝向东方,身子面向西边。酉,即指鸡。我们以太阳刚出来时为酉,中午太阳走完一天的一般时间,便开始属于西方了。)得后土为相而明察北方。(北,属于阴,指山的背面,所以称为北方。四个方向的名里,东是动的意思,太阳刚出来照耀万物,这是动的意思。“东”字从日,从树林穿过来的是来自太阳刚露脸时的光线,我们远远望去就像是从日本的树林穿过来的光线。太阳刚出来时,在日本地区以东数十万里远的地方。)

黄帝在大梁娶西陵氏的女儿为妻,称为嫘祖,也就是元妃。元妃替黄帝生了两个儿子,即玄嚣与昌意。当初,黄帝欢喜天下的百姓都拥戴自己,涵养正道,努力使老百姓吃得饱穿得好,人人自足自乐,顺从自然,这就是洪荒那时期的民众。当时的百姓不必教化就能自我感化,不必给予奖赏也能自我劝勉自己;他们的心情愉快而不虚伪,他们推崇素朴而不追求华饰,可说是太清开始的时期。耕种的人不侵犯领边的田地界限,渔民没有因为捕鱼相互争抢而引起争端,商人入市后没有合谋预先抬高商品价格,市场上不会因为穷人买不起就看不起他们。商人间不因为钱财而放弃礼仪,而是相互谦让。人们出门以后都不必关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同”社会。黄帝治理天下十五年后,时刻担忧百姓没有得到很好的顾理,竭尽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断提拔仁人志士,以便刚好的治理国家。他命令官员们都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并不断考察官员们的道德修养情况,完成法律执行,教化百姓的任务。当时元妃西陵氏已发明了养蚕缫丝(今天的《礼记》上记载:皇后主持祭祀先蚕之神西陵氏的大典。葛稚川的《西京记》上说:皇宫中有祭祀西陵氏的先蚕坛)。

以后有天老等五圣人来辅佐黄帝穷理教化百姓。黄帝取法伏羲氏发明的八卦之象的原理治理国家;根据神农氏发明的六十四卦的含义,黄帝写出了八卦之说,被称为《八素》,用来探讨重卦的含义。在那个时候,黄帝的臣子曹胡发明了上衣,臣子伯余发明了裙子,臣子于则制造除了鞋子,黄帝在此基础上制出了官员们的衣饰与帽子(帽子代表的是服饰的文明程度,“冕”则是帽子中一个特别的种类,这种帽子因为它后面较高而前面较低,如同人身体屈伸时的形态,所以人们将它称为冠冕。)从此开始杜绝了以前人们穿戴毛皮时所带来的弊病,所以说黄帝定衣服之制,示民众以礼而天下得到治理。黄帝制定尊卑之分,他根据乾坤及天尊地卑的道理令男女分开居住。一天,黄帝看见一座浮叶式的木船在河里漂浮,木船上载有共鼓及化狄等三人,此后他们成为黄帝的重要臣子。随后他们又帮助制作了划船用的舟楫,这就是所谓挖空木头来制作船,削尖木头成舟楫。这大概取自《易经》涣卦的道理,“涣”即洪水泛滥的意思,正因为有的物品它大为通达,所以能补救那不通达的物品。黄帝又根据观察到的天空中随风飘转的蓬草的景象发明了车子。

当时在大封国的一处沼泽地中出现了神马,因此而称这些马为泽马,又有人称作吉光,还有人称作吉良。这是一种毛色有文采的马,白色身子上有红色颈毛。骑这匹马的人将会有千岁寿命,是因为有圣人主政而顺应而出。(今天的飞龙司还有关于吉良的马棚,就是因此而来。薛综说:“吉良其实就是藤黄,只是出产国不一样罢了。葛稚川说:“‘藤黄’说的是马,‘吉良’说的是一种野兽。马跟兽是不一样的。今天的说法是“吉光”是马,“腾黄”是一种兽,那么这又与葛稚川的说法有区别。)又有人称“腾黄”这种兽,它的毛色为黄色,形体像狐狸,背上长有两个角,像龙一样的翅膀(有书记载:有龙的翅膀、马的身体的兽,被人称作“乘若”,又称“飞黄”,又称“古黄”,又称“翠黄”,它出产于日本国,寿命可达三千岁,一天可以奔跑万里远。骑着它可以令人活到两千岁。)出产于日本国,寿命可达两千岁。(《六典》上说:宋、齐、粱、陈等国都有关于神兽车府、乘皇的宫殿,今天的太仆寺还有乘黄署府,说的大概就这回事吧)黄帝得到它后骑着它周游四方,这就是我们说的黄帝骑着一条有八个翅膀的龙环游世界,居所无所固定。

黄帝开始教人骑马时,黄帝的臣子胲训服了牛耕地。《世本》上说:“所谓的“服牛乘马”就是训服了牛耕地,乘着马,用牛、马来拖载重物奔驰远地利于世人,是取象于随卦,寓意为君子行事要遵从合适的作息时间。黄帝的臣子黄雍父发明了舂,锯木作杵,挖地作臼,发明杵、臼(把稻子去壳)的利用使万民受益,大概是取象于小过卦。小过卦之意为虽面临越过自己可控制界限的危险却仍可规范自己。黄帝依经文里形象发明了炉灶,从此命令国家民众铸造锅甑,用来蒸饭、煮粥,以此来改变老百姓以前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没有开化的生活。黄帝的臣子挥发明了弓,臣子夷牟发明了矢,他们用弦把木拉曲成弓,把木材削尖成箭,弓箭的用处就是凭它来威服天下,这是取象于睽卦。“睽”之意为相违,矛盾,作出的规定并不能顺利达到效果。黄帝发明制作房屋,筑造宫室是用来躲避严寒与酷暑、干燥与潮湿,称之为宫。宫之意为居于中空。这就是所说的上有栋梁,下有檐宇,以防御风雨,这大概是取象于大壮卦。大即强盛之意。黄帝命令民众筑造都城一起居住,革除以前栖身于树上或岩洞里生活的习惯,设置几道门,击打木梆巡夜,以防御盗贼的侵入,大概是取象于豫卦,以防范出现难以预料的事。他又改变古时候的丧葬习惯,古代丧葬拿条树枝包得紧紧地,把墓穴挖得深深地,埋在荒野中,不设立界限造坟碑,也不做标记,居丧没有一定的期限。黄帝改换用棺槨制定丧礼,大概是取象于大过卦。

黄帝在宫中斋忌后一天,来到洛水边玄扈山一座石洞里,与荣光等大臣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

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有麒麟的前身,麋鹿的后背,蛇的脖子,背面是龙纹,脚像同鱼类的一种尾鳍。凤凰有九种吉祥的征兆:一是口包命,二是心度量事物的切合,三是耳朵聪敏慧达,四是舌能屈能伸,五是彩色兼备,六是帽子与腰钩巨大,七是眼睛观察事物透彻,八是声音高亢激扬,九是腹大心宽。这种鸟又被称为鶠,雄的叫凤,雌的叫凰。能长高到五六尺,早晨叫是升登玉宸,白天叫是上至祥和之境,傍晚鸣叫是回归昌宁,夜里鸣叫是保佑长寿,叫声一一符合律吕之音。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

黄帝说:“这只鸟碰到乱世就会离开,居住到九夷山去,曾出现在东方君子国,又出现过在丹穴山。黄帝的臣子沮颂、苍颉观察这只鸟留下的痕迹制作出文字,这就是文字的开始。(先儒讨论文字的开始时间与这不同,有人认为始于三皇,有人认为始于伏羲,有人认为始于与天地初创时。现在根据司马迁、班固、韦延、矢秉、付玄等人的说法:苍颉是黄帝的臣子。现在根据这里的记载与诸家对苍颉的记载,没有可以下定论的根据。)

黄帝平时注意修养自己的德行,天下因而大治。于是他召唤大臣天老并对他说:“我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后献给我。我不太理解这是怎么回事?特向你请教。”

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上天要将河图洛书献给你。可以试着斋戒再看看情况。”黄帝于是在宫中穿着黄色衣服,戴着黄色帽子,驾着上绘交龙并有铃铛的旗子的黄龙,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但没有寻到梦中见到的河图洛书。黄帝于是沉璧于河中。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又到了翠妈的一处泉水地,看间河中有一条从沂水游过来的大鲈鱼。他下令杀三牲斋戒,又是七日七夜的大雨。

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对天老五圣说:“你们看见河中出来的黄龙吗?”天老五圣于是跪接黄龙捧手里的图。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要授给黄帝的河图洛书。打开一看,题为《录错图》。黄帝命侍从将内容抄下,告示天下。黄帝说这就是所说的河图书。这年的秋季,黄帝已经得到龙凤的图书,苍颉创造的文字即以苍颉式文字记录来代替以前用结绳记录,制作文书契据,大概是取象于夬卦。夬,决段之意,决断万事。(从定衣服之制到苍颉制造文字,共九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上都载有。往昔黄帝的功劳,现在是以当时流传的事迹以及许多书籍上的记载来澄明的。然而《易传?系辞》上所说的关于黄帝的九事,时间则是往上推自黄帝,往下到尧舜时期,以为写这些内容的人是以前的大儒,有人认为做这九事的人不止黄帝。如果以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所记载的以及现今可援引的各种书籍为准,那么这九件事都是黄帝发明或开始用于实际中,后面的圣人一直到尧舜为止都只是仿制并修造罢了。)

于是黄帝替众多事物命名,写下关于八卦的一些文字,称为《八素》,又称《帝鸿氏》,又称《归藏氏》,最终命名这本书为《归藏》,这就是《周易》这本书的开始。黄帝定衣服之制后,又制造上绣龙纹的衣裳,上面绣有日月星辰用来象征天,所以以后有关于龙袞的称颂。

黄帝又纳女节为皇妃,随后有女节看见一颗大星辰如彩虹般降临到华渚,她受此感应,生下了少昊(《世纪》上说:女节即嫘祖,其实不是的)。黄帝又纳丑女为妃,号称是嫫母。黄帝让她训练宫中的女人,使得她们具有美好德行,奏响关于六德的歌颂。黄帝又纳费修氏为妃。

当时的老百姓能吃到美味的食物,穿着漂亮的衣服,乐于遵守风俗,居家安全,大家都没有强烈追随自己欲望的心。邻边的国家一张眼就可看到,鸡狗叫吠之声触耳可及。相邻的居民直到老了死去都从不来往,因为不追求欲望的缘故。所谓的黄帝治理天下顺从民生,可说是上古的黄金时代。当时的风吹动树枝都不发出声音,称为天下的喜风。下的雨不会敲碎土块。说当时十天下一场小雨,正对应当时天下文质昌明;十五天下一场大雨,正协合当时盛世的运势。黄帝以当时禾的良品为粮食作物,将它称为大禾,这种禾的麦穗异常大。又以味道甘甜的泉水作为饮用水,称这种泉水美味如酒,可以用来养老。又以五种神芝为芳草,称有果园长有神奇的草。像芝英、紫芝、黑芝、五芝都属草生之类,都是神仙似的上等好药。当时海洋中鱼类争相涌出,山上车子遍野都是,盛德感动了上天,所以出现黄色星星的祥瑞之兆,可说是一种奇异的星辰,形状像月亮,帮助增加月亮的亮度,称为景星。又在南方与东方各有瑞气相连,南方的瑞气中有两颗星星,东方的瑞气中有一颗星星,总共有三颗星星。

又有奇异草生于庭院中,一个月里一天生一片叶子,到十五天时会长出十五片叶子,到十六天的时候一片叶子跌落,到第三十天时叶子全落光。如果碰到小月,就会有一片叶子不掉落,这片叶子就称为蓂荚,可用来判别月份,也称为历荚。黄帝又发明铸造镜子用来给民众照像,有十五面神镜,都是宝镜。黄帝的臣子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实情,观察北斗七星中斗衡星所指的方位,开始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记录日子,又建立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命名月份,又用鸟兽搭配合成十二个时辰,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作为纪历的符号。

玄微文化弘扬武当道教文化

网站







































北京哪间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lyyj/5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