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蒙建连,男,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广西大化人。曾任“金田”杂志社记者,《芳草文学》特约通讯员、散文栏目特邀主持人。现于大化县板升乡中学任教,曾在《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广西煤炭工人报》《劳动者》《中华新韵导报》《河池日报》《大化时讯》《福建海峡都市报》《大化文艺》《文教大超市》《沿海文艺》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通讯、论文、报告文学余篇,有10多篇科研论文参加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周报》、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优秀教师论文大赛分别获得特、一、二、三等奖,并先后有作品入编《全国优秀教师获奖学术论文选》第十一、十二卷和《中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新探》《爱我中华优秀作品选》等国家级大型丛书。多次被评为乡、县、市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荣获第六届“新世纪之声”爱我中华共创和谐优秀新闻人物、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优秀辅导老师”、第六届“小天鹅杯”全国青少年文学写作大赛“园丁奖”。
话说“班门弄斧”
文/蒙建连
成语“班门弄斧”源自唐代柳宗元《河东先生集?王氏伯促唱和诗》:“操广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和明人梅之焕“鲁班门前弄大斧”诗句。柳宗元讽刺那些不自量力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梅之焕讥讽的是那些自以为会做诗而在李白墓前留有狗屁不通的诗句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
“班门弄斧”含讽刺意。而我,去班门弄斧了!而且“弄斧必须到班门”。这一去,还带一帮弟子,浩浩荡荡,势不可挡。虽我不配武夫、名不秀才,但我想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那些高贵灵魂的歌吟,去驻足观看那隐藏在文字之后的精神之花,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与对于崇拜的向往。所幸收获也不少。而弟子们犹如一枝枝花蕾迎春的红杏争艳出墙,更象一朵朵始露尖角的荷花粉墨登场,煞是一道夺目亮丽的风景。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美美的差事。
开始我是从参加自学考试做起的。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科《大学语文》是必考的科目,作文分占了40%,文体除诗歌以外。而论说文、记叙文的写作于我而言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为了能取得《大学语文》考试过关,我不得不到“班门”去“弄斧”了。那时,我正在下金矿当煤矿工人,就常常给矿广播站写一些新闻报道,以求得编辑的指导。后来,我又按考场作文要求写了多篇通讯和论说文寄给素不相识的广西写作学会的教授们批改点评,以提高写作水平迎接考试。其中,老师批改的两篇论说文至今难以忘怀:《小议“八小时以外”》是年下半年自学考试材料作文题,其材料是“为建设社会主义两大文明,提高全民素质,我们都面临着如何安排业余时间的问题。请联系实际,以《小议“八小时以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我写后寄给老师批改,黄征旺老师(广西写作协会秘书长,广西区党校副教授)详细地点出了文中的重大不足之处。一是讨厌八小时以外时间的观点不正确。二是联系自学考试的实际还不够。三是材料与观点脱节,不能结合说明问题的最大失误。最后结论:我的文章可能属三、四类卷,即可得20--30分之间。后来我又写了《青年人应该站在改革开放最前列》、《自学也能成才》和通讯《煤海足迹》分别得了70分、80分、85分。老师们对我的每一篇作文都做了详细的批改,其中,对《煤海足迹》的点评是“本文叙述清楚,主题鲜明、深刻,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文字流利,词汇丰富。本文可以给你的领导一阅,也可投去你们的煤矿报。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经过专家教授们的热情精心指导,我有幸通过了《大学语文》的考试。
在黄征旺老师的点拨下,我又以“初出牛犊不怕虎”的闯劲,给报刊杂志社投稿和参加全国性的征文大赛,寻求名师的指点和帮助,把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年,我写的通讯《鲜花献给启蒙老师》寄给北京刘玉满老师批改,她鼓励我继续努力、创作丰收。并推荐参加由新闻出版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宣传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中国文化报社、北京法制文学研究会等六个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七届新世纪之声”征文大赛,荣获论文银奖,入选《爱我中华优秀作品选》国家级大型丛书中(人民日报出版社年12月)。在庆祝新中国62华诞之际,我写的诗歌《青春祖国》投稿《中华儿女》杂志社,经编辑部辛静老师修章润色后,发表在由邓小平亲自题写刊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类大型品牌刊《中华儿女》海外版(年第6期)期刊上。在学术论文方面,我撰写的论文《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的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人生偶像》参加由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周报》社、北京三面向教育科学研究所、参加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周报社和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举办的论文大赛,均喜获一等奖。并分别入选《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中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新探》大型系列丛书。我写的通讯《煤海军魂》经过资深编辑杜值新老师的刀修斧正,终于在《河池日报》(年9月5日)头版头条发表,并被评为年度好新闻。
近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华竽网”、“大化文联网”、“大化瑶族网”、《中华儿女》、《中国文学》、《大地》诗刊、《全国优秀教师获奖学术论文选》、《二十一世纪论坛》、《教研周刊》、《大化文艺》、《劳动者报》、《广西煤矿工人报》、《河池日报》、《大化时讯》等区内外网站、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通讯、论文作品百余篇(首)。这都得益于“班门弄斧”的结果。
到中学任教后,我就带着学生们去“斑门弄斧”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有人把老师比作火把,那么,学生作文的激情和竞赛的活力就需要老师去点燃。更重要的是,要搭建展示平台,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推向社会,让名师指点,给专家评定,用更高的标准要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创设平台,教师参与,给学生一片空间和喜悦,是我的教学理念。从某一层面上说,我创设的平台,就是带学生去“班门弄斧”。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给报刊杂志写稿投稿,踊跃参加各级各类作文大赛,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推上更高平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水平和全面素质的发展。
至年,我先后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杂志社举办的第三届“蓓蕾杯”全国中小学生征文比赛和由“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品大赛组委会、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全国中学语文阅读写作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第十三、十四、十五、十七、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届“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品大赛,获奖并入选的作品就有66篇。其中,曾小玉同学的参赛作品《青春主角》和蓝丽美同学的参赛作品《人生因文学梦而精彩》荣获特等奖。
年、年,我又带着学生参加第七届、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是中国最具影响的青少年文学赛事之一,是青少年畅想未来、激扬文字、放飞理想的舞台。我们怀着对冰心先生的敬仰和对文学事业的热爱积极参与。我们报送的参评作品34篇,获奖21篇。其中,姚双银同学参赛作品《那片梧桐树叶》、罗银丽同学的参赛作品《前行,在爱的路上》喜获金奖。大赛组委会并授予我校“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文学摇篮奖”荣誉称号。
此外,学生作品还散见于中国华宇网、中访网、大化瑶族网、《中国文学》、东盟新闻周刊、河池日报、大化文艺、江南诗报、中华新韵导报等网站和报刊上。其中,《河池日报》发表29篇,《大化文艺》刊登23篇。蒙李飞同学的诗作《母亲四季歌》和姚双银同学的诗作《妈妈,别哭》发表在《中国文学》(年第5期,面向国际发行)期刊上。蓝丽美同学的作品《人生因文学梦而精彩》、《风儿,踏着彩虹归》在中国华宇网、中访网、大化瑶族网刊发和转载。广西《河池日报》、《大化时讯》先后多次报道了我校的事迹。
“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事而作。”广泛与编辑老师、专家、教授的交流勾通,我们师徒初步认识了李白名句的含义。知名作家、诗人等文人墨客渐渐进入了我们的写作空间。他们的著作在我们手中传阅,他们的精品在我们心中荡漾。他们的高尚道德情操、特色治学风格、精美语言文采,象细细的春雨、涓涓的小溪,激发我们的兴趣、催生我们的灵感、滋润我们的心田。蓝丽美同学在她的获奖作品《人生因文学梦而精彩》中写到:“这中学的两年里,我认识了不少的作家和爱好文学者。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心声,有共同的梦想……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像一朵小小的浪花融入文学的海洋里去,让我们在文学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尽情挥洒笔墨,抒发心语,让我们的笔迹印在文学的世界里,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里找到了亲切的融合。”这是心灵碰撞融合拼发的火花。“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我带领着我的学生们扛着斧头,以“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概,在“班门”弄得有声有色。
中国是具有悠久而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神农力耕、仓颉造字,;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代表之一。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数学、军事等都曾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丝绸之路、贞景之治、开元盛世,举世瞩目。世界各国曾经纷纷派遣使者、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向中国这位鲁班大师学艺呢。
正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样,在改革开放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我们新一代青少年应大张旗鼓、浩浩荡荡地去“班门”扎营,挥大汗,弄大斧。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走出国门,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和文化精华,打造我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造我们无悔的青春。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敢问路在何方?我们师徒就象西天取经一样,风雨兼程,一路豪歌,朝着文学的圣殿执着攀登、奋勇前行。
“班门弄斧”比喻无知却又好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更赞美敢于不耻下问、大胆求教,鼓励人们勇敢地表现自我、挑战权威,创造辉煌,成就和超越自我。是一种虚心向学、追求卓越的为学精神,它将是人们拼搏进取、兴国安邦、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常新态话题。